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湖广会馆(Huguang guild hall in Chongqing),位于重庆市
渝中区长滨路芭蕉园1号,于清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始建,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扩建。
历史沿革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湖广会馆始建。
清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湖广会馆扩建,总占地面积达8561平方米,坐北朝南,整体建筑分大辕门(庙门)、大殿廊房和戏楼庭院三部分。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重庆市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发现了湮没于下洪学巷东水门危房群中的湖广会馆。此时,湖广会馆已经成了居民住宅和单位仓库,因年久失修,大量木雕、石雕、殿堂、楼阁损毁严重。
1996年,重庆市文化局会同市规划局划定湖广会馆、东水门等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
1997年,湖广会馆的保护被纳入《重庆城市总体规划》和《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同年12月,成立“渝中区两江沿线整治开发办公室”,重点放在湖广会馆保护修复的前期准备。
1999年2月,重庆市文化局委托重庆建筑大学对湖广会馆核心区进行建筑测绘。
2000年11月,重庆湖广会馆核心区开始拆迁。
2003年12月28日,重庆湖广会馆修复工程动工。
2005年9月,历时21个月,重庆湖广会馆修复完工并对外开放,修复了禹王宫、广东公所和齐安公所,新建了部分仿古建筑,修复后的建筑面积共7634平方米。
2016年10月,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会馆进行日常维护保养。
2017年,重庆市文物部门组织对会馆综合验收。
建筑格局
重庆湖广会馆占地面积1.84万平方米,系禹王宫、齐安公所、广东公所等清代古建筑群及仿古建筑的统称,坐落在高差近40米的坡地上,建筑布局因地制宜,分层筑台、层层跌落,与自然地形充分结合,具有浓厚的山地特色。会馆建筑大多沿袭明清时期四合院布局,采用不同的屋顶结构,如悬山、卷棚、歇山等形式,既承袭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以及江南一带的典型建筑风格,又融汇重庆传统建筑特色,因时间不同,三大会馆建筑风格又各有差异,具有重要的建筑艺术价值。会馆建筑浮雕、镂雕其题材主要为
西游记、西厢记、封神榜和
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图案,还有龙凤等各种动物图案及各种奇花异草等植物图案。
主要景点
禹王宫
禹王宫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由早期移民中的湖南、湖北富商、乡绅捐资兴建,修复后建筑面积2141平方米。禹王宫主体建筑大体依中轴线排列,巍峨古朴。与北方砖石结构的建筑不同,禹王宫是南方庙宇常见的木结构悬山式小山瓦顶。其正厅净空高达10.65米,是湖广会馆建筑群最高的一处殿堂。正万梁、柱选用粗大优质柏木建造,主要立柱直径达50厘米,历经150多年仍完好无损。万檐下为龙头斗拱,龙头都朝着长江,寓意大龙锁江。禹王宫戏楼台面阔6.8米,因地形限制,戏台与正厅距离仅有3.3米。戏楼上额枋雕刻的是八仙图,斜撑为圆雕。正厅与戏楼雕梁画栋、涂朱镏金,木雕镂刻保存完好。
齐安公所
齐安公所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留存的建筑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重建。齐安公所是湖北黄州府移民修建的一个府会馆,黄州府在隋唐时期称为
齐安郡,所以黄州会馆也叫齐安公所。其整个建筑布局依中轴线排列,由下往上是戏楼、天井、看厅、抱厅、大殿,两侧为附属建筑。齐安公所在重庆湖广会馆建筑群里是保存得最为完好的建筑,修复后建筑面积约1630平方米(天井除外)。
齐安公所的大门与传统会馆大门建在中轴线不同,位于建筑侧面,大门斜向东方,朝向移民的家乡湖北黄州府方向,寄托了移民对祖籍地的思乡之情。戏楼周围的精致木雕当中,有两幅浮雕分别反映了移民祖籍地和居住地的环境,左边一幅深浮雕雕刻着重庆城楼及山城民居,城外江边码头千船竞帆,城门上刻有“熏风门”三字。熏风门是重庆宋代的城门,宋代重庆城筑有熏风、千厮、洪崖、镇西4座城门,到明代才发展成17座城门。这幅浮雕是重庆建城史的有力佐证。右边一幅深浮雕,借用晚唐诗人杜牧《
清明》诗中“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意蕴,表现移民祖籍地的生活场景。据考证,杜牧描写的杏花村,位于今湖北麻城市的歧亭镇,为“
