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器,汉语词汇。拼音:yín qì 释义:银质器物
释义
银质器物
出处
《南齐书·萧颖胄传》
例句
宋·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民俗》:“
贫下人家就店呼酒,亦用银器
供送。”
《宋史·儒林传一·聂崇义》:“五月,赐 崇义 紫袍、犀带、银器、缯帛以奖之。”
明 李时珍 《
本草纲目·金石一·银》:“今人用银器饮食,遇毒则变黑。”
清
徐士銮 《宋艳·瑕类》:“初, 沉伦 家破,其子孙鬻银器,皆 钱塘 钱 氏昔以遗中朝将相,皆花篮、火筩之类。”
基本介绍
925纯银其实是指含银量92.5%的银质品。925代表银的纯度。这是纯银器的最低标准纯度,就正如999黄金的纯度一样。 因为足银柔软并且不容易氧化,所以自从tiffany公司开创
925银以来,925银就被国际公认为纯银。
银是一种活跃的金属,容易与空气中的硫起化学反应,使银器会变黑。因此佩带时尽量少与空气接触,不宜在化学气体浓的场所佩带。接触硫磺香皂后,必须马上揩干。汗水中的氯化物对银亦有影响。
银与金不能同配戴,会导致银变黄。当然,即使不同时配载,时间久了,
银饰还是会氧化变色,无论是电镀了还是没有电镀。
所以喜爱银饰的朋友一定要学会怎样保养纯银,延长光亮时间,并且学会让氧化变色的银制品可以恢复光亮。
原色的,抛光表面的,属最简单。用
擦银布擦拭就可以了。无抛光表面有缝隙的,用
洗银水清洗就可以了。
电镀过表面的,要用软布擦拭,并且避免接触化学性物品(比如沐浴液体,皂液,
化学试剂,香水等)因为电镀层非常薄,粗糙布的擦拭和化学性物品的损伤,都会影响表面的光亮。
无论是何种材质的饰品,佩戴者最好在洗澡,睡觉的时候都要取下存放于干燥的地方。纯银是极易变色的金属,当然更应如此。
原色纯银保证不会过敏,但是电镀过
白金或者其他
贵金属的,就无法保证了。
分类介绍
925银:是指含银92.5%的银,在国际标准上被公认为纯银标准。100%的银较软,制作时不能成型,不便做成银饰,而且比较容易“氧化”,俗称“变色”
素银
素银:
925银外镀外镀白铑(行业上称白金),能够最大可能的延缓银在氧化或硫化情况下变黄变黑的特性。行业上把没有外镀白金的925银称为“素银”,素银在空气中比较容易氧化。市面上出售的925银有很大比例的产品为了降底成本,都是素银。
泰银
泰银:泰国特产,标准也是925的银含量。外表缺乏光亮度,追求一种“古”“旧”的“古银”效果。比起
925银外镀白金的银饰,由于大众基础不够广泛,相对925银来讲,价格要较底一些。
藏银
藏银:一般不含银的成分,是
白铜(
铜镍合金)的雅称,传统上的藏银为30%银加上70%的铜,但即便是这样传统工艺的“藏银”,市场上也已见不到了,大多以完全白铜替代。
苗银
苗银:本身是指
纯银,长久以来苗族地区的重要首饰品和婚嫁用品。但说的苗银都并非纯银,其它主要成分是铜,含银量不高。其主要特点是苗族地区手工打制作,图案精美,富有寓意。
产品鉴别
看颜色:
纯度愈高,银色愈洁白,首饰表面看上去均匀发亮,有润色。如果含铅,首饰会呈现出青灰色;如含铜,首饰表面会显得粗糙,颜色没有润泽感。
掂重量:
白银密度较一般常见金属略大,一般地讲:“铝质轻、银质重、铜质不轻又不重。”因而掂掂重量可对其是否为白银做出初步判断。若饰品体积较大而重量较轻,则可初步判断该饰品属其它金属。
查硬度:
白银硬度较铜低,而较铅、锡大,可用大头针划首饰不起眼的地方进行测试,如针头打滑,表面很难留下痕迹,则可判定为铜质饰品;如为铅、锡质地,则痕迹很明显、突出;如实物留有痕迹而又不太明显,便可初步判定为白银饰品。
听声韵:
纯银饰品掷地有声,无弹力,声响为“卟哒卟哒”。成色越低,声音越低,若为铜质,其声高且尖,韵声急促而短;若为铅、锡质地,则掷地声音沉闷、短促,无弹力。
腐蚀原因
金银器在古代被认为具有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的功效,备受人们的喜欢;今天,银器因为洁白光亮的色泽而成为纯洁的象征,同样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银器不被腐蚀,了解相关的银器被腐蚀的各种因素是文物保护工作者和银器收藏爱好者的必备知识。银,化学元素符号Ag,原子量108,最外层
