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莲正宗记》是元太宗十三年王重阳写的古代著作。
内容简介
(该书前序)故为了宣示其教之本源,在记述王重阳及北七真之前,须载此四位祖师之传记。卷二为重阳王真人(
王嚞,号重阳)、玉蟾和真人(和德瑾,号玉蟾子)、灵阳李真人(失名,号灵阳子)之传记。后二人为崇敬王重阳并最早居守终南山祖庭之道士。卷三为丹阳马真人(
马钰,号丹阳子)的传记。卷四为长真谭真人(
谭处端,号长真子)、长生刘真人(
刘处玄,号长生子)、长春邱真人(
邱处机,号长春子)的传记。卷五为玉阳王真人(
王处一,号玉阳子)、广宁郝真人(
郝大通,号广宁子)、清净散人(
孙不二之号)的传记。每传皆前记生平行谊,后系以“赞”。
书名来源
“七朵金莲”即喻王重阳所收弟子“
北七真”,《金莲正宗记》即记载王重阳收北七真之事。
书前有“辛丑平水长春壶天序”。辛丑为元太宗十三年(1241),当为此书成书之年。平水长春壶天,盖即《重阳成道宫记》之平水毛收达。其卷一载全真道所尊祖师:
东华帝君(
王玄甫)、正阳钟离真人(
钟离权)、纯阳吕真人(
吕洞宾)、海蟾刘真人(
刘操)之传记。因为全真道自称:“是教也,源于东华,流于重阳,派于长春。”
相关记载
《金莲正宗记》,五卷。题“林间羽客樗栎道人编”。载《正统道藏》洞真部谱录类。据《通真子秦公道行碑铭》,宋德方之弟子秦志安(字彦容,号通真子,1188~1244)于元太宗九年(1237)受命在平阳(今山西临汾)玄都观领修道藏,所居之处曰“樗栎堂”(后卒于此),故又号“樗栎道人”。《宫 观碑志》收《重阳成道宫记》云:“全阳周真人(名全道——引者注,下同)、渊虚李公(名志源)、洞虚张公(名志渊),生前行事,亦各在秦樗栎彦容《金莲记》《烟霞录》中。”亦证秦志安号樗栎,《金莲记》(即《金莲正宗记》)为其所撰。
价值
这是一部全真道
五祖七真的专门传记,对于研究全真道的起源和创立,具有重要价值。此书写成年代较早,与后出的《
金莲正宗仙源像传》《七真年谱》《甘水仙源录》等相参看,对全真道的创建史和五祖七真事迹,可获得基本了解。虽然出于派门户之见,书中难免有夸张不实乃至故作神异之处,但基本事迹仍是可信的。
内容摘要
东华帝君
帝君姓王氏,字玄甫,道号束华子。生有奇表,幼慕真风,白云上真见而爱之曰:天上谪仙人也。乃引之入山,授之以青符玉篆、金科灵文、大丹秘诀、周天火侯青龙剑法。先生得之,拳拳服膺,三年精心,尽得其妙。遂退居於昆箭山烟霞洞,颐神养浩。久之结草庵以自居,篆其额日束华观,韬光晦边百有余年,而人未之知也。後徙居代州五台之阳山中,今有紫府洞天,山下有道人县。在人间数百岁,殊无衰老之容,开阐玄宗,发挥妙蕴,阴功济物,玄德动天,故天真赐号曰束华帝君,又曰紫府少阳君。授度门人正阳真人锺离云房,嗣弘法教。所有圣远不能具述,全真之道,由此滥觞,故立之以为全真第一祖也。
