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头双髻鲨
动物
锤头双髻鲨是双髻鲨科双髻鲨属鱼类。体形长而扁,头部特殊扩展,呈宽大的锤状突出。吻部短而宽,前缘波浪状,眼小而圆。口裂大且弧形,具有锯齿状的齿牙。背部呈棕色,腹部白色。胸鳍、尾鳍下叶前部和尾鳍上部尖端有黑斑。背鳍上部有黑色边缘。双髻鲨类中,有几个近种是通过头部的变异而相互区别的:锤头双髻鲨头部呈弓形,呈锤形,中线没有凹痕;路氏双髻鲨头部稍小,前缘圆形,头部有缺口;无沟双髻鲨以其T形头部而著称,头部具有几乎笔直的前缘和缺口中心;窄头双髻鲨头部呈铲子形,而且体积小得多。
动物学史
锤头双髻鲨最初是由瑞典自然历史学家卡尔·林奈(Karl Linnaeus)于1758年描述为Squalus zygaena。此名称后来更改为有效学名Sphyrna zygaena(Linnaeus 1758),属名Sphyrna来源于希腊语“Sphyrnates”,翻译成英语是“hammer”,指的是该物种的锤头形。林奈(Linnaeus)被认为是“分类学之父”,创建了一直仍在使用的物种命名系统。提及该物种的同义词包括Squalus zygaena Linnaeus 1758、Cestracion zygaena Linnaeus 1758、Spyrna zygaena Linnaeus 1758、Zygaena zygaena Linnaeus 1758、Squalus carolinensis Blainville 1816、Zygaena malleus Valenciennes 1822、Squalus malleus Valenciennes 1822、Squalis pictus Blainville 1816、Zygaena subarcuata Storer 1848、Zygaena vulgaris Cloquet 1830。
形态特征
刚产仔鲨长50-61厘米;雄成鱼长210-240厘米;雌成鱼长304厘米,最长约370-400厘米。体延长,稍侧扁,亚圆筒形。头平扁,两侧扩展,形成鎚状突出;头长约为全长的2/9(幼体)至1/5。尾侧扁,中长,比头和躯干稍长,尾基上方具一凹洼,下方的凹洼不显著或几消失。头侧突出的外缘圆凸,后缘斜直,在幼体外缘长比后缘宽为大,在中大者外缘与后缘约相等,在成体后缘宽比外缘长为大,后缘与头侧纵轴不成直角。吻很短而宽,前缘广弧形,波曲,正中圆凸,里侧对着头侧突出后缘的里角处浅凹,外侧在鼻孔上方处深凹。软骨端部中央无圆孔。眼圆形,瞬膜发达。位于头侧突出的侧面前部,与鼻孔的距离比眼径为小。鼻孔平扁,位于吻端,靠近外侧;外鼻沟短,位于入水孔上方,伸达头侧突出上角,里鼻沟颇长,几伸达里侧浅凹处,深度向里渐浅;鼻孔里侧在出水孔上方有个三角形风斗状突起。口弧形,口宽大于口前吻长,口长等于或稍大于口宽的1/2,口隅约与头侧突出的后缘在同一水平线上;下唇褶很短小,上唇褶几消失。上颌齿侧扁,三角形,齿头外斜,边缘光滑或具细弱锯齿,里缘圆凸,外缘深凹,两行在使用;正中1齿,每侧各14齿,正中齿与第一齿细小直尖。下颌齿与上颌齿相似但较狭小,齿数相同,两行在使用。喷水孔消失。鳃孔5个,中大,前4个大小与距离约相同,最后1个较狭小,最后2个距离较近,位于胸鳍基底上方。盾鳞壳形,具5棘突5纵嵴。
背鳍2个;第一背鳍高大,前缘稍倾斜,起点约与胸鳍里缘中部相对,上角钝圆,后缘深凹,下角延长尖突,距腹鳍起点垂直线颇远;第二背鳍小,起点与臀鳍基底后半部相对,上角钝圆,下角延长尖突,距尾基较远。尾鳍宽长,约等于全长的2/7,尾椎轴上翘,上叶位尾端近处,下叶前部显著大三角形突出,中部低平后延,中部与后部间有一缺刻,后部小三角形突出,与上叶连接,尾端钝尖突出。臀鳍比第二背鳍大,距尾基比距腹鳍基底稍近,外角尖突,后缘深凹,里角延长尖突,未伸达第二背鳍下角后端垂直线。腹鳍比臀鳍稍大,近方形,距第一背鳍与距第二背鳍约相等,外角钝圆,后缘斜直或微凹,里角钝圆微突。胸鳍中大,后缘凹入,外角和里角钝圆微突,鳍端伸达第一背鳍基底后半部。
体灰褐色,腹面浅白色;背鳍、尾鳍、胸鳍边缘和鳍端暗褐色;臀鳍、腹鳍浅色,外角暗褐色。
近种区别
在双髻鲨类中,有几个物种是通过头部的变异而相互区别的。锤头双髻鲨(Sphyrna zygaena)头部呈弓形,呈锤形,中线没有凹痕(“平滑”)。路氏双髻鲨(Sphyrna lewini)头部稍小,前缘圆形,头部有缺口。无沟双髻鲨(Sphyrna mokarran)以其T形头部而著称,该头部具有几乎笔直的前缘和缺口中心。窄头双髻鲨(Sphyrna tiburo)更容易鉴别,头部呈铲子形,而且体积小得多。
生活习性
锤头双髻鲨属暖水性大型凶猛鲨,栖息于沿岸至外洋大陆架或岛屿架上。与大陆架和近岸水域(如海湾和河口)相比,更喜欢20米以下的浅水。在0-200米深度范围内也有发现,偶尔冒险进入淡水河口。夏季时,聚集成大群洄游至北方水域。肉食性,以其他软、硬骨鱼类及头足类、甲壳类等底栖生物为食。
锤头双髻鲨与大部分鲨鱼不同的地方是,它们的社会性很强,往往会结成一个个小群体集体活动,最多时甚至会集结两百多头一起捕食。锤头双髻鲨是很有头脑的动物,它们聚集在一起时,往往会通力合作,把鱼类驱逐到一个区域内,然后再群起而攻之,分享胜利果实。
分布范围
海域
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热带和温带海域。在西大西洋中,从加拿大南部到维尔京群岛,从巴西南部到阿根廷发现该物种。而在东大西洋,则从不列颠群岛南到科特迪瓦,包括地中海。在印度洋西部,位于南非、印度和斯里兰卡的沿海地区。太平洋内的分布包括从越南到西部的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中部地区的夏威夷群岛以及加利福尼亚(美国)、巴拿马和南美的西海岸。主要分布于中国东海及黄海海域,台湾西部、北部、东北部也可发现它的踪迹。
