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木雕
广东省五华县、福建东山县等地的地方民间传统工艺品
金木雕是广东省五华县、福建东山县等地的地方民间传统工艺品。运用银杏冬青和樟树等木材,以浮雕、圆雕、透雕和线刻等手法,雕成的作品,然后用金箔贴金。富丽庄重,光彩夺目。产品有箱、盒、柜、橱、床、榻、椅、屏、几、桌等。内容有人物、花鸟和山水。金木雕历史悠久,在古代,一般作宫廷、庙堂装饰。现在福建广东等地仍有生产。
起源
始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建关帝庙时,由广东大埔县木雕匠人传入,在东山民间流传。据《新加坡东山会馆成立四十年会刊》载:“清光绪十二年(1886)有铜陵人随身携带一尊东山关帝庙山西夫子金木雕神像至新加坡。” 清光绪至民国26年(1875—1937)长汀艺人胡赐云在东山开设“汀发”号家具铺,从事木刻佛像和饰金、描金画工艺制作。
制作
东山金木雕主要应用于建筑装饰、佛像、家具三大类。用优质的樟木、楠木,精雕细刻成各种人物花卉、鸟兽的工艺品,装饰在庙宇殿阁之中,或于梁柱、斗拱、神龛、香案、窗门、檐、床、柜、桌、椅及各种佛、神像。技法上,主要有深透雕、浮雕、立雕、通雕。建筑物高层处,采用粗豪的透雕,门窗采用细腻的通雕,门格下层用浮雕。雕刻后,用细砂纸磨光,刷上漆料,然后装贴上金箔、金粉。金木雕成为建筑、旅游、家庭实用工艺品,或艺术陈列品。
南派技艺
“金木雕”的雕刻技艺主要有通雕、圆雕浮雕等,分为南派和北派,南派以通雕和浮雕为主。五华‘金木雕’技艺属于南派,以通雕为主。
就其雕刻技法分类,有沉(凹)雕,浮(凸)雕,圆(立体)雕,通雕(多层)和锯通雕(单层)五种,其中通雕最为卓越,它吸取了浮雕、圆雕等技法而融汇成一钟玲珑剔透的技法,它的出现,在木雕艺术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雕刻技法上则依据不同的题材、不同的装饰,把浮雕、通雕、线刻或单独或综合地灵活运用,以表现不同的形式美。无论哪种雕刻技艺,制作一件“金木雕”都要经过10道工序的精雕细琢才能完工,主要工序有绘画、雕刻成粗坯、打磨、上油、上生漆、贴金箔,其中打磨、上油这两道工序需反复进行3次以上。而五华‘金木雕’则是指完成木雕工序之后,再涂以生漆,贴上含金量95%的金箔,可谓金华璀璨。在五华‘金木雕‘历史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蟹笼》《龙虾蟹笼》《八仙骑八兽》《四季花鸟》等。其中《八仙骑八兽》曾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的银杯奖(最高奖),1991年被广东工艺美术珍藏馆珍藏,《四季花鸟》被北京民族文化宫收藏。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01 22:16
目录
概述
起源
制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