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下属机构
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实验室前身是中国科学院金属有机化学开放实验室,于1989年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在1995年和1999年的两次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实验室后,经过论证,科学技术部于2000年2月批准筹建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简要概况
2001年4月,通过验收。现任主任为唐勇研究员,副主任为施敏游书力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麻生明院士,副主任为侯雪龙研究员、谢作伟金国新教授。
研究领域
实验室主要开展对金属有机化学的基础研究。设计并合成新型的金属有机化合物,研究其结构及反应性能;研究金属—碳键,金属-氢键等的形成及其化学转化;开拓导向有机合成反应的金属有机化学,发展新的金属促进的高选择性催化反应。为走向21世纪的高效、低污染的绿色合成化学提供方法和源泉。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内容为:
(1) 新型金属络合物的合成研究。稀土金属有机化学,烯烃配位的过渡金属卡宾卡拜络合物的研究;
(2) 导向有机合成的金属有机化学。主族元素金属有机化学,原子经济性反应,高选择性反应特别是不对称催化,功能分子合成的方法学及其应用研究。
项目成果
实验室成立以来,发表研究论文1452篇,其中962篇发表在国际刊物上。实验室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与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协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等等。 实验室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不对称催化;高价态过渡金属催化的合成方法学;催化的高立体性主族元素金属有机化学;联烯化学。 有些有机合成反应方法被国际同行多次引用及应用,其中之一在1995年被国际著名的工具书Organic Synthesis收集为标准方法, Handbook of Palladium - Catalyzed Organic Reactions中收集了钯催化反应共84个,有5个反应引用了陆熙炎院士的工作,CD-ROM版本中增加的唯一一个反应即第85个反应也是他的工作。实验室部份工作被美国化学会C & EN News 2001年10月1日期封面文章评述为“the most significant potential chiral chemical advance of the year”。 2002年接受Acc. Chem. Res. 主编邀请专文介绍工作进展。另一部分工作应Synlett主编邀请写专文发表在该杂志2001年第8期,标题刊登在封面上。有些工作已申请了专利,在国际杂志如JACS、 Angew. Chem.等发表了一批较高质量的论文,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多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或特邀报告。
学术团队
实验室一贯重视人才的引进,实验室已引进8名青年学术带头人,他们中4人获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人通过初评;5人获中国科学院百人工程资助。实验室已初步完成了新老交替,实验室共有学术带头人13名,其中院士3名,研究员9名,副研究员1名,拥有了一支学术思想活跃、勇于创新、学风严谨、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研究队伍, 2001年实验室的7位学术带头人和所内其他2位同志共同获得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的资助。实验室成立以来非常重视研究生的培养,共有7名学生获科学院院长特别奖、11名学生获科学院院长优秀奖。实验室在人才引进上是做了一些工作,但在有些研究领域上正再一次面临着新老交替的问题。同时人才的引进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将不断做好引进人才的工作,形成一支年龄学术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结合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实验室在创新文化建设方面强调(1)严谨、实事求是的学风;(2)团结互助的群体意识;(3)公平竞争氛围;(4)积累基础上求创新。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硬件和人才队伍建设,力争建立一个国际一流的金属有机化学研究基地,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基础。
交流合作
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实验室根据研究方向设置高强度的开放基金和课题,面向全国资助金属有机化学的各界科研人员,形成一个高水平的金属有机化学的研究团体。并且专门有两间客座实验室为客座研究人员提供科研硬件。实验室利用有限的经费最大限度地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及时了解国际最新研究动向,并使金属有机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我国与国际金属有机化学界进行交流的窗口。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19 20:52
目录
概述
简要概况
研究领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