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豌豆
豆科野豌豆属植物
野豌豆(Vicia sepium L.)是豆科、野豌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匍匐,茎柔细斜升或攀援,具棱,疏被柔毛。偶数羽状复叶,叶轴顶端卷须发达;托叶半戟形,有2-4裂齿;小叶5-7对,长卵圆形或长圆披针形。短总状花序,花2-4 (-6)朵腋生;花萼钟状,萼齿披针形或锥形;花冠红色或近紫色至浅粉红色,稀白色;旗瓣近提琴形,先端凹,翼瓣短于旗瓣,龙骨瓣内弯;子房线形,无毛,胚珠5,子房柄短;柱头远轴面有一束黄髯毛。荚果宽长圆状,近菱形,成熟时亮黑色,先端具喙,微弯。种子5-7,扁圆球形,表皮棕色有斑。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根茎匍匐,茎柔细斜升或攀援,具棱,疏被柔毛。偶数羽状复叶长7-12厘米,叶轴顶端卷须发达;托叶半戟形,有2-4裂齿;小叶5-7对,长卵圆形或长圆披针形,长0.6-3厘米,宽0.4-1.3厘米,先端钝或平截,微凹,有短尖头,基部圆形,两面被疏柔毛,下面较密。
总状花序,花2-4(-6)朵腋生;花萼钟状,萼齿披针形或锥形,短于萼筒;花冠红色或近紫色至浅粉红色,稀白色;旗瓣近提琴形,先端凹,翼瓣短于旗瓣,龙骨瓣内弯,最短;子房线形,无毛,胚珠5,子房柄短,花柱与子房联接处呈近90°夹角;柱头远轴面有一束黄髯毛。荚果宽长圆状,近菱形,长2.1-3.9厘米,宽0.5-0.7厘米,成熟时亮黑色,先端具喙,微弯。种子5-7,扁圆球形,表皮棕色有斑,种脐长相当于种子圆周2/3。
近种区别
野豌豆可通过其无柄或几乎无柄的花序与广布野豌豆(学名:Vicia cracca L.)和长柔毛野豌豆(学名:Vicia villosa Roth)区分开来。广布野豌豆和长柔毛野豌豆有长花梗。此外,广布野豌豆的花萼非常对称,与野豌豆的不规则花萼完全不同,长柔毛野豌豆每个总状花序有10多朵花,不像野豌豆花序的2-6朵花。救荒野豌豆(学名:Vicia sativa L.)的花序与野豌豆相似,但救荒野豌豆的花萼是规则的。
野豌豆可以通过其花柱和雄蕊管准确地与山黧豆属的植物区分开来。野豌豆属的花柱在顶端被短柔毛或长柔毛;山黧豆属的那些植物沿着花柱的整个上侧被短柔毛或长柔毛。
产地生境
分布于阿尔泰山、天山及中国西北、西南各省区;俄罗斯、朝鲜、日本亦有。生于海拔1000-2200米山坡、林缘草丛。
野蜿豆是一种旱中生细茎豆科牧草,山地草甸草原草地的亚优势种,在山地草旬草地中也见有伴生。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生长在质地疏松、有机质较丰富的山地黑钙土和山地暗栗钙土上。在阿尔泰山西部海拔1200-1600米的平缓坡地,它做为亚优势种与欧亚绣线菊黄花苜蓿无芒雀麦共同组成山地灌丛草甸草原草地,伴生植物有细叶早熟禾、草原蓼、千叶蓍等,草本层生长繁茂,高40-55厘米,盖度60-90%。在海拔1200-2000米的林缘、林间空地它也常伴生于由中生禾草和杂类草组成的山地草甸草地中。在天山北坡的中山带也见有生长,但数量较少。在灌木林缘亦生长良好。在化香树栎树(Quercus sp.)高灌丛的林缘地带及小果蔷薇金樱子等刺灌丛林下,野蜿豆能生长良好。
生长习性
野琬豆通常于4月中下旬返青,6月中旬开花,7-8月结实,9月底枯黄。在中国贵阳市花溪区,野琬豆秋播生育期为242天,春播生育期为118天。野疏豆抗冻性较强,冬季能缓慢生长,整个生长期中表现了较高生长能力。在秋播与春播条件下,均表现出随气温增高,生长势加强的趋势。总的说来,野琬豆生长势比较强,现蕾期比同属植物要早约10天左右。
主要价值
饲用:植株柔软,枝繁叶茂,营养价值高,青草或干草均为各类家畜喜食,属优等牧草。
食用:幼苗和嫩叶可作蔬菜食用,嫩荚果可煮食或炒食,成熟种子可煮粥或磨面食用。
药用:叶及花果入药,有清热、消炎解毒之效。
观赏:植株秀美、花色艳丽,可作观赏花卉。
参考资料
野豌豆.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30 09:20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