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油是
原油提取
汽油、
柴油后的剩余重质油,其特点是
分子量大、
黏度高。重油的比重一般在0.82~0.95,
热值在10000~11000 kcal/kg。其成分主要是
碳氢化合物,另外含有部分的硫磺及微量的
无机化合物。
重油又称
燃料油,呈暗黑色液体,按照国际公约的分类方法,重油叫做可持久性油类,顾名思义,这种
油就比较粘稠,难挥发。所以一旦上岸,很难清除。主要是以
原油加工过程中的常压油,
减压渣油、裂化渣油、裂化柴油和
催化柴油等为原料调合而成。其比重超过0.91的重油,
黏度大,含有大量的氮、硫、蜡质以及金属,基本不流动,而
沥青砂则更是不能流动。开采时,有的需要向地下注热,比如注入蒸汽、热水,或者一些烃类物质将其溶解,增加其流动性,有的则是采用类似挖掘煤炭的方法检测。
原油经分馏提取汽油、煤油、柴油后剩下的残余物。有时将此残余物进一步减压蒸馏提取润滑油后剩余的油品也称为重油。重油中的可燃成分较多,含碳86%~89%,含氢10%~12%,其余成分
氮、
氧、
硫等很少。重油的发热量很高,一般为40000~42000 kJ/kg。它的燃烧温度高,火焰的辐射能力强,是钢铁生产的优质燃料。
(1)
黏度低。以便于管道输送,有利于喷吹雾化改善燃烧效率;重油因含石蜡量多而黏度大,使用时需进行预热,使达到100 ℃或100 ℃以上,以降低黏度。
(2)
凝固点要低。一般重油凝固温度为22~36 ℃;对石蜡量多,凝固点高的重油,应采取适当的加热措施,以便于运输和装卸。
(3)
闪点温度高。可采用较高的预热温度,便于输送和雾化,一般重油的闪点在180~330 ℃,都高于需要预热的温度。
(4)油中的机械杂质和含水量要少。杂质多和含水量高,不仅降低了重油的发热量,而且使用时会引起烧嘴堵塞和火焰波动,故需进行过滤,如将油和水形成乳状液,则可以改善燃烧效果。
重油在钢铁厂可用作高炉喷吹燃料,加热炉、铁矿石烧结和铁矿石球团法的点火、焙烧等。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二次石油危机之后,油价上涨,加之重油还可以制取其他化工原料,所以钢铁厂使用重油的数量减小,而代之以煤粉。
针对重油现状,国际第七届重油及
沥青砂国际会议显示中国重油热采技术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已形成较为成熟的重油热采配套技术。发现70多个重油油田中,总地质储量约12亿立方米,年产量达1300万吨,已累计生产逾亿吨。重油及沥青砂资源是世界上的重要能源,全球可采储量约4000亿吨,是常规原油可采储量1500亿吨的2.7倍。随着常规石油的可供利用量日益减少,重油正在成为下世纪人类的重要能源。经过20年的努力,全球重油工业有着比常规油更快的发展速度,重油、
沥青砂的年产量由2000万吨上升到近亿吨,其重要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中国陆上重油及沥青砂资源分布很广,约占石油资源量的20%,其产量已占世界的1/10。由于重油的勘探、开发、炼制技术比较复杂,资金投入大,而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因而重油工业的发展比较艰难。然而,面对21世纪常规油资源趋于减少的威胁,许多有识之士从长远出发,正孜孜不倦地研究新技术开发重油,使人类广泛利用这种资源的可能性不断增强。自1982年在辽河油田高升油藏采用注
蒸汽吞吐开采试验成功以来,中国的重油开采
技术发展迅速,蒸汽吞吐方法已成为重油开采的主要技术,热采量到 1997年稳定在1100万吨水平上,热采井数达到9000口,加上常规冷采产量,占陆上原油总产量的9%。全国重油产量主要来自
辽河、新疆、胜利、
河南4个油田,投入开发的
地质储量超过8亿吨。
人类主要消耗的是API大于32度的
轻质油和API介于20和32之间的中质原油。传统原油的最终
可采储量约为2466亿吨,近45%已被开采。石油时代结束后将迎来
天然气的时代,但据一般预测,即使在2020年左右的产气高峰期,气产量达每年3.4万亿立方米,仍然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应开发重油,以填补能源空缺。1992年加拿大西部的
液态烃产量的40%以上来自重油和
油砂。重油除了
黏度高外,其硫含量、金属含量、酸含量和氮含量也较高,应研究如何开发的问题。
重油资源量巨大,原始重油地质储量约为8630亿吨,若采收率为15%,重油可采储量为1233亿吨。其中委内瑞拉的超重油和加拿大的沥青占总量的一半以上。1996年世界石油年产量为35亿吨,重油产量为2.9亿吨,约占总产量的5%-10%。其中加拿大的重油产量为4500万吨,美国的产量为3000万吨,其余的产量来自世界上其它国家,包括中国、委内瑞拉、印度尼西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