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金融统计为促进
金融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中国加入
世贸组织,以及
金融深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现行金融统计制度也面临着一系列潜在的挑战,不容置疑,金融统计改革也应与时俱进,发展成为综合型、多元化的统计系统工程。现行金融统计存在着以下诸多困扰,应引起重视和改进。
1、金融统计的客观职能和实用价值面临挑战。现行金融统计的职能作用偏向于计算和汇总,忽视了对金融运行的分析引导,
统计指标多而杂,但有用的不多,有人甚至埋怨统计指标只是
会计科目的变相重复。特别对市县两级金融机构来说,统计的最实用价值只是为了掌握存贷款等数据,一本统计月报,绝大多数人只是看看前两页便大功告成。人们有理由怀疑,现行统计作为综合信息工程的职能到底发挥了多少,给人的感觉多少有点小学生加减运算的味道,金融统计对金融工作者的实用指导确实比较单薄,如何挖掘金融统计的综合实用职能是统计工作者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课题。
2、在日常统计工作中存在重报表、轻分析,重数据搜集、轻成果运用的不良倾向。
统计工作本应注重数理分析,整合孤立、零散的数据为工作服务,不幸的是,实际工作中,大部分
统计人员的最终成果只是形成厚厚的
统计表,日复一日,简单重复,不愿从数字中去挖掘其所代表的内涵,报表一成,万事大吉,分析报告往往是老生常谈、照搬照套,造成数据和结论两张皮,统计成果没有得到有效运用,不能发挥统计对金融运行的参照、校正、改进功能。
3、国内银行与外资银行统一
统计标准和口径迫在眉睫。我国加入
世贸组织后,金融业即将全面放开,
外资金融机构将成为我国
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到目前为止,现行
统计指标体系仍然没有同国际接轨,如不极早尝试而取得经验,将不能适应未来的需要,不仅不能准确地统计分析金融运行状况,更会削弱对
外资银行的监测工作,影响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和风险防范。
对于何为“科技金融”,国内外学者均进行了大量研究,虽然视角有所不同,但都肯定了金融对科技的支持和促进作用,特别是强调了金融对科技的促进渠道主要体现在资金支持上,即“金融机构通过审查、提供资金给那些最有可能成功开发新产品并投入生产的企业,以辅助其完成创新活动并形成新的生产力”(Schumpeter(1912))这一基本功能上。虽然金融对科技的支持和促进不是仅体现在资金支持这一简单的问题上,但是其他功能大都围绕着这一问题而展开。基于上述理解,将“科技金融”简单界定为“金融对科技的资金支持活动”,属于狭义金融活动范畴。
进一步,科技金融统计定义为“构建一套指标体系,运用统计方法对金融对科技资金支持的总量和结构进行定量测度”。在理论上,可从产业、行业以及单个活动主体三个层次对“金融对科技的资金支持”予以测度,但由于科技活动并非集中于一、两个产业或行业,而是分散在相互关联的不同产业或行业中,难以完全区分和独立测度,同时考虑到科技型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科技活动单位在科技活动以及科技活动融资中的主体地位,且相对容易区分和衡量,故文中直接从科技活动单位入手,通过对其融资状况的测度,来反映金融对科技的资金支持情况。因此,文中的科技金融统计体系具体是指“运用统计方法对‘金融对各类科技活动单位资金支持的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进行测度和反映的一套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