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民族文化宫
北京长安街西侧文化宫
北京民族文化宫是位于北京市西长安街的文化宫,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主楼13层,高67米,被称为“民族典籍之宫”。
历史沿革
1957年5月,国家民委向国务院正式提出立项建设报告,国务院于8月31日回函同意当年开始兴建。同年9月的工作会议上,成立民族文化宫筹建办公室,具体工作由国家民委负责。
1958年3月,基于用地与投资的考量,建筑师张镈将修改后的 15号方案上报国务院,确定为实施方案。1958年4月,开始动工,由北京市第四建筑工程公司负责施工。1958年9月,被纳入国庆工程。
1959年8月底基本竣工,交付国家民委布置家具和展览。10月6日落成并对外开放,是各民族团结、统一、发展、繁荣的象征。整个建筑造型别致、富丽、宏伟、壮观,具有独特的中国民族风格。
1988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梁世英承接了民族文化七个厅堂的室内装修改建设计任务。
1998-1999年,中建四局承接抗震加固大修,加固基础并更换外墙面砖和内外墙铜质门窗。
2009年,中央民族工作办公室批复民族宫恢复文化功能后,进行了装修改造。
2011年5月至2013年年初,民族文化宫内部装修改造,以“修旧如旧、照旧还新”为原则,确保民族文化宫建筑结构不变、民族性标志性元素不变(如大门、柱子、吊灯、壁画等 ),运用现代材料和现代工艺,精心设计,由北京市第六建筑工程公司施工。
建筑布局
北京民族文化宫是由著名建筑师张镈设计,北京市规划管理局设计院负责,周恩来总理审定设计方案。建筑平面布局为“山”字形,东西面宽185.78米,南北进深105米,主楼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门前为绿化广场,两翼是对称的3层建筑,中央部分高达13层,地下2层。北京民族文化宫东西翼楼环抱两侧,墙面嵌白色釉面砖,中央展览大厅向北伸展,坡屋顶采用孔雀蓝琉璃瓦;塔身高耸,重檐攒尖屋顶。建筑由4个部分组成,包括科学研究部分的博物馆、图书馆,以及礼堂、文娱馆和舞(餐)厅、高级招待所。
机构组成
民族文化宫现设有展览馆、中国民族图书馆、博物馆、大剧院、国家民族画院、文化交流中心等文化业务和职能部门共15个。以为民族工作服务,为民族文化事业服务,为民族团结进步服务为宗旨。负责宣传和展示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工作成就,宣传和展示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举办各民族文艺演出、各类会议;举办各界民族人士联谊交往,承办和接待少数民族节日庆典活动和文化交流活动;进行少数民族古籍文献文物的收藏、保护和研究。
馆藏文物
民族文化宫素有“民族文化宫殿”、“民族典籍之宫”、“民族之家”之美誉。是我国收藏少数民族文物、古籍文献和少数民族美术作品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专业机构之一。
现博物馆收藏民族文物5万余件,中国民族图书馆收藏有24种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及汉文图书文献60余万册,国家民族画院藏有著名画家及少数民族美术作品2600多幅。其中有些堪称博物馆界的孤品、绝品;国内外罕见的各种民族文字写本、刻本以及年代久远的稀世真品贝叶写本、菩提叶写本等。
主要领导
任毅,男,汉族,1974年9月生,中共党员。现任民族文化宫党委书记、主任。主持全面工作,负责党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部审计工作。
杨国文,男,苗族,1966年12月生,中共党员。现任民族文化宫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负责纪检监察工作,分管纪检监察审计处(不含内部审计工作)。
张树泉,男,汉族,1965年10月生,中共党员。现任民族文化宫党委委员、副主任。负责后勤、安保和演出场所保障工作,分管总务处、保卫处、大剧院和事业发展中心。
们发延,男,阿昌族,1964年5月生,中共党员。现任民族文化宫党委委员、副主任。负责文物、展览、文化交流工作,分管展览馆、博物馆、文化交流中心。
徐莹,女,汉族,1965年1月生,中共党员。现任民族文化宫党委委员、总会计师。负责财务、群团工作,分管财务处、工会、团委、妇女工作委员会。
所获荣誉
1959年9月,被评为“建国 10 周年首都十大建筑”;
1994年,被北京市民评为 50 座“我最喜爱的民族风格建筑”之首;作为新中国“第一宫”载入英国出版的《世界建筑史》;
1999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大会上,被推选为20世纪中国建筑艺术精品之一;
2007年12月,入选“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第一批)”;
2009年9月,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
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2019年6月,被公布为“北京市第一批历史建筑”;
2019年11月12日,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第六批)。
机构位置
参考资料
民族文化宫简介.民族文化宫.
领导班子.民族文化宫.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6 23:5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