价电子数为+1。它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为古代发现最早的金属之一。银在自然界中虽然也有单质存在,但绝大部分是以化合物的形式伴生于其他有色金属矿石中,如
辉银矿(
Ag2S)、
角银矿(
AgCl)、
硫锑铜银矿〔8(AgCu)S&S226;
Sb2S3〕。古代中国人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认识并使用了银,直到隋唐以后
金银器工艺出现了迅速发展,大量造型美观、纹饰精美的银器被考古学家发现。但是由于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这些珍贵的银器在出土时或保存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腐蚀现象,直接影响了其收藏价值及审美价值。本文试图从化学角度出发,分析银器发生腐蚀的各种可能性因素,为银器的保护提供依据。
空气污染的影响
银标准电位准Ag+/Ag=0.799 V。由于工业化发展和农村大量燃烧麦秆释放出的滚滚浓烟都会使空气中含硫气体不断增加,银器在这种环境中,表面极易产生黑色或黄色膜层,而已经被氧化的银暴露于含硫空气时,薄膜也会转变成硫化物而变色。化学反应如下:
这些硫化物一旦附着于银器表面,就会对器物造成损害,影响展出效果。
湿度的影响
银尽管被认为是不活泼的贵金属,但易吸收大气中的水分子,在表面形成水膜,空气中的硫、氧、氯进入水膜生成
难溶的
硫化银、
氧化银、
氯化银,在银层表面产生腐蚀而引起变色。此外银的表面越是粗糙,越易凝聚水分和进入
腐蚀介质,引起变色。
⑴ 早期银器制作最常用的工艺有铸造、
锤揲、
錾刻、镂空等,虽然丰富了文化内涵,但正是由于这些复杂的工艺反而使银器变得粗糙,并增大了与空气接触的面积,银器表面受腐蚀的几率明显增加。如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的圆盘座银碟(图1),钣金成型,虽然器身有几处被氧化变黑,但整体依然保持了银白色的光泽。而编织成形的金银丝结条笼子(图2),由于与空气接触表面积明显增大,器身整体被氧化变黑,失去了银白光亮的色泽。
⑵ 大量银器在被考古发现之前处在一个湿度比较高、相对密闭的环境中,空气中的污染物易结合水蒸气与银表面接触,随着时间的延缓银表面慢慢地就被腐蚀。因此,考古发掘的银器表面大都比较灰暗。
紫外光的影响
太阳及人造光源(如日光灯、水银灯)中含有的紫外光对各种不同质地的文物都有老化作用,银器也不例外。紫外光的波长为100纳米~400纳米(波长越短能量越高 ),分为:近紫外线
UVA,
远紫外线UVB和超短紫外线
UVC。当
紫外光照射银器表面的时候,银原子捕获高能量光子,从稳定的低能态跃迁进入不稳定高能态,表现为银的离子化,最终加速银的腐蚀变色。化学反应如下:
电化学腐蚀
电化学腐蚀——不纯的金属或合金接触到
电解质溶液发生
原电池反应引起的腐蚀。活动性比较强的金属作原电池的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世界上75%的银来自含银的铜、铅、锌和金矿的处理过程。古代劳动人民提炼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灰吹法:使
银矿熔于铅中,实现银的富集;然后吹以空气,使铅氧化,
氧化铅入炉灰中,使银分离出来。在提炼银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银的纯度并不高,主要含有铜、铅、锌和金等杂质。这些杂质和银具有不同的金属活动性(Zn Pb (H) Cu Ag Au)。当空气中的硫化物与水分结合时,在银的表面形成弱酸性(H2S、
H2SO4)的电解质水膜,这些金属杂质就会与银形成
电化学反应,加速银器的腐蚀变色。
其他因素
通过对
法门寺博物馆收藏的唐代银器观察,在其焊接点和焊线周围都有不同程度的绿色物质生产。这是由于
焊料中含有铜,铜在空气中结合水分子和酸性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生成
氧化铜和
铜绿(
碱式碳酸铜)。铜绿一旦附着在银器上,对器物的整体欣赏造成影响。
