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文物考古所
重庆市省级专业考古单位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成立于2000年,是伴随重庆直辖、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工作的全面启动而诞生的一支省级专业考古单位。按照重庆市编委与重庆市文物局规定的工作职能,重庆市文物考古所主要承担全市范围内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地面文物保护,文物科技保护与修复,区县业务指导四个方面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08年7月,重庆市文物考古所挂牌重庆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单位简介
简介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位于渝中区枇杷山正街72号,系重庆市文物局直属文博科研事业单位。前身重庆市文物考古所成立于2000年,是伴随重庆直辖、三峡工程库区文物保护工作全面启动而诞生的一支省级专业文化遗产保护单位,2006年独立运行,2008年增挂重庆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牌子,2011年12月经市编委批准更名为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
主要职责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现有干部职工145名,设有办公室、文物保护管理办公室、文物考古研究所、建筑遗产研究所、文物修复保护所、保管部、文物信息中心、后勤中心(保卫科)8个部门,另有全资公司重庆考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单位有国家文物局颁发的“考古发掘团体领队”“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甲级”“可移动文物技术保护设计甲级”“可移动文物修复一级”“文物保护工程监理乙级”等专业资质,是我市拥有文化遗产保护专业资质最全的文博单位。单位宗旨是:“开展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传承弘扬历史文化”,主要职责是:“承担文化遗产的调查与研究,文物的勘探、发掘和修复,文物保护的规划和设计,信息咨询和培训宣传等工作”。
工作范围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业务工作主要围绕三峡工程库区文物保护、基本建设工程文物保护两条线展开。工作中秉承“精诚团结、开拓创新”的办院精神;坚持“科研兴院、人才强院”的战略方针;地下文物保护、地面文物保护、文物科技修复保护、学术科研等传统业务工作齐头并进,基础设施建设、文物标本管理、文物信息咨询、文化遗产教育培训等工作蓬勃发展。十余年来,单位从零起步,奋发图强,打造了一支能吃苦、敢拼搏、讲奉献的业务骨干队伍,走出了一条强事业、重实效、有创新的文化遗产保护路子。历年在国家级、省市级获得了“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重庆市三峡移民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等数十项奖项。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成立以来,承担了150余项三峡工程库区考古发掘工作;组织实施了配合航电枢纽、铁路、公路、机场、电力、市政建设等300余项基本建设工程的文物保护工作;开展了150余项地面文物勘测、规划、设计、监理工作;完成了20500余件(套)考古发掘出土文物的科技修复保护;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市级课题研究31项;发表120余篇考古简报、出版8部文物保护报告、编著15部学术专著、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在重庆地区考古学文化序列研究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收获。
“十二五”期间,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将在加快人才引进培养、确立重点发展方向和突破领域、加强学术科研及业务科技支撑、激发业务新增长点、促进文化遗产保护惠及民生五个方面着手,按照促管理、重业务、强科研、开放性、社会化的发展方向,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力争建设成为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文化遗产保护科研机构,为文化强市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历史沿革
原重庆市文物考古所。 2000年成立, 2006年独立。
2008年增挂“重庆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牌子。
2011年12月,更名“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新增信息咨询和培训职能。
2012年9月18日,重庆市文物工作会上“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
单位荣誉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成立以来,承担了140余项三峡考古发掘工作;组织实施了配合航电枢纽、水电站、火电厂、铁路、公路、机场、电力、天然气线路、市政建 设等上百项工程建设的地下文物保护工作;开展了小南海水利枢纽工程、渝东地区古建筑等地面文物调查、测绘;完成了数千件考古发掘出土文物的修复保护;多方 合作开展了三峡地区古环境、大溪文化墓葬DNA、战国时期青铜兵器研究、古代冶锌技术等课题研究;出版了《重庆涂山窑》、《万州大坪墓地》等考古报告,发 表了一批学术论文,在重庆地区考古学文化序列研究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收获。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成立以来,历年获国家人事部国家文物局
参考资料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简介.重庆市文物考古所.
历史沿革.重庆考古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2-01-12 21:58
目录
概述
单位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