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星竹鼠又称花白竹鼠、竹溜、毒鼠,是竹鼠科竹鼠属的啮鼠动物。其体形粗壮,呈圆筒形,头部圆钝、眼小、吻大、耳朵极短,隐于毛丛中;尾较长,接近体长的一半;四肢短,趾端有利爪。体毛较粗糙,背侧和两侧的毛呈灰棕色,有许多较长的白色毛尖的针毛散生,伸出毛层并带闪光,腹部毛色较浅,尾无毛。乳头排列均称,一般为5对10个。
形态特征
外形
银星竹鼠体型中等大小,适于地下生活。吻钝、颓短、眼极小,耳隐于毛内。四肢短而粗,井有较强的爪。尾几乎完全裸露,仅基部一段被有稀疏的短毛。前、后足均具5趾。前足拇指较短小,后足拇指则短粗。当其足印存在时,前后足印都呈现5个趾垫印。前足印具3个较小的间垫印和2个显著大的掌垫印(该5印略呈圆形排列);后足印包括4个间垫印和2个相对较大的跖垫印(这6印呈椭圆形排列),还有向后渐窄而不甚明显的长形跟印。
大小量度:体长220-330毫米,尾长60-100毫米,后足长40-50毫米,耳长13-20毫米,颅长68-69毫米,颧宽45-50毫米,鼻骨长24-26毫米,眶间宽10.5-13.5毫米,腭长80.7-33.6毫米,听泡长10.5-11.5毫米,上齿隙长18.9-21.1毫米,上颊齿列长13.5-15.2毫米。
毛色
银星竹鼠成体背面毛灰褐色。吻部稍淡,有黑褐色的长须。鼻部与眼周纯灰褐色。额部、颊部、背部及体侧一般为灰褐色,但有一些长的白尖针毛伸出毛皮外方,似银星,故名银星竹鼠。身体腹面纯褐灰色,无白色斜毛。前后足背面有褐灰色的短毛,腹面裸露。尾基部的稀毛为褐灰色。幼体毛色较深,近似黑灰色,但白色尖毛亦极明显。
头骨
银星竹鼠头骨甚粗大,有明显的棱角。成体标本左右额嵴与人字嵴显著。吻部短而宽。
鼻骨较窄,其中部宽度小于吻宽的一牛,末端与其两侧的前颌骨鼻突的宽度相等。额骨前部平坦,后部有眶上惰,井与顶骨上的额嵴相连(老年个体左右额嵴接近愈合),一直延伸到人字嵴处。头骨在人字嵴处成截切面,仅枕骨向后倾斜。枕髁居于头骨的最后端。眶下孔极大,下椽成为直线,宽度显著大干高度。颧弓粗大,井极度外展,后端宽度比前部大的多。门齿孔小。听泡十分低平。
颅骨宽短,宽约为长的74.7%。左右颧弓呈圆弧形。颅顶后部略呈拱形,鼻骨后端中间尖,超出前颌骨后端或同在一水平线上,同时也达眼眶前缘水平线。上门齿是垂直的。上齿隙远长于上颊齿列长。颅与下颌骨约等高。
牙齿
上门齿强大,并略向后倾斜。齿隙较短.其长一般均小于由枕骨到鼻骨前端长度的三分之一。齿列较长,其长度-般均大于由枕骨到鼻骨前端长度的五分之一。第1上臼齿显著小干第2上臼齿。在幼体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齿的两侧均有向齿中部折入的珐琅质褶皱,但在成体中,由于牙齿磨损,外侧褶入的沟一般均看不见,因而这些褶入的珐琅质部分在咀嚼面上形成孤立的岛状齿环。下门齿向前倾斜,下臼齿的结构基本上与上臼齿相同。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成片竹林或竹类与其他植物共同组成的混交林、山谷芒草丛中,有时也生活在马尾松林内及草坡上,生长着竹类或芒类,附近有水源的环境中。主栖息环境的郁闭度通常都很大,能为竹鼠生活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和逃避天敌的隐蔽条件。
生活习性
活动
银星竹鼠为夜行动物,除雨过天睛或夜晚外,主营地下生活,白天躲藏在洞中休息,少动多睡,黄昏或夜间才出来活动,寻找食物。银星竹鼠每天的活动有两个高峰,一是黄昏后的几个小时,二是黎明前的几小时,在白天,竹鼠一般很少出来。喜欢阴暗、凉爽、安静、清洁和干燥的生活环境,怕风和强光,不耐高热,适宜温度范围为12-30℃,相对湿度为50-60%。
食性
银星竹鼠是植食性物种,食物较广,以竹子、草根、草秆、甘蔗、玉米等植物为主要食物。尤其以竹根、茅草根、竹茎和植物的块根、块茎、籽实等为最爱。在对所观察到的竹鼠洞内食物贮存点贮存的食物进行分类,坚果类和植物籽粒类食物约占总量的67%,植物的块根、块茎占约占20%,没有观察到含水量大的植物的嫩叶、幼茎,说明竹鼠食用和贮存食物有一定的选择。
巢穴
