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的前身是
机械制图、
机械原理、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等
实验室,始建于1952年。1997年国家教委批准立项建设重庆大学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机械基础教学基地,该中心改变实验教学完全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整合原来由各课程教研室分散建设和管理的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实验室的教学资源,根据重庆大学“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整体定位,按照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要求,建立了面向全校多学科、多专业的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教学简介
1999年学校批准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为重庆大学校级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实现了实验教学资源统筹、共享。一直以来,重庆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转变实验教学观念,坚持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注重创新能力培养,鼓励个性发展的建设思路,依托国家工科机械基础教学基地、机械设计及理论国家重点学科和
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入进行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方法和运行管理方式的改革,建立了包括《
机械认识实践》和《产品制造基础工程训练》——《机械基础实验》和《机械基础综合课程设计》——《工程综合实践》与《研究创新实践》的新型三层次机械基础实验和实践教学体系。其间,该中心人员主持和参加完成国家级实验教改项目6项,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主持完成、省部级企业科研项目20余项,科研经费630余万元,申报国家发明专利9项,发表学术论文250多篇。
重庆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下设:机械性能测试与综合分析、机电流体传动控制、机械创新设计、机械CAD/CAE/CAM、机械精度测试测绘、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快速原型制造、工程综合实践等9个实验室和机械创新陈列展示、机械及零部件陈列展示室。拥有了一支专、兼职人员共37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高工)16人、工程师(讲师)7人、助理工程师(助理实验师)4人,博士学位13人、硕士学位9人、本科毕业12人的结构合理、稳定的实验教学队伍。
理念与改革思路
重庆大学坚持“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践教学为载体、第二课堂为拓展”的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并不断探索和构建“三层次两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即包含基础层、提高层和综合层的课内实践教学,同时强调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以及实验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的结合,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鼓励个性发展。制定的“十一五”实验教学建设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探索构建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建立先进、高效、开放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结构合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构建仪器设备先进、网络共享资源丰富的实验教学环境,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
根据总体发展规划,重庆大学制定了一整套实验教学政策、措施,将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建设与学校的教学建设、课程建设以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紧密结合,形成了完善的专业教育、课程教学、实验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并在学生培养计划中得到体现和实施。其中包括:
(1)把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纳入学校人才建设规划,制定高水平实验人员的培养、引进、聘任方案,有计划、有步骤的改善实验人员队伍的学历、职称结构。通过设岗聘任,建立鼓励教师从事实验教学的聘任机制和岗位方案,吸引高水平教师参加实验室建设、管理和实验教学工作,改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知识水平与能力、职称结构。采取研究生留校充实实验教学队伍与在读研究生助教,承担实验教学、实验技术研究与开发等工作,加强实验师资力量、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2)要求各校级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必须有部分实验室实行开放运行和管理。制定了教学计划内实验课程(含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弹性安排开放时间,设置提高性实验项目、课内外选修实验项目,支持学生参加科研、创新实践项目及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等实验开放措施,提高实验室的开放度。建立了实验室人员值班、教师指导安排、开放实验室实验预约、学生实验情况记录、仪器设备使用等登记制度。
(3)强调各教学实验室在实验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实验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训练,在教学中必须尽可能让每个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原理、实验方法以及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并要求学生认真、规范填写原始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指导教师和实验人员要加强对学生上实验课的指导和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水平与动手能力。尤其要求公共基础课程和技术基础课程实验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的训练,确保学生能够较熟练的完成各项实验内容。
(4)设立“重庆大学大学生创新基金”和“重庆大学实验室开放基金”,推动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对本科生开放,利用实验室的人才优势和设备资源优势,采取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方式,开设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创新人才,更好的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并作为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是面向全校理工科各类专业开设的技术基础类实验。根据实验教学理念和总体规划,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改革和建设思路是:
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实验教学改革与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同步,素质教育、工程教育和创新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互依托和良性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习潜能、引导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坚持“课内、课外”结合,课内实验教学注重问题牵引、案例示范、启发创新思维,课外实践活动重在自主设计和研究,为优秀学生参加工程综合实践和研究创新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引导学生走上创新的道路。
实验教学与改革的实施方案如下:
