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景福
中国铀矿地质学家
金景福(1932—2003),吉林省和龙人,朝鲜族,我国著名铀矿地质学家,成都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物生平
1948年,赴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地质系学习,朝鲜战争打响后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1951年复员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地质学院完成本科及研究生学业。1956年组建并出任北京地质学院“三系”第三教研室首任主任。1965年,他奉命率“三系”内迁至成都地质学院(今成都理工大学)。
曾任职务
曾任成都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核学会中国地质学会理事,核工业部、地质矿产部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
出版著作
主编《铀矿床学》、《放射性矿床学》、《中国主要铀矿床类型及其时空分布》,译注《法国脉状铀矿床地质》。
出版图书
所获荣誉
人物事迹
他是在抗美援朝中戎马倥偬的朝鲜族少年郎,却与放射性地质事业结下不解之缘;他是“三系”开创者之一,为我国原子弹研制培养了一批批铀矿资源探采的技术人才;他率“三系”南下,稳扎稳打,确立了“三系”在我国铀矿地质与勘探领域中不可动摇的学术地位。
“妙手回春”的矿山医者
自上世纪50年代起,金景福针对我国铀矿床成矿理论、成矿规律、成矿预测、找矿勘探方面的若干问题展开科学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在铀矿成因、成矿规律、时空分布、找矿理论和找矿方法等研究领域取得大量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他的许多学术思想和理论已成为铀矿研究领域的经典,而他本人,也是放射性矿床地质勘探的专家。他奔走于各个矿山之间,为许多矿区找出了“怪病“的症结所在,甚至使濒临死亡的矿区复生。他的学生何明友在接受采访时,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上世纪70年代,原解放军基建工程兵205师在四川盆地探测砂岩型铀矿床时,遇到了一件怪事:某连队在一个单面山的山坡上发现了一处规模较大且放射性强度很高的异常点,但前前后后“八上八下”,打了20余个钻孔均为白孔,都不见铀矿的踪影。知道“宝藏”就在身边,可就是找不到它,这处奇怪的铀矿像一块乌云笼罩在连队所有人的心上。面对如此奇怪的情形,该师参谋长说:看起来我们只能去请金教授来帮忙看看了。
金景福的到来给愁云笼罩的连队带来了希望。技术员们听说大师来了,都争先恐后地来傍听连队勘探工作情况汇报。在听取勘探工作情况汇报过程中,金景福发现当说到关于对该区找矿前景的看法时,技术员们在下面窃窃思语,七嘴八舌地讨论着什么。面对这一情况,金景福笑了,他说既然大家有话说,那就都上来说说吧。技术员们倒也不含糊,都大大方方地到讲台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原来技术员们的分歧在于:一队人认为有矿,虽然不知道矿在何处,但坚持要勘探下去;另一队人则以前后“八上八下”打的全是白孔为据,认为无矿,建议不要在此处再费周章。金景福听了双方的意见,想了一会,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条从该区放射性异常点经连队驻地到柏林河的地质剖面图。然后十分肯定地对大家说:“你们这里有矿,但不在现在的勘探区内。而在你们驻地所在的平缓丘陵区。”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连队顿时炸开了锅,大家都不相信辛辛苦苦找了那么久的矿藏,竟然就在脚下?
