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甘草属
玄参科下的一属
野甘草属,Scoparia,玄参科的一属。约10种以上,分布于热带美洲,其中野甘草S. dulcis L. 1种,我国南部至台湾盛产之。该属物种为草本或亚灌木
参考文献
中国植物志:67(2):85
本属描述
多枝草本或为小灌木。叶对生或轮生,全缘或有齿,常有腺点。花腋生,具细梗,单生或常成对;萼4-5裂,裂片覆瓦状,卵形或披针形。花冠几无管而近乎辐状,喉部生有密毛,裂片4枚,覆瓦状,在蕾中时后方一片处于外方,略较其他3片为宽;雄蕊4枚,几等长,药室分离,并行或2分;子房球形,内含多数胚珠,花柱顶生稍稍膨大。蒴果球形或卵圆形,室间开裂,果爿薄,缘内卷;种子小,倒卵圆形,有棱角,种皮贴生,有蜂窝状孔纹。
本属约有10种,分布于墨西哥和南美洲,其中有一种广布于全球热带。我国仅产1种。
所有物种
野甘草
化学成分
全草(地上部分)含生物碱1.6%、野甘草醇(Dulciol)和抗糖尿病成分阿迈灵(Amellin).根含甘露醇(Mannitol)约1%,并含鞣质等。根皮合廿六醇(Hexacosanol)。B-谷甾醇(B-Sitosterol)、D-甘露醇。全草含α-香树脂醇(α-amyrin)、野甘草酸(dulcioicacid)、白桦脂酸(betulinicacid)、伊佛来酸(ifflaionicacid)、无羁萜(friedelin)、粘霉醇(glutinol)、6-甲氧基苯并恶唑啉酮(6-methoxybenzoxazolino)、β-谷甾醇、二十六烷醇(hexacosanol)、D-甘露醇(D-mannitol)、三十三烷(tritriacontane)。另报导尚含野甘草醇(dulciol)、野甘草酮(dulciolone)、脂肪油、葡萄糖、氯化钾及磷酸盐等。根皮含二十烷醇(hexacosanol)。根皮含二十六烷醇、β-谷甾醇、D-甘露醇及一种无味结晶性物质scoparol和鞣质。
药理作用
根的水或醇提取物给麻醉猫静脉注射均可引起血压下降及呼吸抑制,对离体蟾蜍心脏有兴奋作用。
对离体兔十二指肠的张力及运动均为抑制。
对离体大鼠子宫略有兴奋作用。
对离体豚鼠回肠和蟾蜍腹直肌均无影响。
水提取物对小鼠毒性较大,醇提取物则几无毒性。
阿迈灵15~20毫克口服,可缓解糖尿病人的症状,在1月内尿糖、血糖皆有显著下降,此种降低是逐步进行的;与胰岛素不同,血糖水平不会降至正常值以下。
有些有酮尿、蛋白尿、酸血症的患者,症状亦可有减轻。
糖尿病患者的贫血也可得到纠正,并使过高之血磷有所降低,高胆甾醇血症也有所减轻。
药理功效
生药材鉴定
干燥茎黄绿色,小枝有细条纹,光滑无毛。叶多卷缩,蒴果小球形,多开裂,散出极小粉状种子。主根圆柱形,平直或带弯曲,往往分生侧根,再生细根,主根长10~15厘米,根头部直径约8毫米,中部径约5毫米,表面淡黄色,有纵皱。质坚脆,断面破裂状,淡黄绿色,皮部甚薄,木部髓线较清晰。
性味归经
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平,无毒。”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凉。”入肺,脾,膀胱,大肠四经。
功用主治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肺热咳嗽,暑热泄泻,脚气浮肿,小儿麻疹,湿疹,热痱,喉炎,丹毒。
①《福建民间草药》:解热利尿,调中益肺。
②《广西中药志》:退热祛风,又可解木薯中毒。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
治感冒发热,肠炎腹泻,脚气水肿,小便不利。采集
野甘草-茎、叶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鲜者2~3两。外用:捣敷。
选方
①治脚气浮肿:鲜野甘草一两,红糖一两。
水煎,饭前服,日二次。
(《福建民间草药》)②防治麻疹:野甘草水煎作茶饮,连服三天。
(《闽南民间草药》)③治小儿肝火烦热:鲜野甘草五钱,酌加冰糖,冲开水炖服。
(《福建民间草药》)④治湿疹,热痱:鲜野甘草捣汁外擦。
(《广西中草药》)⑤治小儿外感发热,肠炎,小便不利:野甘草五钱至一两,水煎服。
(《广西中草药》)⑥治肺热咳嗽:鲜野甘草一至二两,水煎服。
⑦治喉炎:鲜野甘草四两,捣汁调蜜服。
⑧治丹毒:鲜野甘草二两,食盐少许,同捣烂,水煎服。
参考资料
野甘草.中医世家.
野甘草.凤凰网 中医.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03 21:36
目录
概述
参考文献
本属描述
所有物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