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霭英,女,满族,1940年8月出生,北京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仁堂中医药文化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程师,享受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金霭英对同仁堂的传统制药技艺、药学典籍和质量管理方法进行了深入学习和研究。从近二百年供奉清宫用药历史的研究中发掘和整理
同仁堂中医药文化的历史渊源,把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定义为“将同仁堂的中药炮制技术、传统制剂方法与中国清朝宫廷用药标准有机融合形成的富有同仁堂特色的对疾病的认知知识、中药炮制技术、中医药传统制剂方法以及对供奉清宫用药‘质量和诚信至上’的担保形式”。
曾任卫生部第七、八届药典委员会委员;享受
政府特殊津贴;北京市第九、十届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市劳动模范;中国共产党十五大代表。积极对同仁堂的传统制药技艺、药学典籍和质量管理方法进行了深入学习和研究。依靠现代科技手段研究同仁堂传统中成药,用
环氧乙烷、紫外线、蒸汽等多种灭菌方法探讨确保药品疗效的灭菌方法。参加卫生部检定所牵头的“60Co辐照中药灭菌剂量标准的应用研究”工作,该项目荣获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了“牛黄清心丸微量重金属元素检测方法与限量标准研究”,获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完成“牛黄清心丸安全有效性研究”,论文在1994年第三届国际传统医药大会评为A类论文并大会发表。负责并参加《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的整理与研究》工作,确认同仁堂历史上系统整理传统配本共三次,参与同仁堂博物馆的筹备工作和“清宫御药房同仁堂档案资料的整理”。参加国务院发展研究负责的“中药现代化产业推进战略研究”、“中药国际化战略研究”和“同仁堂发展战略研究。2007年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仁堂中医药文化”代表性传承人。
主持完成了《乐氏时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的整理与研究》等理论工程,收集了自1669年至1950年的同仁堂《配本》和《药目》等历史资料,整理完成传统配方,对部分品种考证处方来源、简要方解,总结整理中药材特殊的炮制技术,编写《中药炮制方法》续补本,提出同仁堂传统配本的现实价值和保护同仁堂无形资产的方法,为同仁堂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