(1)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突破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独立开设包括基本性、综合设计性、研究创新性三类实验的机械基础实验课程,建立包括《
机械认识实践》和《产品制造基础工程训练》——《机械基础实验》和《机械基础综合课程设计》——《工程综合实践》与《研究创新实践》的新型三层次机械基础实验和实践教学体系。
(2)以国家工科机械基础教学基地为依托,以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和结合点,建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验教学有机结合的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新体系,构建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机械基础教学平台;
(3)以机械设计及理论国家重点学科和
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支撑,把教学与科研、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创新实验中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实验教学资源的开放和共享,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生产力,建立培养学生工程综合素质和研究创新能力的课外工程综合实践、科学研究和科技活动基地,实现由单向知识传授的“教学型”教学模式向知识传授与创新性教育相结合的“研究型”教学模式的转变,培养学生探索和创造能力;
(4)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开发虚拟实验课件和实验教学网络资源,建立网络化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网上辅助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网络实验教学的环境,并且发挥实验中心的辐射作用。
队伍建设
建设高水平的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实验教学队伍。重庆大学把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纳入了整个学校的人才建设规划,对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作了慎密的规划和设计,制定了高水平实验人员的培养、引进、聘任方案,制定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的有关政策和激励措施。通过改革,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模式,建立实验教学队伍与理论教学队伍互通、专职与兼职结合、教学、科研和实验技术结合的有效机制,实现实验教学队伍的整体优化。
(1)通过设岗聘任,建立鼓励教师从事实验教学的聘任机制和设岗聘任方案,在实验中心设置了校聘教学骨干8级、7级岗位和院聘教学骨干6级、5级岗位。
(2)鼓励教师参加实验中心建设和实验教学,对参加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的教学科研岗位教师,聘任岗位级别从优,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工作量计入教学工作量,参与年度考核。安排教学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兼任中心各实验室的主任,负责规划和组织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与实验技术人员一道设计研制实验设备,开出新的实验项目,建立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队伍相结合,教学、科研和实验室建设相结合的实验教学队伍。
(3)支持和鼓励实验教学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选派专、兼职实验教学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到国内外知名大学对口进修和培训,充分利用国家工科基地、实验教学中心的条件开展教学研讨和对教师、实验技术人员进行新知识新技术培训,通过教学、实验和科研相结合,改变实验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实验中心学术、技术水平和实验教学质量。
(4)采取研究生留校充实实验教学队伍与在读研究生助教,承担实验教学、实验技术研究与开发等工作,增强实验师资力量、提高实验教学队伍技术水平。
(5) 支持鼓励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开发新实验和研究开发新实验装置和设备,通过在实验中心和学校立项,签定协议,学校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并实行成果验收制,对按协议完成的项目,计算业绩点,并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
(6)支持鼓励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创新设计竞赛活动,并定期从经费上给予支持。
管理体制
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是校级实验实验教学中心,同时是国家工科机械基础教学基地的组成部分,日常管理和学科支撑在机械工程学院,学校负责经费、设备及实验教学管理。
实验教学中心下设机械性能测试与综合分析、机电流体传动控制、机械创新设计、机械CAD/CAE/CAM、机械精度测试测绘、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快速原型制造、工程综合实践等9个实验室和机械创新陈列展示、机械及零部件陈列展示室。每个实验室主任由责任心和实验动手力强的副教授、高级工程师或博士担任,负责各实验室的建设规划和实验设计,专职实验技术人员负责实验室管理。
实验中心各实验室全天开放,采用预约实验的方式,每天上午、下午和晚上三个单元(含星期六、星期日)学生均可进行实验。
每年吸纳学生10590人,完成实验人时数551280人时。同时,以实验中心为开放性科技活动平台,接纳学生参加工程综合实践和课外科技活动。
实验教学中心资源利用率高。
仪器设备配置
通过国家教学基地建设、
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建设及学校配套建设,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验仪器、设备、装置新增和更新率达到95%,并且90%以上是机电一体化的设备,50%的实验设备可以提供学生进行创新组合,作综合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设备利用率100%。
自制仪器设备15种,有特色。其中包括:
(1)开发的机电控制基础平台和平台库为学生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学生研究开发了“人造板厚度在线检测及生产数据管理系统”、“空气静压球轴承球面螺旋沟槽专用数控研磨机”等22项成果;
(2)研究开发了机械传动性能测试实验台,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3)刚性和柔性支撑动平衡仪,帮助学生了解
动平衡原理,掌握
转子动平衡和机构动平衡实验方法;
(4)设计制造了由原动机和5种不同
机械传动系统组成的带式运输机。
(5)研究开发了机电液组合式实验台,由多个独立模块组合而成,既可以独立进行实验教学,也可以由几个模块组合成大型的控制系统进行综合性实验教学,还可应用于科研开发。
(6)开发了“机械平衡实验”、“机电及流体传动控制实验”、“液压控制仿真软件”、“汽车液压操纵系统控制仿真软件”、“液体动压滑动轴承仿真软件”;“牛头刨床主执行机构机构设计与分析”、“牛头刨床传动系统设计”、“锻压床主执行机构设计与分析”、“模切机主执行机构与分析”、“冲压床主执行机构设计与分析”、“凸轮机构设计软件 CamCAD”、“机构分析可装配软件模块”等虚拟实验和机械系统性能仿真分析软件。
实验中心特色
(1) 依托学科优势,注重实验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相互依托,相互渗透,与理论教学一起共同成为机械基础教学平台不可或缺的两大支柱。以机械设计及理论国家重点学科、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科机械基础教学基地为依托,以实验中心和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和结合点,实验教学和系列课程同步改革,整合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资源,构建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综合实践教学相互依托、有机结合的机械基础教学平台,获得了多项国家和省级教学成果奖,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2)以培养学生机械工程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了“三层次两结合”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取得良好的人才培养效益。中心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坚持转变实验教学观念,从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出发设计并建立了具有先进理念,现代实验内容和先进实验技术,含《机械认识实践》和《产品制造基础工程训练》-《机械基础实验》和《机械基础综合课程设计》-《工程综合实践》与《研究创新实践》的分层次、模块化、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开放式的机械基础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并通过设备先进、运行维护良好的实验实践教学环境,以及一支整体优化、教学与科研和实验技术良性互动的高水平实验教学队伍,确保其得到有效实施,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成绩显著。
