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崇实女子中学
镇江市公立中学
镇江崇实女子中学·茅以升中学(镇江市第二中学),前身是1884年美国美以美会在江苏省镇江市创办的寄宿学校镇江女塾,为“长江流域最早的女塾”。1888年迁至镇江市风车山,1931年始称“镇江私立崇实女子中学校”。1952年改为公办,男女生兼收,称“镇江市第二中学”,2004年增挂“茅以升中学”校牌。2013年镇江市政府、市教育局决定复办女子中学,性质为公办全日制完全中学。
办学历史
1884年是清朝光绪十年,3月26日复活节,美国基督教会派诺冰心、贺路绥在镇江银山门基督教堂创立女子中学,取名为镇江私立女子学堂,亦称镇江教会学堂,后改为崇实女中。诺冰心任校长。
1888年,诺冰心在宝盖山东首买地一块,平房5间,迁校上山。
1908年,学校定校训为“崇俭务实”,后改为“崇俭朴实”。
山上缺水,1910年,一位美国人自荷兰购风车一架相赠,借风力打井水,于是学校所居宝盖山又称“风车山”。
1920年美国基督教会决定扩建崇实女中,教会中凯列维特女士 (Miss Qlivet) 立下遗嘱:将遗产赠予崇实女中,扩建校舍。
同年施工,一幢2层40间16个教室及礼堂的教学楼于次年12月17日竣工 (1982年因白蚁成患而拆除) 。
1921年,教学楼竣工时,将4字制成横匾,悬置门前。后取其首尾二字“崇实”,校名正式命为崇实女子学校。
1924年3月26日建成2层45间的宿舍楼,行政楼,3幢教师楼。将教学楼、宿舍楼设计成横“E”形,即复活节英文的第一个字母,为纪念复活节,在教学楼屋角石上镌刻了“1921 QLVETMEMARIAL”以纪念凯列维特女士。
至此,崇实女中和教会妇幼医院所建大小楼房共8幢,耗资40万美元,占地40亩,在风车山上,形成一组西式建筑楼。
1931年,定名为“镇江私立崇实女子中学”,受国民政府江苏省教育厅直接管辖。1952年改为公办,更名为镇江市第二中学。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点高中,2003年底转评为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2004年增挂“茅以升中学”校牌。2009年通过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复评。2013年复办女子中学。
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教学班26个,在校学生1008人(其中女中首届初一、高一女生399人)。拥有一支以中高级职称为主、年龄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克难奋进、开拓创新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26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39.68%,中级职称教师占42.06%;硕士以上教师占19.84%;江苏省特级教师、镇江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学院专业带头人、市骨干教师等教师比例达18.25%。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长年坚持以“五大节”(科技节、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五月歌潮”歌咏比赛)等活动引领学生参与、体验、感悟和成长。学校每年参加镇江市中学生文艺会演均获得大市一等奖;连续三年获镇江市中学生体能测试大市第一。两次获五好小公民读书征文比赛“全国示范学校”荣誉称号。有一大批学生获得全国、省、市各类比赛一、二、三等奖。
学校以实施第二轮三年发展规划(2009-2012年)为抓手,上下一心,克难奋进,以“崇实求真,以师生发展为本”为办学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的进步和发展。2009年,学校顺利通过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复评。2010年,学校被省教育厅表彰为“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被镇江市总工会表彰为“五一劳动奖状(先进企事业)”单位;学校工会被省教育科技工会表彰为“模范职工之家”。2011年,学校以大市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三星级普通高中实施素质教育专项督导评估“优秀”等级;学校党组被市教育局表彰为镇江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年,学校高分通过“镇江市中小学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第四批)复审。2013年被江苏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综治办命名为“江苏省平安校园”。
学校以复办女中为契机,凝心聚力,集聚智慧,秉持“崇实求真”校训和“崇实求真,因性施教,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努力把学生培养以“独立、关爱、知性、优雅“为主要特征的、具有国际视野和时代精神的现代女性,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高素质的现代中学生,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精品化、国际化的现代女子中学,成为:镇江市乃至江苏省最美的学校;培养素质全面的现代女性的素质教育示范学校;镇江教育乃至城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
