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男轻女
重视男性、轻视女性的社会偏见
重男轻女是指一种重视男性、轻视女性的社会偏见,也是一种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观念及行为模式。
历史
关于重男轻女最早的记载在周朝,《诗经·小雅·斯干》中记载:“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煌煌,朱带斯皇,室家君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褐,载弄之瓦,无非无仪,惟酒食是仪,无父母治摧。”可见,从降生的那一刹那开始,男女就分别贴上了尊卑、贵贱的标签,享受着不同的待遇。这种观念广泛流行,人们普遍以生男为荣、生女为耻。
之后重男轻女也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汉书·杜邺传》说:“男虽贱,各为其家阳;女虽贵,犹为其国阴。”宋人郑太和在《郑氏规范》中言:“世人生女,往往多至淹浸。”另外,“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也无不传播并加重了重男轻女的思想。
原因
农业社会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社会以生产和维持农作物和农田为基础。中国的农业社会是影响中国重男轻女的因素之一,大部分农业工作需要依靠男性的力量,这就直接导致了人们对于男性的偏好。尽管近些年来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迅猛,但农业基础以及农业化所带来的影响依然根深蒂固,且是不容易改变的,甚至大部分从农村到城市发展的人们仍然持有男性偏好观,他们认为,在中国社会文化中,儿子应该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
儒家文化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大多数封建王朝儒教为核心价值宗教,信奉儒家思想,而父权制正是儒家价值的一部分。儒家思想给中国女性带来沉重的负担,它认为妻子的首要责任是照顾和服务家庭,包括做所有的家务、传宗接代等。此外,儒家文化所强调的孝道也认为,如果没有儿子,一家的香火便会折断,传承和延续家族的唯一方法便是生儿子,这也直接导致了重男轻女思想的泛滥。
“养儿防老”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养儿防老”。在中国传统社会文化中,在老一辈的观念中,女孩一旦嫁给了丈夫,就属于夫家,也就没有了赡养父母的责任;因此,父母会担心如果他们的女儿结婚了,谁来照顾他们。反过来说,如果家里是一个男孩,则应承担起家庭责任,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长期以来,“养儿防老”是人们信赖的铁律,相比于养儿,人们会认为养女儿是一种浪费;而养儿子在他们看来就是有了养老保障和经济支持。
危害
由于重男轻女的影响,我国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报告高出生性别比,社会中出现了女性缺乏的状况,面对着男多女少的尴尬处境。而这就直接导致男性过剩,许多男性无法结婚、组建家庭,而相关研究表明,这一部分男性会产生更多的心理问题、自尊心下降、心理脆弱甚至产生攻击暴力行为,威胁社会的稳定和安全。另一方面,对于女性来说,重男轻女可能导致女性在家庭内部和劳动力市场上均遭受性别歧视。如女性的职业晋升标准高于男性,女性在高级管理职位上就职的概率较低;在家庭内部,由于家庭偏好男孩,男孩通常可获得更多的家庭照料和教育资源投入,有兄弟使女孩获得更少的教育机会,不利于女孩教育水平的提高,甚至在健康方面家庭对于女孩的投入也少于男孩,导致女孩健康指标的降低。不过,从积极角度来看,重男轻女在某些方面降低了人口增长率,而随着社会中的女性减少,她们会更被受到重视,这也会重新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有利于她们自尊和心理健康的发展。
应对
在1995年北京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开幕式上,中国共产党人庄严地向世界承诺:“我们十分重视妇女的发展与进步,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之后,2005年完成了《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2012年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至此,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实现了从政府承诺到立法再到执政党意志的落实。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中国的妇女事业取得了历史性进展。到2020年,中国已建立了包括100多部法律法规在内的全面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为加快实现男女平等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10 13:36
目录
概述
历史
原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