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斑虎甲(学名:Cicindela aurulenta)是虎甲科、虎甲属的一种昆虫。成虫体狭长,中等大小;身体常具金属光泽;头大,复眼突出;唇基较触角基部为宽;触角丝状,11节;鞘翅长,盖于整个腹部;腹部雌虫可见6节,雄虫7节,前足第1-3跗节具毛,可区别于雌虫。本科幼虫体呈“S”形,头胸大,强烈骨化,上颚强大,第5腹节背面有1个具有双钩的突起,足爪长而锐,适于掘土。
体长15-18毫米,宽4.5-6.5毫米。头、胸、体腹面和足大部分绿色,具强烈金属光泽。前胸背板、鞘翅中缝、前中足腿节部分红色,腹部腹面两侧紫罗兰色。
鞘翅底色深篮,无光泽,外缘和中缝两侧绿色。
复眼隆突,额在复眼之间有细纵皱纹,头顶具细横皱纹。
触角细长,丝状,11节,基部4节绿色,光亮,其余黑色,乌暗。上唇淡黄,边缘黑色。前缘有5个齿,中间3齿较锐,两侧2个齿钝。上颚强大,内侧具3个大尖齿;雄虫除末端为黑色外,背面大部分黄色,雌虫仅基半部背面黄色。前胸方形,长宽约相等,两侧平行,盘区前后各有1条深横沟,二者之间有1条纵沟。小盾片三角形。鞘翅宽于前胸,除肩部上面有1个小黄斑外,盘区还有3个大黄斑:中部为1横斑,基端两处均为圆斑。体腹面两侧和足密被粗长白手。雄虫腹部可见7节
腹节,第六节后缘向前凹,呈三角形缺刻状;雌虫可见6节,末节后缘平切。雄虫前足第一至三节跗节具淡色毛垫,雌虫无毛垫。其幼虫的形状很奇特,在腹部背面有一块突起,形状类似于驼峰,同时还有一对倒逆钩。
金斑虎甲栖息于海岸线、河岸、沙丘、红树林碎片和森林小径处。金斑虎甲是完全变态的昆虫,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以幼虫越冬。每年的7月上旬,中国浙江、江西一些地方的山路上,早上或者傍晚常能发现许多的金斑虎甲在活动。幼虫会挖一个倾斜或者垂直的洞穴,洞穴直径在3毫米左右、深达30多厘米。平时,它就躲藏在洞穴中,既可以避免风吹雨淋,又可防止天敌的侵袭。等到肚子饥饿需要捕食时,它就爬到至洞口,静静地守候着猎物的到来。当猎物靠近时它就发起突然袭击,一口咬住猎物将其拖入洞穴内慢慢吃掉。如果碰上较大的猎物在挣扎时反将其拉出洞口,它身上的倒钩在此时就会发挥作用,能够固定在洞壁上,借此外力将猎物顺利擒获。成虫、幼虫均为捕食性,捕食蝗虫、油葫芦、螽蜥及多种鳞翅目幼虫。
金斑虎甲成虫捕捉回来以后,就要营造一个较好的环境让其能够存活、繁衍。针对其爱飞翔的特点,小环境的空间要尽量布置得宽阔些。比如在家中的庭院里圈出某一个角落,可以在花坛,也可以是其他的地方;然后用目数比较高的尼龙网圈起来,原则是金斑虎甲的成虫无法从网眼里逃逸即可;高度应离地面至少1米,花坛里还应人工雕凿出一条水道,以便成虫饮水。最后可让金斑虎甲在里面自由飞翔、取食交尾和产卵。视环境的大小,在网棚内适量地放上几十对金斑虎甲,由于是半露天饲养,因此可以不用考虑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而要将精力放在如何供应好食物的问题上。人工饲养条件下,可以选择蚊、苍蝇、蟋蟀、面包虫、飞虱等小型昆虫进行投喂。每次投喂要保证充足的食物。同时在适当的时间对金斑虎甲禁食一天,以便它们能有充足的时间将体内的食物充分消化掉。金斑虎甲幼虫期的饲养与成虫期的饲养基本没有差别,关键在投喂食物时尽量挑选一些鳞翅目的幼虫,比如面包虫。也可以将面包虫一条条塞进幼虫居住的每个洞穴内,以方便幼虫捕食。有的时候,也可以拿面包虫假装喂食幼虫,等它咬住面包虫时便用力将幼虫从洞中拔出来。
捕捉方式主要使用捕虫网即可。但是要求捕虫网尽可能的长些,手柄折叠开后长度要达到1.5米,这样能够较远距离地捕捉到成虫。否则,当你靠近它刚想用网捕捉时,很有可能会惊动它而无功而返。在用网捕捉成虫时,一是动作要轻、幅度要小;二是出手要快,在瞄准好对象后马上要用网罩下去。罩住虫体以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将它从网中取出,放在某种容器内,带回家中进行饲养。在移取成虫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避免与其头部接触,否则有可能会被其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