连队不可以轻易布钻,也没有胆量布这个钻。看着大家为难的神情,金景福斟酌了一下,说:“布钻的确不是个小事,要报批。这样吧,参谋长您下个命令,我来亲自给你们布个钻,试试看。”参谋长思量再三,决定试试。于是一声令下,机器声响了起来。结果只打了几十米就见了矿,而且是好几米厚的矿!连队一鼓作气,围着这个孔打梅花钻,孔孔见矿。经过5年的实际钻探,该矿区不仅在预定时代、层位找到砂岩型铀矿床,而且扩了储量,升格为中型矿床。
由于金景福出色的业务能力,他成为了众多矿区竞相邀请、求助的对象。1980年夏天,金景福应邀去广东一个矿区指导学生毕业实习时,湖南汝城302矿的同志跟踪而至,声言有勘探工作的燃眉之急,务必请金教授莅临现场指导。经过双方协商,最后广东方面慷慨相让,将金教授暂“借”,但要湖南方面守信,届时“完璧归赵”。时间一天天过去,广东方面仍不见金景福返还,十分着急。直到20多天后金景福回到广东,才得知,金景福在湖南时,又一次被江西瑞金某矿区中途“借”走了。
只要是能多为矿山出力,金景福总是有求必应。“医者,仁术也”,金景福也将自己当做了矿山的医者,以一颗仁爱之心,不遗余力地为矿山做出自己的贡献。
严慈相济的教育者
金景福不仅是著名的学者,还是严慈相济的师者。从上世纪50年代中叶起到80年代初,他把近30个年头的黄金岁月用来培育国家原子能事业急需的的接班人。
金景福严格要求学生,自己也处处以身作则。他认为“为人”和“为学”应结合起来,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据他的学生曹志敏回忆,在他读博期间,有一次自己因关注电视上一则颇为轰动的新闻而忘记了上课时间。当他气喘吁吁地到达教室后,金老师让他在课堂上站了足足半个小时。而金景福也没有讲课,而是从“满足是治学进步的最大敌人”讲起,并告诫大家,“你们这一代年轻学者的快速晋升不是因为取得了什么了不起的成绩,而是时代、国家、社会需要你们尽快接过事业的班”,还引经据典,讲了老一代专家学贯中西、一生谦卑为学治学的经历。如今,曹志敏也已成为博导,但这一出场景仍时时警示、激励着他,告诫自己要谦卑治学。当日觉得金老师过于严厉,但回忆自己许多年来的学习、从教经历,才发现那一日的训诫原来字字珠玑。
“师爱是严慈相济的爱”,学生们印象中的金景福并不完全是严厉的,有的学生甚至评价他为“老顽童”。金景福在带学生实习时,课题组总是有说有笑的,他还带着学生们一起包饺子,一起去山间小溪洗澡。金景福对学生没有太多的约束,而是让学生自由发展,凭兴趣爱好学习,自己选择研究方向。他很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学生因要美国留学而没能在他手下完成博士论文,金景福没有丝毫的责备,还亲自送学生上车,每次电话里总是叮嘱他既然到了美国就要安下心来,好好完成学业。
伴随着金景福严慈相济的师爱,一批批学识宽广、功底深厚、敢于创新、勇于开拓、德才兼备的弟子走到了科学研究前沿,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胡瑞忠成都理工大学校长倪师军,成都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何明友西南科技大学副校长庹先国都是他的优秀弟子代表。金景福逝世后,以倪师军何明友为首的弟子们自发为他编写了画册《金景福——中国放射性地质大师》,以缅怀恩师。
金景福一生研究铀矿,而他自己也像铀矿一样放射着的能量,用自己高洁的品行、丰富的学识,影响着一批批的学生。
孜孜不倦的读书人
金景福的一生中没有什么其他爱好,独独爱书。他的女儿金秀一回忆,从她开始懂事,就经常看到父亲拿着大部头的专业书来读。经济不宽裕的时代,父亲也经常去逛书店,毫不吝啬地买书回家。成都理工大学的图书馆,几乎成为金景福退休后的第二个家。他阅读的大都是有关于矿藏学的书,但特别的是,他借的基本都是外文书籍,不看译本。他觉得矿藏学要结合全世界的经验和精髓来研究,许多外文书籍翻译过来,就失去了书籍本身的滋味。为了读懂晦涩难懂的外文矿藏学书籍,他自学了英文和法文。
金景福退休后仍然非常关注走在科学前沿的学术研究,重视国内外发表的相关科技名著。他总是第一时间从报纸和期刊杂志上获得关于矿藏学的研究,然后仔细阅读分析。他认为,只有全方位深层次地了解全世界各个权威机构和个人对于铀矿藏学的研究成果,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研究更加完善。
虽然金景福教授一生没有来得及写成一部属于自己的书,但他的一生就是一部最好的书籍。这部书向读他的人讲述着一个智者渊博的学识、一位长者对学生无尽的爱意、一个仁者对晚辈的宽宏大量、一名学者对学术的无限追求。
缅怀纪念
《金景福—中国放射性地质大师》
在金景福教授教授逝世三周年之际,成都理工大学主编《金景福— 中国放射性地质大师》画册,以示缅怀。
书名:《金景福— 中国放射性地质大师》
ISBN:9787540933241 [十位:7540933240]
出版社:四川民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年01月
页数:60
定价:¥48.60
金景福奖学金
为缅怀我国放射性地质大师金景福教授,鼓励更多的优秀学生献身核技术和铀矿地质事业,省核工业地质局日前决定捐赠15万元,在成都理工大学设立金景福奖学金。据了解,金景福奖学金只授予成都理工大学核类专业和放射性地质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5-25 21:31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曾任职务
出版著作
出版图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