湖广填四川”移民主要移出地。戏台两侧的撑拱上雕有凤凰,表现移民对家乡的图腾崇拜。看台位于2.2米高的石台上,左右两厢的看台屋顶形式为歇山顶。两侧耳房,耳房檐下的博封板、挂落、雀替造型,两厢的木栏板,卷草夔龙八角藻井木雕除了花草和几何纹图案外,主要是二十四孝的历史故事,集中演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仁、义、礼、智、孝”观念。
广东公所
广东公所又称南华宫,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前,现存建筑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位于下洪学巷15号、19号、133号区域,处于湖广会馆建筑群的最高位置。广东公所主体建筑采用四合院布局,四周高墙耸立,南北长30.5米,东西宽25米,修复后建筑面积为711平方米(天井除外)。
广东公所戏楼是会馆群保留下来的戏楼中最大的一座。院内以戏楼为中心,三面是耳楼和看厅。戏楼为木结构歇山式淡绿加黄色琉璃瓦顶。楼高8米许,梁架为八檩五架梁后的三步梁用三柱。角梁之下为屈蹲负重力士的圆雕,细观有汉击鼓说唱俑之遗风。戏台面宽9米、进深8.4米(至墙)。戏台高2.8米。台顶是叠涩八角藻井,额枋雕二龙戏珠,龙身、龙头用两种不同的艺术加工手法,龙头系圆雕并镂空龙嘴,嘴内含珠可转动,龙身则采用浅浮雕手法制作。柱上支镂雕花草雀替,八棱柱础。两侧耳楼为观戏楼厢,左楼长26米、宽2.8米,青瓦面;右耳楼长21米、宽2.8米。中为天井,从戏楼过天井至看厅13米。分前后两厅,皆悬山式小青瓦顶,梁架结构为七檩七架梁。两厅共9米深,面阔三间12.6米,亦是八角柱础,厅高10余米。此看厅卷棚檐口下四撑拱的镂空戏雕刻鬼、刻神多是《封神演义》内容,也刻有清代官吏办案情节。穿枋、额枋戏雕,成段、成组涉及多个戏目,还有游龙、瓶花图案等,镏金雕刻保留完好。两旁看厢分别有两额匾书字,一为“骋怀”,一为“游目”,意即观戏使人胸怀宽广,饱眼福知天下事。
湖广填四川移民博物馆
湖广填四川移民博物馆建成于2005年,是中国首个移民专题博物馆。分为主馆和副馆两部分,建筑面积共约3000平方米,2017年展陈改造升级。博物馆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声光电的科技组合,还原江西、陕西、广东、福建、浙江、贵州、云南等各省民众或行水路人川或走陆路入川的场景,大屏幕再现当时移民们乘船入川,溯长江而上,途经三峡各处险滩恶浪的颠簸;陆路入川的移民带着独轮车上“三件宝”一干粮、铁锅和食盐,风餐露宿、攀缘栈道等场景,让人对移民者入川的艰险有身临其境的感知。
文化活动
重庆湖广会馆在节假日多开展传统文化活动以延续会馆文化传承,如春节禹王庙会、清明节禹王祭祀、五一节听江民谣歌会、端午节诗歌朗诵活动、暑假期间“金榜题名”高考学子游会馆活动等,还成为了电影、电视拍摄基地、摄影创作基地、绘画创作基地,同时也是一个传统婚礼举行的一个基地。
所获荣誉
2006年11月,重庆湖广会馆被评定为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22年11月25日,重庆湖广会馆获得“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标”称号。
保护措施
1992年3月19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将重庆湖广会馆古建筑群公布为“重庆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7月,重庆湖广会馆被列入“中国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9月,湖广会馆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重庆湖广会馆入选“重庆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2021年12月,湖广会馆被列入“重庆市第二批历史地名保护名录”。
作用价值
重庆湖广会馆是清代重庆作为繁华商皋的历史见证,也是清代前期到民国初年重庆的移民文化、商业文化和建筑文化的重要标志。
参观信息
门票信息
门票25元/人(身高1.4米以下儿童、70岁以上的老人、及残疾人持有效证件免费;身高1.4米以上的学生、60-69岁之间的人持有效证件购景区优惠票)。
地理位置
重庆湖广会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长滨路芭蕉园1号。
交通线路
乘坐重庆公交414路、440路、480路区间、观光巴士T001路、观光巴士T002路、观光巴士T480路,在湖广会馆站下车;或乘
长江索道,下了索道径直往前走沿着小路便可到达湖广会馆。
乘坐重庆轨道交通1、6号线,在
小什字站8号口出,坐港渝广场电梯到一楼,沿着东水驿商业街走150米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