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污染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由采矿、废气排放、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属制品等人为因素所致。因人类活动导致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增加,超出正常范围,并导致环境质量恶化。“砷毒”、“血铅”、“镉米”等事件频发,让重金属污染成为最受关注的公共事件之一。
来源
重金属的污染主要来源工业污染,其次是交通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工业污染大多通过废渣、废水、废气排入环境,在人和动物、植物中富集,从而对环境和人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工业污染的治理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方法、管理措施来降低它的污染,最终达到国家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交通污染主要是汽车尾气的排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例如:使用乙醇汽油、安装汽车尾气净化器等;生活污染主要是一些生活垃圾的污染,废旧电池、破碎的照明灯、没有用完的化妆品、上彩釉的碗碟等,对于重金属的污染只要我们从其来源加以控制,就多多少少可以减少重金属污染。
专家分析指出:目前中国塑料生产企业的工艺、设备、技术研发较落后,是造成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而管理不善、地方保护及人们环保意识淡薄,加剧了污染,强化治理迫在眉睫。生产企业应放眼未来,倡导环保,使用环保型助剂才能使PVC行业健康长远发展。2011年4月初,《
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并成为第一个获批的“十二五”规划。按照《规划》要求,到2015年,“重点区域”铅、汞、铬、镉和类金属砷等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要比2007年削减15%;“非重点区域”的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不超过2007年水平。2011年4月18日,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就该规划召开的视频会议上强调,各级环保部门要把重金属污染防治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环境保护的大事;坚决打好重金属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持久战。 2012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12年要加强环境保护,着力解决重金属、饮用水源、大气、土壤、海洋污染等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足见政府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决心。 2012年3月20日,国家环保部、发改委、工信部等九部委联合召开2012年全国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对2012年环保专项工作作出部署。会议要求,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综合整治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问题,严厉查处违法建设、违法排污、违法倾倒危险废物等环境违法行为,坚决遏制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势头。 2013年1月,国务院印发《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规定到2015年要初步遏制土壤污染上升势头,确保全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点位达标率不低于80%;基本建成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有序推进典型地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力争到2020年,建成国家
土壤环境保护体系,使全国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目前国内多个试点项目单体投资规模都在亿元以上,而在发达国家土壤修复产业占全部环保市场份额高达20%-50%,有分析人士测算,这个市场规模或将超过万亿。
现状
环保专家认为,对于污染风险评估,美国要求如果百万人中有一人可能致癌,土地必须修复;荷兰则要求,若10万人中有一人可能致癌就得修复。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土壤修复试验是参照欧洲和美国的技术标准,但与我国实际存在着巨大差距。
当前,化工污染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存在着多种治理难题亟待化解。
第一,土壤污染重,修复成本大。苏州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杨积德算了一本账,苏州化工厂600多亩,按60%的受污染面积进行治理,每亩666平方米,如挖5米深,即3330立方米,每立方米1.9吨,如每吨土修复需1000元左右,治理要20亿元。如按3米深进行治理,也要10多亿元。修复方法包括火烧、淋洗等,如进行生物修复时间需达数十年。
第二,缺乏相关法律与国家技术标准。杨积德说,目前,我国尚未出台《土壤修复法》,缺乏土壤修复技术标准。一块地如何才算修复好了,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法律问题,否则可能带来二次污染。
第三,管理体制不顺,修复时间长。当前,各地土壤修复的主管部门不尽相同。苏州设在土地部门、无锡设在建设部门,牵扯发改委、规划、土地、建设、环保、财政等多个部门,协调困难。
政策规划
“砷毒”、“血铅”、“镉米”等事件频发,让重金属污染成为最受关注的公共事件之一;2011年即将出台的《
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显示,中国将对汞、铬、镉、铅等重金属进行重点防控。按照《规划》要求,到2015年,“重点区域”铅、汞、铬、镉和类金属砷等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要比2007年削减15%;“非重点区域”的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不超过2007年水平。
所谓“重点区域”,包括内蒙古、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陕西、甘肃、青海等14个重点省份和138个重点防护区。
据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介绍,与
二氧化硫等具有普遍性的主要污染物不同,重金属污染物呈现区域特征性污染,“即使14个重点省区,也不是每个地方都存在问题;《规划》甚至细化至工业园区层面,比如某个乡镇中产业集群的一个工业园内。”
《规划》对于重点监控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属于“硬性指标”,要求极其严格,“重点区域”原则上不再建立涉重金属企业。例如,重点防控汞污染的区域,原则上不再新建涉汞企业,禁止新增汞排放的同时还要削减排放量。
“通过企业的清洁技术改造,加强企业排放监测等措施,必要时采取经济和行政手段”,吴舜泽告诉《
财经国家周刊》,尽管《规划》在防控、治理两方面均有要求,但“十二五”规划侧重点,却并非整治与修复历史遗留问题;而是要重点解决涉重金属企业的污染问题,控制“多、小、散、乱”企业,稳定企业排放水平。
《规划》出台不久,一场“地毯式”排查自2月起席卷全国。“十二五”重金属污染防治的“第一步棋”,落到涉重金属企业整治关停上。因频发“血铅”事故,
铅酸蓄电池行业饱受诟病,第一个被开刀。
2011年4月18日,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就该规划召开的视频会议上强调,各级环保部门要把重金属污染防治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环境保护的大事;坚决打好重金属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持久战。
十二五内容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针对“十二五”中国面临的严峻环境形势,环保部重点解决饮水安全、空气污染、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
李干杰指出,“十二五”期间我们面临的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主要体现在中国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对环境保护的压力巨大。部分地区的环境污染还很严重,重化工业等重点产业、重点行业的污染排放,在工业污染排放中的所占比重还很高。电子废物等新的环境问题日益显现。
环境突发事件和污染事故也进入了高发期,由于环境污染引发的一些社会矛盾日益突出。
他表示,“十二五”期间,环保部将以饮水安全、空气污染、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力争使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一是坚持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严格考核问责,坚决保护好
饮用水水源地,深入推进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环保部将进一步加大重点流域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考核,督促各省对跨市、跨县的断面水质进行考核;进一步加强全国重点城市的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状况评估,组织落实好、实施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保护规划;制定实施九大湖泊(水库)“一湖一策”的污染防治方案,在其他湖泊(水库)也准备开展生态安全评估。
二是建立完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新机制,努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环保部将制定实施“十二五”重点区域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规划,大力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同时还将进一步健全机动车的污染防治制度。
三是在“十一五”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持续推进污染总量减排工作,实施多种污染物的综合协同控制。“十二五”期间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污染因子由两项增加到四项。在减排的举措上,环保部将把结构减排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继续强化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将继续加强燃煤电厂的脱硫,全面推行电厂脱硝,开展机动车
氮氧化物的减排,还将进一步提高造纸等行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全面启动县县建设污水处理厂工程,着力抓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染减排,并将减排工作进一步扩展到农业领域。
四是继续以环保专项行动为重点,解决好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今年的重点一是进一步加大污染减排重点行业的监管力度,二是深入整治重点行业的重金属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