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域经济
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镇域经济是一个建制镇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一个单元,但同时也是一个开放的经济体。
基本概念
从空间结构上看,镇域经济内部由村域经济组成,外部是县域经济城市经济。镇域经济是县域经济、城市经济的组成部分。因此,发展壮大镇域经济,是实施统筹城乡方略的重要节点,支持着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推动着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镇区是县城的“卫星镇”,镇域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载体。镇域经济与村域经济发展一脉相连,互为支撑。
镇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桥梁,是吸纳农村劳动力的重要蓄水池。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对于实现我国宏观经济“稳中有进”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历史背景
小城镇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小城镇,大战略”,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撤乡设镇,有效提升了小城镇承载力,并为小城镇健康发展提供了体制保障。改革开放40多年来,伴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快速推进,中国建制镇数量快速增长,2019年建制镇的数量几乎是1978年的10倍。截至2019年,在全国38755个乡镇级区划中,建制镇的数量为21013个,占比达54.2%;保留乡级建制的仅有9200余个,占比不足四分之一。
经济指标
基于建制镇在城镇体系和现代化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建制镇发展现状进行评估,对建制镇发展模式进行剖析,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由于建制镇数量超过2万个,不同省份对建制镇的统计指标设置上存在差异,建制镇相关统计数据获取较为困难,无法对建制镇进行全样本评价。因此,百年城市智库课题组依据以下两个原则确定了研究对象:一是从规模上,课题组选取规模较大的建制镇作为评价对象,即常住人口在4.5万人以上的建制镇。截至2019年底,常住人口4.5万人以上的建制镇大约5500个。二是在管理体制上,课题组将各省市区确定的扩权强镇对象作为评价对象。
依据新时代城镇体系发展要求,基于对城镇综合实力指标体系的理解,考虑数据可获取性,课题组从两个方面对建制镇综合实力进行评价:一是人口吸纳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指标,即常住人口规模、常住流动人口数量;二是要素配置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指标,即年末从业人员数、企业个数和规上工业企业数。
参考资料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加快我国镇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思考.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06 23:26
目录
概述
基本概念
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