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镇海中学
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境内公办中学
宁波市镇海中学(Zhenhai High School of Ningbo)创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原名“镇海中学堂”,坐落于浙江宁波镇海,其前身蛟川书院创办于1743年(清乾隆八年)。
历史沿革
办学背景
两百多年前,镇海城关梓荫山麓曾办蛟川书院(后改名鲲池书院),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停办。当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前后政府兴学堂、废科举时,镇海县内有识之士察时度势,认识到了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原清翰林院编修、曾督四川、江西两省学政的盛炳纬,倡议建立镇海县中学堂,他一面向上海、汉口等地同乡筹募办学资金数万元,一面通过镇海县知事,选择县内优秀青年曹位康等6人,官费派赴日本留学,以备学成回来充作中学师资。
宁波市镇海中学创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原名“镇海中学堂”; 1912年,改名“镇海中学校”;1915年,改制为“乙种商业职业学校”;1926年,改名为“镇海县立初级中学”;1952年,更名为“镇海县第一初级中学”;1956年,与私立辛成中学合并成立“浙江省镇海中学”,1959年3月,更名为“浙江省宁波镇海中学”;1985年,改名为“宁波市镇海中学”。
发展演变
清宣统三年(1911年),盛炳纬等将募集的经费银元三万余元作基金,在梓荫山南麓总持寺旧址(今学校田径场)新建校舍,名镇海县中学堂。
民国元年(1912年),镇海中学堂正式招生,第一届招收2个班,学生约五六十人,留学日本帝国大学的曹位康(馥山)为第一任校长。同时根据全国统一规定,改中学堂改为中学校,并附设镇海县立高等小学校。
民国2年(1913年),再附设师范讲习班。
民国4年(1915年),学校因资金不足,中学改制为乙种商业职业学校,镇海县立高等小学校分出独立开办。
民国6年(1917年),因学生不多,“乙商”停办。
民国15年(1926年)秋,恢复中学建制,并改名为镇海县立初级中学。
民国16年(1927年),学校成立童子军团部,团号为“中国童子军260团”。
民国21年(1932年)秋,学校再改制为镇海县立初级商科职业学校,校内同时设职业科与初中科。
民国22年(1933年),依照教育部颁发规程,改名为镇海县立初级商业职业学校(简称初级商校)
民国26年(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日机轰炸镇海,学校迁至西门外渡驾桥回向寺。当年,一年级为普通初中,二、三年级为商科,学生百余人。
民国28年(1939年)8月,因战火威胁,又迁校于柴桥瑞岩寺,改收普通初中新生,计三个学期。
民国30年(1941年)初,为便于镇海县政府接应,学校迁至庄市汤家庙上课。4月19日凌晨,闻知镇海县城已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学校仓卒解散,校具簿册散失无存。
民国31年(1942年)秋,借霞浦小学址复校,为避日伪注目,对外称“私立蛟川中学”,设3个班。
民国32年(1943年)春,添设简师班。
民国33年(1944年)春,私立蛟川中学改为镇海县立中学,正式由镇海县政府接办。镇海县政府接办中学后,迁校至瑞岩寺。是年底,浙江省教育厅正式核准并颁发钤记,正校名为镇海县立初级中学。
民国34年(1945年),时因环境需要,增设战时高中班一班,同时创立镇海县立简易师范,初设址在柴桥河头伴云居,10月迁入瑞岩寺,并入镇海县立中学,为师范科。同年8月,日本投降,9月学校接收县城日伪办的县中,作为城区分部。
民国35年(1946年)2月,学校全部迁返镇海城区。由于样荫山麓的原校舍在1940年前后被日本侵略军炮击弹炸,以及占领期间恣意焚拆,已全部毁损。经镇海县政府决定,县中迁入孔庙复课,战时高中班则根据浙江省教育厅规定撤销,高中学生分别转入宁波各中学。同月,简师科从县中分出,单独设校,校址设在镇海城西白家浦渔市场旧址。
民国36年(1947年),简师春秋两期招生,全校设3个班,不久校址及迁至招宝山下海云寺渊德观内。同年,旅沪同乡黄声远、俞佐庭等鉴于镇海县小学生毕业后很多都无力升学,他们热心奔走,慷慨输囊,组织校董会,集资2亿元,创建私立辛成中学。学校选址大校场北侧公益布厂旧址,建造新校舍,并于次年夏落成。
1949年9月,简师再次并入县中,为县中简师科,县中与辛中各自组成校务委员会。因当时定海尚未解放,国民党飞机不时骚扰轰炸,两校推迟至10月份开学,并暂时迁校上课。县中迁至在市王家祠堂,辛中先后迁至总持寺、石塘下和五里牌等地。
1950年4月,根据宁波专署决定,县中简师科并入慈溪锦堂师范。同年5月下旬,定海解放,两校迁回县城。
1952年12月,县中更名为镇海县第一初级中学。
1956年,镇海县第一初级中学和私立辛成中学合并,建立镇海县第一所完全中学,学校命名为浙江省镇海中学,学校分东、西两部,原县中为东部,辛中为西部。
1958年,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活动、下乡劳动宣传活动、兴修水库活动、春耕劳动活动和扫盲活动。在“大跃进”运动中,全校师生参加“大炼钢铁”和“大办三场”活动。同时学校开展教学改革,试办初中二年制,学校又附设师范专科两班(次年并入宁波师院)、速成师范和幼儿师范各一班(第一期毕业后即停办)。
1959年3月,学校更名为浙江省宁波镇海中学。
1960年,学校被列为浙江大学附属中学。
1961年春,郭沫若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
1963年1月,镇海恢复建制县,再改校名为浙江省镇海县镇海中学。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课闹革命”,学生搞“串联”,扫“四旧”,大批判,师生成立“战斗队”,学校党政组织瘫痪,教学秩序被破坏,校舍设备严重损毁,几万册图书被盗失,学校大批珍贵历史资料散失殆尽。
1967年秋,学校复课,学制改为初、高中二二制。
1968年,学校“复课闹革命”,工宣队进驻学校。10月,学校成立镇海中学革命委员会,学校当时18名教师“下伸”农村,东部校舍被占,西门外学生劳动基地被割划;初中学制改为二年,班级实行军事连排编制,政治大批判始终未曾停止过。