国家
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达、阿根廷、澳大利亚、巴哈马、巴林、巴巴多斯、比利时、博内尔、圣尤斯特歇斯和萨巴(萨巴、圣尤斯特歇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巴西、喀麦隆、加拿大、智利、中国、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克罗地亚、古巴、塞浦路斯、科特迪瓦、丹麦、多米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大陆)、加拉帕戈斯、埃及、赤道几内亚、爱沙尼亚、斐济、芬兰、法国、加蓬、冈比亚、德国、加纳、直布罗陀、希腊、格陵兰、格林纳达、瓜德罗普岛、根西岛、几内亚、几内亚比绍、海地、冰岛、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日本、泽西岛、韩国、朝鲜、科威特、拉脱维亚、黎巴嫩、利比里亚、利比亚、立陶宛、马达加斯加、马耳他、马提尼克岛、毛里塔尼亚、墨西哥、摩纳哥、黑山共和国、蒙特塞拉特、摩洛哥、莫桑比克、纳米比亚、荷兰、新喀里多尼亚、新西兰、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巴拿马、秘鲁、菲律宾、波兰、葡萄牙(塞尔瓦任斯、葡萄牙大陆、马德拉群岛)、波多黎各、卡塔尔、俄罗斯联邦、留尼汪岛、圣巴托洛缪岛、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圣马丁(法国部分)、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普林西比)、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舌尔、圣马丁(荷兰部分)、斯洛文尼亚、索马里、南非、西班牙(西班牙北非领土、西班牙大陆、加那利群岛)、斯里兰卡、瑞典、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汤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突尼斯、土耳其、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美国(夏威夷群岛)、乌拉圭、越南、英属维尔京群岛、美国维尔京群岛、撒哈拉沙漠西部、也门。
繁殖方式
雄性大约在250-260厘米时性成熟,雌性则在265厘米时性成熟。该繁殖栖息地通常是浅水(10米)中光滑的砂质基质。胎生,有卵黄囊胎盘,卵在体内孵化,胚胎由卵黄囊胎盘滋养。分娩和交配发生在春季,雌性在分娩后很快排卵。妊娠期为10-11个月,每胎20-50尾幼鲨。该物种可以生存20年或更长时间。
锤头锤头鲨的求偶方式在人类看来或许有些凶残。雄鲨看上一头雌鲨后,就会咬住它,即使鲜血长流也不松口,直到雌鲨答应交配为止。雄鲨的肛门附近有一对突起的交合突。交合突是一种管状的器官。它的内部由软骨支撑。交合突的内侧有一条沟槽,雄鲨通过这个槽把精液导入雌鱼的体内。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8年 ver 3.1——易危(VU)。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2013年——附录Ⅱ。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Ⅱ
种群现状
锤头双髻鲨在全球范围内在温带和热带海洋中均有发现,但一些地区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鲨鱼鳍贸易需求,对该鱼种大范围抓捕,导致种群数量大幅减少。该物种被评估为全球脆弱性。
保护措施
2010年,国际大西洋金枪鱼保护委员会(ICCAT)禁止在公约区内作业的ICCAT渔业保留、转运、登陆和销售锤头双髻鲨及其他锤头鲨鱼)。发展中国家的当地消费也有例外,只要它们限制渔获量,满足渔获量数据报告要求,并确保鳍不在国际上交易。西太平洋和中太平洋渔业委员会(WCPFC)在2010年将锤头双髻鲨定为“主要鲨鱼种类”,但尚未采用锤头双髻鲨的捕捞限制。
主要价值
锤头双髻鲨经济价值高。肉质佳,鱼肉红烧或加工成各种肉制品;鳍可做鱼翅;皮厚可加工成皮革;肝可加工制成维他命及油;剩馀物制成鱼粉。
锤头双髻鲨还具有医学价值。在一些医疗手术中,医生们会把特制的锤头双髻鲨皮肤移植到烧伤的病人身体上。 事实上,这并非是锤头双髻鲨的皮肤可以代替人的皮肤,而是锤头双髻鲨的皮肤里含有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不仅可以防止被烧伤的皮肤结疤,还可以激发人体被烧伤地方长出新的皮肤细胞,盖住伤口, 不让伤口受感染。当然,这层移植的鲨鱼皮肤仍需要除去,移植上新的人体皮肤。
物种危害
锤头双髻鲨具攻击性,对人类具有潜在性危险。根据国际鲨鱼攻击档案,双髻鲨属的所有物种进行了15次无端攻击,但没有死亡。由于该物种常见于温带,而不是人类更容易进入水域的热带水域,因此该物种的攻击相对较少。
参考资料
Sphyrna zygaena.fishesofaustralia.
Sphyrna zygaen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网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7 00:55
目录
概述
动物学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