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位是航海专用术语,指供船舶装卸货物和停靠的地方。锚位长度一般包括船舶的长度L和船与船之间的必要安全间隔d。d值的大小根据船舶大小而变化,一个万吨级锚位为15~20米。锚位的数量与大小是衡量一个港口或码头规模的重要标志。一座码头可能由一个或几个锚位组成,视其布置形式和位置而定。
锚位利用率
锚位利用率是一年中船舶实际在锚位作业的时间占总营运时间的百分数,是码头锚位的作业时间占码头锚位日历时间的比重,即锚位利用率=锚位作业时间 /锚位日历时间。其中,作业时间包括装卸时间和各类辅助时间。
锚位利用率高,说明港口码头等设施利用充分,但由于船舶到港的不平衡,锚位利用率越高,船舶待锚的可能性就会越大,若船在锚地等待的情况严重,就会增加航运公司及货主的成本。反之,如果锚位利用率过低,会导致码头锚位过度空闲,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则会严重影响港方的经济效益。所以合理的锚位利用率应该是建立在平衡港、航、货三方利益的基础之上。
它是衡量锚位使用情况的参数之一,也是计算锚位通过能力的一个指标。通常由实际资料统计分析确定。
装卸能力
计算锚位通过能力是在单一货种、单一船型的情况下进行的。而在港口实际生产中,一个锚位往往不是单一船型、单一货种,而是货种多样,船型一样;或货种单一,船型多样;或者是货种和船型都不一样;或者既有
进口又有出口。当进出口装卸船的装卸效率不一样时,锚位通过能力应先按单一货种、单一船型,进口和出口分别计算,然后再按公式计算锚位的多种货种、多种船型的综合通过能力。
服务系统
锚位服务系统是
随机服务系统,船舶到港具有随机性。航运市场上存在着租船运输、班轮运输等多种运输方式。租船运输挂靠港口的不确定性以及班轮在航行过程中易受风、浪、流的影响而不能保持恒定的航速,导致船舶无法按规定的时间到达港口。港口作业同样具有随机性。在港口生产营运过程中,易受气候条件、装卸能力、管理调度水平等许多因素的影响而不能准确地确定船舶的在港时间。
锚位服务系统是离散事件系统。锚位服务系统的状态变化只在时间的离散时刻发生,呈状态突变,是随机的离散事件系统,其动态特性需用一组离散状态方程来描述。船舶到达港口、进入锚地排队、离开锚地、靠近锚位、开始作业、作业结束、离开港口等事件均发生在时间的离散时刻,并具有随机性。
锚位服务系统是排队系统。由于港口作业的随机性和来港船舶的随机性,使得港口营运具有很大的不平稳性。在港口营运系统中,一个码头锚位在同一时刻只能为一艘船舶服务,并且要求码头锚位的靠锚能力不小于船舶的吨级,装卸的货种与船舶的类型一致,因此每种货物的装卸与转运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船舶必须按类型排队,形成排队系统。
锚位分配
锚位分配图是锚位策划工作的中心内容。它将近期的船舶动态、到港时间、靠锚时间和靠锚位置、离锚时间、装卸箱量等重要信息集中显示在一张图纸上。
包括以下内容:
(1)标题,即标明“某码头锚位分配图”;
(2)需传送的单位和部门;
(3)制作日期与时间;
(4) 码头现有锚位分布情况,按比例据实绘出,并标出装卸桥或门座起重机的配置情况和每个锚位的岸线长度。
(5) 按日期先后整齐排列从当天起,连续5天的船舶到港情况,包括船名、航次、船的长度、靠锚的锚位、靠锚的时间等
(6) 注明装卸桥的(岸吊)的需求数或维修数以及维修时间。
锚位监视
通常,船用
GPS导航仪具有锚位移位报警功能,在锚泊时设置锚位监视告警距离。一旦船舶漂移超出此距离,自动发出报警信号。在恶劣的气象条件下,在船舶密集的港区,为使港务部门及时了解所有停泊船舶的漂移动态,对锚位实行监控是必要的。这种监控可采用与浮标监视相似的措施,或与浮标监视共用一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