贤曰:帝君之仙名如此其赫焕,道价如此其高大,何故不见犯於《汉史》,乡里世族、年代行藏如此其点暗也。仆应之曰:仙道多隐,非垂世立教之急务,故史官灭裂逸漏而不书,兼儒家之所恶言者也,年岁深远,碑刻泯灭,由是不得而详焉。且两汉四百年问,幽人隐士不可胜计,岂数千快故纸能尽录之乎。且全真之道酝酿久矣,自太上传之於金母,金母传之於白云,白云传之於帝君,天其意者,将以此一枝大教付於若人,岂草草学者之所能负荷哉,铃自红霞丹景中精选其可以为群仙领袖者,然後挺於下方。其初降也,岂无奇踪异迹,辉天晃地者哉,盖隐而不录,史官之忌也,故於传尾谆谆而明言之,庶几学者读之有所归过焉。诗云:隐隐龙霭瑞霞,风流紫府少阳家。昆仑高耸光千丈,初放全真第一花。
正阳锺离真人
谨按《庐山金泉观记》云:曾祖讳朴,祖讳守道,父讳源,当後汉末年,皆据要津,有功於国,世济其美。先生讳权字云房,号正阳子,京兆咸阳人也。少工文学,尤喜草圣,身长八尺七寸,髯过脐下,目有神光。仕至左谏议大夫,因表李坚边事不当,谪为南康知军。汉灭之後,复仕於晋。及武帝时,与偏将周处同领兵事,屦出征讨,已而失利,逃於乱山,不知所往。偶见老氏者流,问而不语,但举手而指束南,公遽往焉。行六七里,峰峦峭拔,松梧参差,中有楼阁金碧炫惧,二青衣应门而立,揖而问曰:此何方也。对曰:紫府少阳君之所居,束华帝君之别业也,吾师侯君久矣。遂延入馆中,拜见帝君。方谈笑问,童子报云:客仙至矣。帝君出门迎三仙客,锺离自牖窥之,见一仙人身长八尺,青衣练带,草履云冠,神目如电,堂堂乎哉。次一人素袍大袖,结於颈後,横握铁笛。次一人容貌魁梧,挂绦红袍,顶华阳巾,跨苍毛虎,横按竿枝。遂邀三仙入於别馆,进酒果肴撰,语笑谊哗,闻於馆外。青衣。曰:多少红尘客,何由到此来,洞门无锁钥,今日为谁开。众仙皆笑曰:昔为铁衣子,今逢达道人。又云:奈何壮士侵庄上耶。铁笛仙曰:紫府少阳家,龙楼霭瑞霞,满斟千日酒,常阮四时花。跨虎仙曰:亲指蓬莱路,何须更问津。神仙知有分,幸矣拜高真。帝君答曰:伟矣青云器,相逢一解颜。丹台元有籍,聊谪在人问。众仙皆醉,命驾言归,帝君送之,各跨鸾凤冉冉而入於云中。帝君遂回,复与锺离谈玄终日,情爱深密,甚於素交。遂授之以赤符玉篆、金科灵文、大丹秘诀、周天火侯、青龙剑法,公服膺受教,一闻千悟。既尽其妙,辞而下山,椎髻布衣,积行救人,调神链气,变化无常。至唐文宗开成年问,因游庐山,遇吕公洞宾,授以天遁剑法,自称天下都散汉。後隐居於晋之羊角山,天真赐号日太极左宫保生真人。曾於邢州开元寺观音殿後题诗二绝,笔势飘逸,有龙飞之状,其诗曰:得道真仙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自言居处连沧海,别是蓬莱第一峰。又云:莫厌追欢语笑频,寻思离乱可伤神。闲来屈指从头数,得到清平有几人。宋朝刘从广於皇佑四年九月九日立石刊勒。又有颂云:见钱如患真仙子,遇色如俨大丈夫。养气气如龟喘息,炼形形似鹤肌肤。生我之门死我户,几个惺惺几个悟。夜来铁汉细寻思,长生不死由人做。又撰《真仙传道集》泊《灵宝毕法》,授於吕公,言天地造化阴阳交泰内丹养命之道,秘於玄都宝藏,以为万世龟镜。此後复历庐山,登三级红楼,冉冉而昇空矣,乃五月二十日。
