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简称“里斯本地震”--Lisbon earthquake),发生于1755年11月1日早上9时40分。震级8.9级,
震中位置为
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西约100千米
大西洋底,地震有感半径达200千米,导致的海啸
浪高29米,英、德、法三国
海岸带均受其害。这是人类史上破坏性最大和死伤人数最多的地震之一,
死亡人数高达约六万至十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5~1/4。此次地震为
欧洲历史上
最大地震;也是欧洲首次有科学记录和进行研究的地震。
地震介绍
发生于1755年11月1日早上9时40分。
震中位置为
葡萄牙首都
里斯本西约100千米
大西洋底(
地理坐标:36.0°N,11.0°W)震级:里氏8.9级,
震中烈度:Ⅺ度。
里斯本地震震后遗址
地震有感半径达200千米,导致的海啸
浪高29米,英、德、法三国
海岸带均受其害。巨大海浪甚至到达
北美洲东岸。破坏
里斯本房屋1.5万所,占全市房屋的3/4。
这是人类史上其中一次破坏性最大和死伤人数最多的地震之一,死亡人数高达约六万至十万人(明嘉靖关中大地震83万死伤)占全市人口的1/4~1/5。地震时间:1755年11月1日
震级:约9级
里斯本地震是迄今欧洲最大的地震。发生在距里斯本城几十公里的大西洋海底。里斯本城破坏极其严重,死人约7万。这次地震引起海啸近29米高,袭击了里斯本海岸,并使英国、北非和
荷兰的海岸都遭受损害。甚至在
中美洲也观测到相当大的波浪。此震发生后过了214年,即在1969年2月28日,在这个海域西边又发生了8.1级大地震。
地震描述
幸存者对
里斯本地震的效应有以下描述:首先城市强烈震颤,高高的房顶“像麦浪在微风中波动”。接着是较强的晃动,许多大建筑物的门面瀑布似的落到街道上,留下荒芜的碎石成为被坠落瓦砾击死者的坟墓。
“在一些地方躺着车辆,其主人、马和
骑士几乎全被压死;这里是母亲抱着婴儿,那里是盛装的妇女、绅士和工人;有些人的背或腿压断,另一些人被大石头压住胸部;有的几乎完全埋在废墟里。”
水几次冲向
塔固斯河并急冲进城,淹死毫无准备的百姓,淹没了城市的低洼部分。随后教堂和私人住宅起火,许多起分散的火灾逐渐汇成一个
特大火灾,肆虐3天,摧毁了
里斯本的财富。
震后恢复
虽然在确立进一步的国家专制的同时,Pombal又积极救灾,他对上帝惩罚说的不满也有很重要的原因是怕这种论调影响当时的救灾的积极性和进程,但这种不满并非因为他受到了什么更科学的理论的影响。他的思想来源也是神学的。现代西方史学家普遍认为Pombal在当时扮演的角色是滥权的
独裁者,而不是有
启蒙思想的新政治家。他利用了一起对
葡萄牙国王的谋杀事件。日益代表国家利益的
葡萄牙宗教裁判所来对付
耶稣会士,用各种手段迫使教皇让步,并将其中重要人物用酷刑处死,更强化了
欧洲各国对葡萄牙的落后的认识。
灾后影响
灾后重建
里斯本人口为600,000,加上周围的卫星
城市人口约为2,100,000,为全国政治,
经济中心及第一大港,位于欧陆的最西边,与
拉丁美洲,
西非及
地中海的交通非常频繁。
里斯本保存了固有传统,持续修复翻新具历史性的建筑和雕塑,中世纪街的景观依然流存。400年前
里斯本是世界上最强大帝国的中心,不过由于政经环境的衰败,近几世纪已逐渐淡出国际舞台。从公元1255年
里斯本成为
葡萄牙帝国的首都,15世纪末是葡萄牙与里斯本最繁荣兴盛的时期,葡萄牙航海探险家们的足迹遍及
亚洲、
非洲及
南美洲。
西元1755年11月1日
里斯本发生大地震,使得荣耀瞬间消失,接近1/5的人丧生,2/3的城市被摧毁,在首相彭波候爵领导下展开重建,完成全新的天主教造型的广场及教堂等建,赋与里斯本另一番新风貌。
里斯本范围并不大,是一个十分适合步行的城市,在建筑物中间不时穿杂着公园和咖啡厅等点缀着。该市的历史古迹类景点不算多,但基于保存得当,一些
大修道院、宫殿和城堡等都非常值得一看。除此之外,热闹的地区还有奇亚多区、
罗西欧广场、阿尔法玛区……等等。市郊贝连虽然距离