银星竹鼠营洞穴生活,洞穴有夏季和冬季之分,由洞口、洞口外土堆、洞道(走廊、取食道、避难道)、窝、厕所5个部分组成。通常在竹林下或大片芒草丛下筑洞,洞形较简单有1-3个洞口,洞口直径9-15厘米,洞口外常有很大的土堆。洞道长约4-11米,直径10-15厘米。涧道多与地面平行,平均距地面约30-40匣米。巢室位于洞道分枝处,大小构15×15×15-50×50×16立方厘米,其中铺有竹枝、竹叶、芒枝等,共重1500-7500克,也有一些粪便。银星竹鼠有在洞穴中拖拉、截断竹子或芒秆并撕成细条作巢垫的习性,竹、芒断节的长度与该竹鼠的头体长几近相等。换句话说,只要知道竹、芒断节有多长就可判断该竹鼠有多大。
分布范围
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如马来半岛、中南半岛等地。包括柬埔寨、中国、印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泰国和越南。
中国国内主要分布于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繁殖方式
银星竹鼠四季均能繁殖,但以11-12月和3-7月间怀胎母鼠较多,以春季为高峰。妊娠期至少22天。每胎1-5仔。一般为2-3仔。初生幼仔体重35-40克,裸露无毛,眼闭。5天后体毛可见,7天耳壳逐渐伸直;20天体毛色似成体毛色,至24-30天眼睁开。1个月后能吃硬的食物。56-78天断奶,开始能离开母鼠独自活动。寿命约为4年。
亚种分化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经济价值
毛皮
银星竹鼠在中国主要毛皮兽榜上有名。其皮张毛长绒厚,板质良好且厚薄适中,易于鞣制,毛基又为灰色,易于染色,所以很受国际毛皮市场青睐。中华竹鼠成体长约30-40厘米,皮毛细软、毛绒丰足、色泽光润、板质良好,是制裘衣、皮领、帽子的上等原料,尤其板皮是制上等皮革、鞋的好原料。银星竹鼠体形、大小皆似中华竹鼠,毛较粗糙,体背有白尖针毛外露似银星,并带闪光,其毛皮用途同中华竹鼠。
同时,竹鼠须可制作高档毛笔。此种毛笔是中国传统出口商品,在日本市场上历来畅销。
肉用
竹鼠食性洁净,体大肉多,肉质细腻精瘦,鲜美可口,是一种营养价值高,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肉类食品。《本草纲目》称:“竹鼠肉甘,平,无毒。补中益气,解毒”。有检测报告记载,竹鼠肉含粗蛋白质57.78%、粗脂肪20.54%、粗灰分17.36%、粗纤维0.84%、胆固醇0.05%,还富含磷、铁、钙、维生素E及氨基酸、甾类,其中赖氨酸、亮氨酸、蛋氨酸的含量比一般家禽家畜之肉更丰。依现代医学讲,竹鼠肉具有促进人体白血球和毛发生长、增强肝功能和防止血管硬化等功效,对维护青春、抗衰老有良好效果,是天然美容和强身佳品。又有说,竹鼠肉富含胶原蛋白,从竹鼠肉中摄取胶原蛋白,能改善肌体各脏器的生理功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降低细胞可塑性的衰退,增强肌肤弹性,防止皮肤干燥、萎缩、起皱等。
药用
中医学认为,竹鼠的血、胆、肝、心、脑、睾丸、肾、牙和骨均可入药。血清泡酒对治疗支气管哮喘病和糖尿病有特殊功效;胆可明目,提神健脑,可治眼疾和耳聋症;肾可治疥疮、脚气病;肝、心、脑可治心慌、惊悸、失眠等症;睾丸炒干后加冰片少许,冲开水吞服可治高烧不退、呕吐和风症;竹鼠牙磨水治蚊虫叮咬、消肿止痛;以竹鼠骨为主药浸酒,可治风湿、类风湿病和关节痛。
竹鼠皮下及体腔内脂肪丰富,占整个体重的15%-18%,可炼制“竹鼠油”。
竹鼠属物种均能供采制,四季皆可,以秋末、冬初为宜。捕杀后,取脂肪用慢火炼油。竹鼠油有解毒排脓、生肌止痛的功效,外用主治烧伤、烫伤和无名肿毒等症,并能防蚊虫叮咬及作高级化妆品原料。
注:银星竹鼠属于国家保护的“三有动物”,野外捕捉和交易野生竹鼠均属于违法行为。野生银星竹鼠可能存在病毒,不能说明来源,未经严格按照标准的驯化和饲养程序养殖、未经严格检疫的野生竹鼠不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