一件器物被腐蚀并不是由于单个因素引起的,而是受到它当时所处的环境中各种复杂的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地保护银器及减少不必要的腐蚀损害,我们应该着重分析器物发生腐蚀受损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必要的保护研究。
银器保养
防止银器变黑:硫化氢和硫化物使银器变黑,由于空气中有硫,某些食品(如蔬菜、蛋等)含有
硫化氢,银器使用之后务必尽早清洗,以免
硫化(俗称氧化)。洗净之后,将器具分类,置于架上浸入40℃以上不含氯的稀释淡碱水中10至15分钟,再取出漂清,完全擦干。餐刀刃的斑点先用浸醋的布擦除,然后漂。清擦干;另一个方法把切成一半的洋葱蕉绵纯白糖擦刀刃然后漂清擦干。
银器去黑:银器浸入加铝箔或铝片,温度在78℃的盐水或
苏打水中1至3分钟。而自动洗槽可保持温度不变控制时间、
循环水泵使盐水时升时降,这种
电解法必须在银器不粘有油脂时才有效。
银器擦亮:用海绵或全绵类织物涂上擦亮剂干擦,然后用干净柔软的毛巾或
脱脂棉擦亮。好的
光亮剂仅留一层看不见的保护膜。
银器的维护:银器保管对保护其美观与清洗一样重要。银器不能堆放,擦干的银器要放在没有含硫和烟气的房间内(远离暖气),存放在没有硫和木料的塑料容器,一个容器一件银器。如果每天使用后放在塑料碗篮内,避免接触坚硬物体,防止磨蚀表面。
银器的日常清洗:用温水加普通洗洁精清洗,并用清水过清,所有金银产品均不能用漂白水、强酸类去污粉等化学剂漂洗。
因为银的化学性质较活泼,因此银会与空气中的
二氧化硫作用形成黑色的硫化银,使银饰表面氧化变黑。使用过银器或佩戴过银饰的朋友都有这样的经历:银器或银首饰在一段时间不使用后,容易氧化发乌、失去光泽。出现这种情况,大家也不用着急,以下几种银器保养方法就可以帮朋友们解除烦恼。让您的银器(饰)恢复银的美丽光泽。
1. 可在清水中加入苏打粉然后清洗擦拭后,再擦干银器(饰)上的水。
2. 使用
擦银布、擦银膏擦拭[一般饰品店应都可买到,特别需要指出:擦银布中含有特别的药水,不能水洗]。
3. 用软布沾些
牙膏搓洗饰品、再用清水洗干净,以
棉布擦拭干净既可。(推荐使用)
4、熬制浓茶叶水(最好是绿茶),用软布蘸取茶水反复擦拭银饰即可,此法适用于手镯等表面较平整的首饰。
5、 将银器或银饰浸泡
洗银水,再用清水洗干净,最后以棉布擦拭干净,使其保持干燥即可。但建议尽量少用洗银水,因为洗银水为化学的产品,是利用洗银水本身的腐蚀性来清洁银饰,长久使用下会对银饰品造成伤害。
6、银器在闲置不用时,建议以封口塑胶袋密封,以减少和空气接触,便能减缓变黑。
最后再提醒您,银饰最好避免接触海水、温泉,若未佩戴时,可装入隔绝空气的容器中,如绒布袋或珠宝盒,可使您的银饰
常保如新。
银器作用
据史料记载,隋唐时代我国北方牧民就发现,马奶放在普通的瓷制器皿中,几天就会变质发臭,然而银碗里的马奶却能较长时间不变质。由于银具有如此独特的性能,故银被人们誉为“永久性的
杀菌剂”。
现代的医学研究也证实了,银器的杀菌机理是因为银在水中可形成带正电荷的
银离子,这些银离子能将细菌吸附其上,令细菌赖以呼吸代谢的酶失去作用,使细菌无法生存。美国的学者曾做过如下试验:将50加仑的污水(其中每毫升含7000多个
大肠杆菌)经过3小时银电极处理以后,污水中所有的大肠杆菌全部死亡。据研究,
伤寒杆菌在银片上只能活18小时,
白喉杆菌在银片上也只能活3天。由于银的杀菌功效卓著,因而它在医药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现代医药业将银胶体沉淀在纱布、药棉上制成银纱布、银药棉,用以治疗脓疮、溃疡等,其疗效较好。在野外作业、劳动或其他原因而不慎负伤,如将随身佩戴的银首饰贴敷在伤口上,能有效地防止感染。
银器验毒之说不一定正确。
虽然银器的杀菌功能已得到肯定,但是民间广为流传的银器能验毒之说并不一定正确。因为银器与有毒物质接触,并不一定会变黑,只有在接触含硫物质时,才能使银器表面产生一层黑色的硫化银而失去原有的光泽,但是含硫的物质却不一定有毒。诸如鸡蛋黄就含有较多的硫化物,银器与蛋黄接触不久即会变黑,而鸡蛋是无毒的。剧毒的硫
砷化物砒霜(
三氧化二砷)含有微量
硫元素,能够被银器检验出来。相反,化学剧毒物质
氰化钾、
氰化钠等,由于不含硫元素,也就不会使银器变黑。所以说,银器验毒的说法是不一定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