(3)紧跟科学技术发展步伐,长期坚持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和改革,取得丰富成果,为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改革传统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用开放的陈列演示替代演示及部分
验证性实验;将传统的机械基础实验融入现代设计方法、先进制造技术和测试控制技术,按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开发了一系列综合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利用
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开发了丰富的虚拟实验软件、机械运动方案创新设计软件、运动学动力学性能仿真分析软件和实验教学课件;开发了机械基础实验教学
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了功能完善的实验教学网络平台,实现了实验室中心的信息化管理,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了优良的网上教学环境、提供了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4)积极开展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自主研制,并积极推广应用,发挥了很好的示范辐射作用。根据先进的设计理念,应用现代测试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自主研制开发和更新改造了一批有特色的机械基础实验教学设备,开出的综合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比例高,在培养学生工程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同时,这些设备还在10余所高校推广应用,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
效果与成果
1.学生学习效果
(1)学生通过实验教学、工程综合实践和创新设计竞赛,工程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直接参与研究开发项目61项,其中“人造板厚度在线检测及生产数据管理系统”、“空气静压球轴承球面螺旋沟槽专用数控研磨机”、“Windows 环境下工业数控标记机控制软件的开发”、“汽车轮圈跳动自动检测机”、“榨糖生产线均衡压榨自动控制”及“生产数据管理系统”等22项被企业生产,或直接应用于生产,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已公开),这些项目的软件编程任务、设备调试工作和现场服务等80%以上工作由学生完成。发表论文19篇,获得全国性创新设计竞赛奖8项。
(2)学生参与科技竞赛获得多项奖励:全国大学生机器人CCTV 电视大赛”,获优秀奖1 项,最佳技术奖1项;对抗型机器人大赛二等奖1 项 ;获“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 一等奖1 项,二等奖1 项。学生设计的遥控赛车3D数字模型,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全国“2002年度三维CAD Solide Edge设计大奖赛” 特别优胜奖。“空气静压球轴承球面螺旋沟槽专用数控研磨机” 2004年获得西南片区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自动吸水泵”、 “非开挖机器人”2004年获得西南片区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
2.2000年以来主要实验教学成果,获奖:
(1)《面向21世纪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2001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2000年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面向21世纪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0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0年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3)《建设国家工科教学基地,构建机械基础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实践》2005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年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4)《机械基础系列课程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与实践》2000年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5)《机械原理CAI软件系统》2000年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6)《大学生工程综合素质和创新设计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2004年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三等奖。
发展规划
1.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教育理念和实验教学观念先进、符合教育规律;实验教学体系从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进行设计,突出工程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建立分层次、多模块,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与科研、工程和生产实际的结合,改造了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技术方法,增加了综合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机械基础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取得了显著效果。在整体上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并发挥了一定示范辐射作用。
2.重庆大学重视实验教学队伍建设,鼓励高水平教师参与实验教学工作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机械基础实验中心实验教学队伍结构合理、开拓创新精神强、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开展活跃、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丰富,形成了一支教学、科研和实验技术结合、高水平、团结奋斗的实验教学队伍。
3.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设备先进、数量充足、实验室环境好、运行维护保障措施落实得力,能面向不同层次开出基础性、综合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课程。
4.通过探索、研究与实践,依托国家工科机械基础教学基地和国家机械传动重点实验室,通过教学与科研结合、精品课程与实验中心建设相结合,整合了优势实验教学资源,建立了开放式运行和资源共享的管理体制,实现了国家工科学基地、机械基础系列精品课程与实验中心的共同可持续发展。
5.建立了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学资源和实验教学管理网络平台,研究开发了系列实验教学课件、虚拟实验软件和
教学资源库,实现了网上辅助实验教学和管理。
6.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实际,在建立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的先进性、、开放式教学、自制实验仪器设备、网络化实验教学和管理信息平台方面积极创新,特色鲜明。实验教学受益量大面广,教学效果显著,获得的教学成果多,学生工程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成果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