长官庙镇,隶属于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地处吴起县西南部,东南与
白豹镇相接,西南与
甘肃省华池县接壤,北靠
庙沟镇,东北与吴起街道相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1千米,南北最大距离30千米,总面积244.7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相传当地一官勤政爱民,死后百姓在此修庙纪念,故名长官庙。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由甘肃省
华池县水泛区划归吴旗县三区(水泛区)二乡。
1958年,与杜大岔乡合并,成立长官庙公社。
1984年,改设乡。
2009年8月,改设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长官庙镇辖长官庙、齐桥、阳湾、高湾、李沟、黄岔、三阳嘴、梁岔、清凉寺、白沟、阳台、南沟12个行政村;下设74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长官庙镇下辖7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长官庙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长官庙镇地处
吴起县西南部,东南与
白豹镇相接,西南与
甘肃省华池县接壤,北靠
庙沟镇,东北与吴起街道相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1千米,南北最大距离30千米,总面积244.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长官庙镇地处
白于山南侧低山梁状丘陵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境内最高山岭海拔1710米,最低河谷地带海拔1318米。
气候特征
长官庙镇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旱涝相间,秋季温凉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多年平均气温8.0℃,极端最低气温-25.1℃,极端最高气温37.1℃。无霜期140—150天。年平均降水量414.2毫米。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长官庙镇辖区总人口6733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722人,城镇化率25.6%。另有流动人口3000人。总人口中,男性3473人,占51.58%;女性3260人,占48.42%;18岁以下1683人,占25.0%;18—60岁4040人,占60.0%;60岁以上1010人,占15.0%。2011年,长官庙镇人口出生率5.26‰,人口死亡率3.78‰,人口自然增长率1.4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8人。
截至2018年,长官庙镇户籍人口6508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长官庙镇财政总收入538万元,比上年增长8.5%。地方税收400多万元。
2011年,长官庙镇农民人均纯收入6282元。
第一产业
2011年,长官庙镇农业总产值3945万元,比上年增长18.2%。农业耕地面积1.8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30.5万亩,林地面积43.8万亩。粮食作物以秋粮、薯类为主。2011年,长官庙镇粮食生产4786吨,其中谷物1717吨,玉米1638吨,薯类产量1431吨。主要经济作物有豆类、油料作物、蔬菜等。2011年,长官庙镇豆类种植面积1421亩,产量111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198亩,产量92吨;蔬菜种植面积1870亩,产量4937吨。
截至2011年末,长官庙镇累计造林3.3万亩,其中防护林3.3万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1万株,林木覆盖率40%。2011年,长官庙镇水果种植面积1.7万亩,产量776.5吨,其中苹果690吨、梨22吨、葡萄2吨、桃1吨、杏0.5吨,其他水果61吨。
长官庙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长官庙镇生猪饲养量6641头,年末存栏2111头;牛饲养量261头,年末存栏201头;羊饲养量9577只,年末存栏5974只;家禽饲养量2.1万羽,年末存栏1.2万羽。2011年,长官庙镇生产肉类408.3吨,其中猪肉317吨,牛肉7吨,羊肉63吨,禽肉15吨;禽蛋84吨。
第二产业
2018年,长官庙镇有工业企业7个。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长官庙镇有邮政代办所1个。报纸、期刊累计发行0.8万份(册)。电信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612户,电话用户普及率96%;移动电话用户1200户,宽带接入用户0.1万户。
2018年,长官庙镇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2个。
交通运输
截至2011年末,长官庙镇新修吴起一长官庙三级柏油路24千米,长官庙一李沟四级柏油路25千米。拓宽改造镇村生产生活道路78千米,修复水毁道路46千米,新建、改造桥涵5座。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长官庙镇有镇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2个,各类文化专业户48个,各类图书室12个,藏书1万余册。数字电影进村12次,剪纸、刺绣、绘图等农民民间艺术采集130份。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长官庙镇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210人,专任教师12人;小学1所,在校生520人,专任教师4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长官庙镇有乡镇医院1个,村卫生室12个,病床30张。各类药店3个。专业卫生人员8人,乡村医生12人。
2011年,长官庙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2%,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0%,全镇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人数6180人,参合率99.3%。
体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长官庙镇有学校体育场地1个,文化活动广场2个,6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