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奎娟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金奎娟,女,1965年2月10日出生于辽宁沈阳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首席科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人物经历
1965年2月10日,金奎娟出生于辽宁沈阳。
1980年—1982年,就读于辽宁省实验中学
1982年,考入山东大学光学系。
1992年,在辽宁大学物理系获得硕士学位,师从千文甲教授。
1995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师从杨国桢院士。
1995年—2003年,先后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田纳西大学、瑞典隆德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杰瑞·马汉(Gerald Mahan)合作。
2003年,回到中国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
2005年,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光学物理重点实验室L03课题组组长。
2008年,被任命为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主任助理,同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9年—2017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光学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1年,当选为英国物理学会会士(IOP Fellow)。
2012年,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
2013年,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
2014年,牵头“光与几种重要物质相互作用前沿问题研究”获批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
2021年,进入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同年当选为国际纯物理与应用物理联合会副主席及物理发展委员会主任。
2023年8月,进入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金奎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光与凝聚态交叉领域,光与低维氧化物相互作用研究,氧化物人工结构设计及其磁、光、电多场调控物理研究。她将Fano理论较系统地推广到半导体新体系,揭示了在该体系的光吸收、Raman散射和光电导等实验中的Fano效应机制;阐明了激光法原子尺度氧化物薄膜的生长机制和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模型;发现了低维氧化物材料的Dember光电特性;建立了处理关联氧化物体系相应的理论模型,解释了氧化物薄膜和异质结奇异巨磁电阻特性和超快光电效应的机制;在钙钛矿氧化物多功能调控与器件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据2023年12月AMiner平台数据,金奎娟在《科学(Science)》《应用物理快报(Applied Physics Letters)》《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光科学与应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60多篇,被引6500余次,H-Index:42。
金奎娟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重点基金项目和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
人才培养
据2023年12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官方数据,金奎娟已培养毕业博士生二十余名,分别获得国家奖学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奖学金优秀奖、中国科学院宝洁奖学金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表彰奖。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她(金奎娟)在光学和凝聚态物理交叉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For her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in the crossing area of optics and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美国物理学会评)
金奎娟、白蕊王蕴红等女科学家、女科技工作者都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大有建树。(杭州市临平区科技馆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05 17:56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