校名由来
镇江崇实女子中学(今镇江市第二中学,现已复办崇实女中),最早可溯源到1884年附设于镇江银山门基督教堂的一座女塾,后迁至宝盖山并名“镇江女子学堂”。因所在山头定名风车山,学校为“风车山私立女子学校”。辛亥革命后学堂更名为私立崇实女子学校(附幼稚园,小学)。据校史载:1908年,学校定校训为“崇俭务实”,后改“崇俭朴实”,并取其首尾“崇实”为校名。1924年《申报》新闻提到“风车山崇实女校”。1926年因幼稚园、小学分离,学校遂名“崇实女子中学校”。
崇实女子中学校是美国基督教会美以美会 (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 在中国通商口岸创办的一所教会学校。这里既是“中华基督教妇女节制会”发源地,是中国妇女节制运动的滥觞之所,被称为“我国女子正式学校的鼻祖” (张宝生:《三十年代的一本禁毒刊物》,《中华读书报》1999年3月24日) ,崇实女中也是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作家赛珍珠的母校。赛珍珠少年时代在这里求学:上午在家随母亲学西方课程,下午到崇实女中就读中文课程。1914年赛珍珠在美国完成大学学业后,又一度在这所中学授课,反哺母校,传为佳话。赛珍珠在她的自传里有多处提到这所中国女子学校。研究中国近代教育史、妇女史、基督教传教史的学者,不能忽视崇实女中。
汉语“崇实”一词,内涵很丰富,中国的儒学用,基督教用,伊斯兰教也用,可以说是个跨文化的词汇。今天韩国、中国台湾等地校名常见。韩国有一所私立“崇实大学校”(Soongsil University)。 “镇江崇实女中”的英文名字是什么?现在一般就用汉语拼音“Chongshi Girls' School”。
《北京周报》一位记者汪健女士,是一位执著的赛珍珠研究迷。她多次来信,认为这样翻译没有道理,不合习惯,也不合历史,嘱笔者查清。汪女士屡来问讯,憾余生也晚,何曾知悉半世纪前的旧况?笔者的初中英语老师——高锦茹、张作颂女士都是正宗的“崇实”校友——解放前的毕业生。故致电求教。谁知两位前辈都答:不知道,校牌、校徽、毕业证书上都没有英文。这打消了我原对这所女中“双语形式”的猜测。
我再次翻阅赛珍珠的自传《我的中国世界》,作者竟也没有说出校名。一次偶读崇实女中1937年5月一册校刊《晨钟》,为“镇江崇实女子中学校学生自治会学术股编印”。作为外国教会学校的校刊,全册竟无一句英文。原来1927年后,教会中学先后在国民政府立案注册,接受政府领导和监督,但同时又与原属教会在行政、经济、宗教活动上保持一定联系。崇实女中是1931年6月获江苏省教育厅批准立案。此后,学校的世俗化倾向已很明显。
最近看到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编《中华基督教会年鉴(1934-1936年)》第13期(上海:广学会,1936年出版,台湾:中国教会研究中心,橄榄文化基金会1983年影印版),上面有“中国教会学校列表”,其中崇实女子中学校为“Olivet Memorial Girls' School”,地址在风车山,校长为钟美琏。
“Olivet”与“崇实”什么关系?今镇江二中校园内存有一块白色碑石。上镌“1921 OLIVET MEMORIAL”铭文。多年辛勤搜集整理校史的刘龙先生告知笔者:1920年美国基督教会决定扩建崇实女中,教会中一位渥列维特老小姐(Miss Olivet)立下遗嘱:将遗产赠予崇实女中扩建校舍。同年施工,一幢2层40间16个教室及礼堂的教学楼于次年12月17日竣工。教堂楼屋角石上镌上文以纪念渥列维特老小姐。以上来源于刘龙先生1986年前后与长期在校任职、有“三朝元老”之称的慕淑勤老师(1898-1995)的访谈,是一段口碑史料。
“Olivet”译成汉语是“橄榄山”。据《圣经》,此山位于圣城耶路撒冷,是耶稣布道和升天之地。耶稣坐在耶路撒冷圣殿对面的橄榄山上,和门徒进行对话,人们将此称为“橄榄山对话”,这是基督教文化的著名典故。橄榄文化就是基督教文化的一部分,上文提到翻印《中华基督教会年鉴》的社团“橄榄文化基金会”,全称是“基督教和橄榄文化事业基金会”。美国伊利诺州卑本内史城有一所奥利弗大学(Olivet Nazarene University),密歇根州有一所奥立佛学院(Olivet College),创办地或所在地地名都与橄榄山这一“圣山”有些关联。
近日,承北京大学陶洁教授赐教:她从前上的教会学校,中文名是“中西女中”,英文名是“McTyiere”,是一位教士的姓氏,是个有名的人。以前教会学校常常有中文和英文两个名字。前者对中国人,后者对他们募捐对象的外国人。中西女中和McTyeire就是一个例子。由于memorial一词,这个名字有纪念那位老小姐的含义。美国叫Olivet的学校很多,但不是所有的都有memorial。英文里常有一个词或短语有好几个含义。Olivet Memorial Girls School这个名字起得很好,既有宗教色彩,又有纪念那位捐款人的意义。
镇江崇实女中1921年后的对外英文名是“Olivet Memorial Girls School”,直译成汉语是“渥列维特纪念女子中学”。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镇江崇实女子中学简介.镇江崇实女子中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05 13:28
目录
概述
办学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