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书院
四川阆中锦屏书院
锦屏书院位于阆中城区的东风中学内,是清代四川著名的书院之一,其倡导的儒家学义、文治教化,影响着后世子孙。
书院历史
嘉靖初知府张思聪建锦屏书院于府治西南,并有三贤祠祀朱熹、张栻、黄裳三先生。乾隆二十三年知府庄学和移建于城东北隅古治平园旧址,计有讲堂、厅堂、斋舍等共24间。嘉庆六年(1801)署知县李天培迁回城内原址。川北道黎学锦以其处为会府,将书院迁至城外庄学和移建处。置学田多处,收租银550余两供费用。清末废除科举,兴学校,遂改名为保宁閤福公共学堂。
书院景致
1817年,道台黎学锦借预备庆祝“圣寿”的机会,将当时已经残破不堪的书院迁回古治平园处重建,锦屏书院方才恢复了昔日荣光。
在重建的过程中,黎学锦培植原有景物,还重加结构,复建亭台楼阁,曲池柳桥,扩大校舍规模,筑讲堂学舍数十间,院前建有文昌阁、魁星楼。院后构池引渠,周绕台榭,置四照亭、石桥等,蔚为胜观。
书院十景
新建了著名的‘书院十景’。新的“书院十景”分别为“星台远眺”“楼阁交辉”“螺塔晴波”“虹桥溪涨”“莲塘贮月”“竹榭笼云”“蓼岸渔舟”“稼亭牧笛”“治平缉古”和“宜园恒春”。
书院诗歌
书院重建落成后,黎学锦赋诗记录下院中的美景。“芸斋万笏幕云张,渌水潆洄抱墨庄。平界湖心添画阁,新排雁齿接回廊。棠梨院静延朝爽,杨柳亭虚逗晚凉。最喜清风明月夜,读书声里芰荷香。”
诗歌情为景生,山、水、楼、与清凉幽静的书院相得益彰;云张、潆洄、亭虚、院静与月夜读书的氛围浑然天成。
未来发展
1906年,办学370余年的锦屏书院被改建为学堂,书院从此画上句号。在其原址上建起的东风中学已发展成为省级重点中学。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0-06-27 21:04
目录
概述
书院历史
书院景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