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镇位于
三台县西北边陲,距离县城36公里,离中江县城27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04°48′,北纬31°11′。东与建平镇接壤,南与
八洞镇相接,西与中江县通济镇毗邻,北与新鲁镇、
黎曙镇交界。
简介
全镇面积63.13平方千米。辖3个办事处,21个行政村,197个经济合作社,1个居委会,总人口22961人(2017)。耕地面积2317公顷,人均耕地1.07亩。森林面积162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8.32%。金石镇原名为童家场,又名双龙场。始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后以场上凿有能容水七八十担石缸,更名大石缸,清代设牛金乡。镇内水、电、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齐全。近年来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迅速发展,先后被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
全镇机关内设党政办、经济办、计生办、民政办、财政所、
农业服务中心、计生服务站等5个行政机构和2个事业机构,人员编制54人,其中行政在编35人(工人4人),事业在编19人。
建制沿革
2019年12月,
三台县人民政府撤销
黎曙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金石镇管辖。
金石,俗名大石缸。因场镇上凿有能容水七八十担的大水缸而得名。
黎曙,也称梨树场。因有大片梨树围绕半个集市而得名。
清乾隆六年(1741),大石缸兴场,名双龙场。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黎曙建场,名梨树场。
清末民初,三台县设4路28乡,大石缸、梨树场均属西路牛金乡管辖,乡驻地大石缸。
民国9年,川战迭起,各地加强团练组织,分上、下乡,设团练办事处。牛金上乡驻梨树场,牛金下乡驻大石缸。
民国24年,设大石缸联保、梨树联保。
民国29年,改设金石乡(牛金乡、大石缸各取一字组成)、黎曙乡(梨树谐音得名,意为黎明的曙光)。
1951年,土改完成进行民主建政,仍设金石乡、黎曙乡。并从
云同乡分设同德乡,因驻地同德场而得名<同德,清末属魁金乡(驻苏河场,今
前锋镇)管辖,清光绪三年(1877年)兴场,取同心同德之义命名同德>。从金石、新鲁划出部分村建石桥乡,因驻地石桥沟而得名。
1955 年从属金石、黎曙、石桥三乡各划出一部份村组成互助乡。
1958年10月,成立金石、同德、互助、黎曙公社。
1981年地名普查,改互助为三秀公社,以境内三秀湾得名。
1984年3月,各公社分别改金石乡、三秀乡、同德乡、黎曙乡。属金石区
1986年1月,建金石镇。
1992年9月,撤区并乡。三秀乡、同德乡并入设金石镇。黎曙乡单设为乡。
1995年,黎曙乡设为黎曙镇、
2019年,撤销黎曙镇,并入金石镇。
行政区划
2019年底,金石镇设金石、同德、三秀、黎曙4个党总支,下辖金石场、黎曙场2个场镇社区,29个行政村。
金石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22961人(2017)。
经济发展
社会事业
科教事业:全镇有科技人员50余人。有初中校3所,小学校3所,幼儿园6所,在校学生5000余人,教职工300余人。有邮政支局(所)1个,业务总收入60余万元。计生“三结合”建立基地村2个,落实帮扶户220户,比上年增加30户。加强对卫生的管理,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年内对食品卫生、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村(居)民饮用水卫生进行10余次检查;开展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母婴保健法宣传教育,受教育群众达3万人次。广播电视共览开通成功,网络电视入户3000余户,在上年基础上新增600户;小灵通、联通、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全镇;镇内通车里程150公里,客运线路5条,运输车辆50余辆,年货动量10万余吨,客运量40万人次;
扶贫攻尖:全面启动扶贫攻坚工程,镇、村、社建立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全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帮扶农村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贫困户149户,497人,现已脱贫45户,149人;
基础设施:该镇以农业为基础,以群众增收为目的,以
农田基本建设为突破口,狠抓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全镇投入70余万元对百里渠尾干渠等农用水渠系进行整治;对镇内乡村道路进行维修;同时新建农用提灌站7座,维修塘、库堰30余口,精修塘堰4口;
招商引资:该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县委发展工业战略目标和“三个”30万工程,全方位优化投资环境及优惠政策。年内招商引次金额310万元,四川富文建筑有限公司在场镇新区(占地27亩)第一期工程(投资400余万元)完工基础上,第二期工程已修商住房门面27个,投资180余万元;绵阳东信公司虫草胶囊系列产品生产基地竣工投产。同时加强镇内企业改制,将镇集体企业金福装饰材料厂改制为私营企业;对负债1400余万元的翠湖丝绸厂进行妥善处理,解决了影响全镇稳定和经济发展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