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花草
爵床科钟花草属植物
钟花草(Codonacanthus pauciflorus (Nees) Nees)是爵床科钟花草属的植物。分布于孟加拉国、越南、台湾岛、印度以及中国大陆的广西、云南、贵州、海南 、福建、香港、广东等地,生长于海拔800米至1,50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密林下及潮湿的山谷,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纤细草本;茎直立或基部卧地,通常多分枝,被短柔毛。叶薄纸质,椭圆状卵形或狭披针形,长6-9厘米或过之,宽2-4.5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常急尖,边全缘或有时呈不明显的浅波状,两面被微柔毛;侧脉纤细,每边5-7条;叶柄长5-10毫米。花序疏花;花在花序上互生,相对的一侧常为无花的苞片花梗长1-3毫米;萼长约2毫米;花冠管短于花檐裂片,下部偏斜,花冠白色或淡紫色,无毛,长7-8毫米,冠檐裂片5,卵形或长卵形,后裂片稍小。雄蕊2,花丝很短,内藏,退化雄蕊2。蒴果长1.5厘米。下部实心似短柄状。花期10月。
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产广东(连县、乳源、乐昌、英德博罗、高要、新丰、茂名、清远、云浮、阳春、罗定、和平、翁源、龙门、珠海、西涌、田心山(张寿洲等4659,4664)、梧桐山(李沛琼2227)、梅林(张寿洲等5415))、香港、广西(龙州、宁明、信都、藤县、容县、昭平、金秀)、海南(儋州、保亭、东方、白沙、定安、琼中、三亚、澄迈)、台湾(屏东、花莲、台北)、福建(南平、华安)、贵州(兴义)、云南(镇康、双江、西双版纳)。生于海拔800-1500米,密林下或潮湿的山谷。
国外分布:孟加拉国吉大港)、印度东北部(卡西山阿萨姆)、越南西南也有分布
主要价值
全草: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病,口腔破烂。
参考文献
Codonacanthus pauciflorus (Nees) Nees in DC. Prodr. 11: 103. 1847; Benth. Pl. Hong-Kong. : 247. 1861; C. B. Clarke in Hook. f. Fl. Brit. Ind. 4: 500. 1884; F. B. Forbes & W. B. Hemsly in Journ. Linn. Soc. 26: 244. 1890; Dunn et Tutch. in Kew Bull. Add. Ser. 4: 199. 1910; Merr. in Journ. Linn. Sci. 5: 169. 1927; 海南植物志3: 557. 1974;中国高等植物图鉴4: 170. 1975; 台湾植物志4: 627. 1978. ——Asystasia pauciflora Nees in Wall. Pl. As. Rar. 3: 90. 1832. ——Codonacanthus acuminatus Nees in DC. Prodr. 11: 103. 1847.
参考资料
钟花草 Codonacanthus pauciflorus (Nees) Nees.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钟花草.基础科学数据共享网生物学科数据分中心.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29 16:03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