1969年,学校一度与城关三校合并,命名为东方红学校,试办小学中学九年一贯制,不久后取消。
1971年3月,在新路岙国营林场划山地250亩,建立学农基地,由学校师生共同垦荒耕种学农。
1973年11月初,“批林批孔”开始,学校又曾一度陷入混乱。
1976年后,拨乱反正,学校秩序逐步恢复。
1977年,恢复初中三年制。
1978年3月,被确定为浙江省十三所重点中学之一。同月,镇海县教师进修学校在镇中建立挂牌。6月,撤销革委会。
1979年2月,镇海县教师进修学校分出。
1981年4月,学校被确定为浙江省首批办好的18所重点中学之一。同年,高中恢复三年制;历时10年的新路农场撤销。
1983年9月,附设二年制干部高中班。
1985年10月,镇海再次撤县设区并入宁波市,学校更名为宁波市镇海中学。
1986年,根据上级规定取消重点初中,秋起停招初中新生。
1987年1月,东部校舍收回,并开始全面重建工程。
1990年6月,学校重建东部校舍第一阶段工程全面完工;秋,学校调整布局,学校本部迁东部,设高中21个班;原西部为分部,设初中12个班及一个高中职业班。
1995年7月,被认定为浙江省第一所一级重点中学。
1998年5月,镇海中学校办企业大成实业公司举办“蛟川书院”(初中部)办学许可证下达,镇中不再招收初中生。
2013年11月,宁波杭州湾新区与宁波镇海中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创办镇海中学杭州湾分校。宁波科学中学将与镇海中学杭州湾分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和师资运行管理。
2014年,入选浙江省首批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
2018年4月12日,台州市政府与宁波市镇海区政府举行教育合作签约仪式,明确在台州市区创办镇海中学台州分校
2021年6月28日,南浔区委区政府、宁波市镇海中学、浙江水利水电学院联合举行签约仪式,合作共建镇海中学南浔分校
2021年7月31日,嵊州市政府和宁波市镇海中学合作举办镇海中学嵊州分校
2022年2月15日,镇海中学嵊州分校项目正式开工。
2022年5月,镇海中学不再跨区招生。
2023年1月,资规部门核发镇海中学甬江校区工程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
2023年1月18日,镇海中学甬江校区建设启动活动举行。
2023年11月,成为宁波“未来科学家培养共同体”联盟首批成员单位。
2024年8月,镇海中学改扩建工程竣工即将交付,硬件设施全面升级,教育资源配置迎来新优化。
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
据2019年7月学校网站信息数据,学校占地面积90亩,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共有29个普通高中教学班,1300余名学生。
此外,依托宁波市镇海中学教学资源,开办有宁波市镇海蛟川书院、宁波市镇海蛟川双语小学、镇海中学剑桥国际高中实验班、宁波科学中学(镇海中学杭州湾分校)、镇海中学台州分校镇海中学南浔分校镇海中学嵊州分校、镇海中学甬江校区。
硬件设施
2019年7月学校网站信息显示,学校校园内建有教学楼、实验楼、体艺馆、图书电教馆、学生公寓、餐厅、400米塑胶跑道田径场、室内冷暖游泳池及屋顶网球场等高标准教育教学设施。图书馆藏书(包括《四库全书》等)达十万余册,千兆校园网和多媒体系统覆盖了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场所。
师资力量
据2019年7月学校网站信息数据,学校共有在140余名在编的教职员工中,中高级职称占了82%以上,包括获全国和省市级劳动模范、先进教师等荣誉称号在内的名优教师达30多人。
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
教师成绩
学校荣誉
镇海中学在第五届百年老校数学竞赛中斩获2金2银1铜以及1个荣誉奖。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精神文化
励志、进取、勤奋、健美
敬业奉献、博雅沉静、创新卓越、和谐自主、开放合作
社团活动
据2019年7月学校网站信息数据,学校共成立学生社团、兴趣小组近50个,分为学科类、文学类、实践类、体艺类、公益类等五大类,70%以上的学生至少参加1个社团或兴趣小组。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知名校友
校园环境
据2019年7月学校网站信息显示,学校校园内共有17处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遗迹,其中三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遗迹与镇海海防遗址一起被列为共青团中央命名的36个“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和中宣部公布的10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泮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裕谦殉难处,始浚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嘉定四年(1211年)建泮水桥于其上,1990年由镇海中学重建。
吴公纪功碑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民国25年(1936年),系镇海士民纪念吴杰诞辰百周年集资建造,四柱歇山顶,亭中建碑。
俞大猷生祠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俞大猷升调直隶副总兵,镇海百姓请留不成,便在城东镇远门内建立都督俞公祠,并立碑四方,记其功绩。1994年学校扩建田径场拆迁周围民宅时,发现俞公祠遗址及碑。碑迁梓荫山东南麓,旁又建亭以纪念。
地理位置
参考资料
学 府 概 览.镇海中学.
蛟川书院简介.蛟川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4 16:2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