赞曰:道不可以虚妄得,仙不可以诈伪成,惟贵夫真功实行也。观正阳子之未遇,但铁衣武夫耳,及其拜束华帝君之後,分玉篆以通天,按金科而动地,铸剑而青龙入匣,烧丹而紫凤朝元,养气而喘息如龟,炼形而肌肤似鹤,自汉历唐五百余岁,止度一纯阳老仙而已,甚矣哉,人之难化也。乃游庐山,登三级红楼,冉冉然飞上太虚。自尔以来,全真教法渐有纶绪,故可以为金莲正宗第二祖也。诗云:铁笛曾闻跨虎仙,金丹亲向帝君传。临行付与纯阳子,三级红楼上碧天。
谨按《岳州青羊观石壁记》云:曾祖讳景,仕至翰林学士、金紫光禄大夫,祖讳献,位至河南府尹,父讳渭,礼部尚书。先生讳岩字洞宾,蒲州蒲圾永乐人也。唐德宗兴元十四年丙子四月十四日生於林禽树下,至唐文宗开成元年丁酉岁擢进士第,年二十有二岁也。龙姿凤目,鬓眉疏秀,美须髯,金水之相,顶华阳巾,服逍遥衣,状貌类张子房、太史公之为人。後任五峰庐山县令,因暇日游庐山之胜迹,偶与正阳先生相遇,一话一言之问,心与心契密,受大道天遁剑法、龙虎金丹秘文,赐号纯阳子。由是之後,休官弃爵,专心向道,师资胶漆,未尝暂离。俄而之问,赐号纯阳子。由是之後,休官弃爵,专心向道,师资胶漆,未尝暂离。俄而之问,仙人数辈特邀先生束赴蓬莱之,会。吕公泣下,拜启师真:云车束迈,何日言归。遂以诗檮之曰:功满来来际会难,又闻束去幸仙坛。杖头春色一壶酒,顶上云钻五岳冠。饮海龟儿人不识,烧丹符子鬼难看。先生去後身须老,乞与贫儒换骨丹。正阳答云:金丹一粒定长生,须向真铅链甲庚。火取南方赤凤髓,水求北海黑龟精。鼎钻四季中央合,药运三元八卦行。斋戒与君成九转,一丸入腹鬼神惊。诗毕遂去。自是之後,吕公隐於市崖,或货丹而救疾苦,或卖墨以惠贫穷,积功累行,以至成真,神化无方,或隐或显,多游苍梧、南越之问,尝有诗云:朝游南越暮苍梧,袖有青蛇胆气厅。三入岳阳人不识,高吟飞过洞庭湖。又宋政和问,洛阳上清官题诗二绝曰:吾来两次谒三清,四大苍生眼不明。今日却归尘外去,五云深处指神京。又云:五云深处是吾乡,四大皆非不可常。今日不知身是客,来朝只在这边傍。又於戊子岁中秋西京察判宅有道者来谒,合人阻难之问,已在堂上巍然而坐,曰:愿乞斗酒。察判赐之,一饮而竭。仍索素绢三尺,以酒嘤之,搏入瓶中,不辞而去。急令追之,已失所在。探瓶中展绢而视之,上有画像,与先生状貌无别,神清骨秀,耳出三毫。後有二绝云:饮酒须当百十杯,养寿河清千万回。至道日新通事塞,玄开早放地中雷。又云:千古阎浮自在身,唯然上善可开陈。几多念念承予教,隔在问浮寄下真。後题日纯阳子。宋宣和问,泰山岱岳观石壁问题一联云:昔年留字识曾来,事满华夷褊九垓。後因雷雨大作,蛟龙战国,山势崩,唯先生墨迹俨然无损。後九十年再游於此,复题一联云:无奈蛟龙知我意,故留踪迹不沉埋。又题一绝云:昔日曾游此,经今九十春。红尘多少客,谁是识予人。後书云回公作。随方显迹,不能备录,平生述作数百篇,目之日《传剑集》。飞腾变化,接引者不知其数。後游历鄂州,昇黄鹤楼冉冉飞昇,日当卓午五月二十日也,市尘中人瞻仰企慕,但见隐隐入于云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