里斯本有点远,但确聚集相当多的博物馆及纪念碑,是里斯本之旅必到的景点。这里还保存有
葡萄牙帝国的光荣,从维护良好的博物馆及古迹上,可以怀想当年帝国的兴盛及奢华。
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又名里斯本大地震),发生于1755年11月1日早上9时40分。
死亡人数高达约六万至十万人。大地震后随之而来的火灾和海啸几乎将整个里斯本付之一炬,同时也令葡萄牙的国力严重下降,殖民帝国从此衰落。
里斯本大地震的震中整场地震和海啸在里斯本夺去了9万条生命(当时里斯本人口约27万),85%的建筑物被毁,当中包括一些著名景点、教堂、图书馆和很多16世纪葡萄牙的特色建筑物,如刚建成的凤凰歌剧院(Phoenix Opera)、利庇喇宫(Paço da Ribeira)、
里斯本大教堂(Sé de Lisboa)和嘉模修院(Convento do Carmo)等,而即使在地震中没有即时倒塌的建筑物最终也挨不过火灾而被摧毁。另外火灾也烧毁了很多珍贵的资料,包括著名航海家瓦斯科·
达·伽马的详细航海记录。嘉模修院的遗址仍被保留在里斯本内,以让世人认识这场历史大灾难。
地质学家估计这次地震的规模达到
里氏震级8.9级,震中位于
圣维森特角之西南偏西方约200千米的
大西洋中。它造成的影响首次被大范围地进行科学化的研究,标志着现代
地震学的诞生。这次事件也被
启蒙运动的哲学家广泛讨论,启发了
神义论和崇高哲学的发展。
很多人认为动物能够预测地震,在地震之前就会逃到高处,里斯本大地震前就有人记录了这个现象,这也是欧洲首个对此现象的记录。
当时的皇室人员幸运地逃过一劫,国王约瑟一世和及其大臣在早上弥撒后就暂时离开了里斯本。约瑟一世在地震后不敢住在石墙之下,他的大臣则在市郊的阿诸打山(Hills of Ajuda)上搭建了大型的帐篷供他居住。国家顾问 Marquês de Pombal(或 Conde de Oeiras Sebastião
José de Carvalho e Melo)也在地震中幸存,且立即提出重建计划,他派人到城内灭火和移走尸体以防止
疫症爆发,他把尸体放进船只之中并于特茹河口进行海葬,而这种方法并不符合当时教会的习惯。另外,为了维持城内的秩序和防止有人趁火打劫,他也在城市附近的高处设置了很多绞刑架以作警示,但也有至少34人因此而被吊死。而军队也禁止人们离开市郊的范围,并挑选强健的人协助清理瓦砾。
国王和首相也聘请了很多建筑物和工程师进行重建,更借此机会重新规划城市,他们兴建了新的市中心、大量的广场和扩阔道路,不足一年时间,里斯本已渐恢复规模。
天谴论
耶稣会士提倡的“天谴论”并非中国的影响。事实上天谴之说是在那个时代被普遍接受的说法,在整个天主教会和社会上都被看作是当然的解释。但基督教的天谴说比中国传统的天谴说在入世方面要消极得多,有相当根本的区别。天主教的天谴说是针对所有民众的,而中国传统的天谴说(特别是
儒家)主要是针对政府的,有完全不同的意向。这次地震成了很多启蒙运动哲学家讨论的课题,也渐渐催生了
欧洲对地震的
科学研究和对自然的
科学认识,但这并不是耶稣会士,尤其是其代表Malagrida之所以会特别遭到打击的原因。他们之所以遭到打击是由当时
葡萄牙很复杂的政治经济和宗教情势造成的。
里斯本地震当时里斯本虽是全欧第四大城市,很繁荣,
葡萄牙在
欧洲却被普遍认为是个落后的国家,恰恰是这个落后的国家在大地震前后正在经历一个重要的现代国家的形成过程,这次地震成了这个过程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就是从一个比较传统的宗教贵族国家变成一个集权的现代国家。这个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就是
葡萄牙的权臣Pombal。他利用了这次地震来打击任何在他看来不利于国家集权的对手,其中特别以耶稣会为对象,因为耶稣会不仅拥有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而且和
葡萄牙的贵族甚至王家都关系密切,虽然耶稣会在道德和知识各方面都是比较突出的,尤其在后来被认为是科学的先驱,但耶稣会的影响力和实际力量在Pombal看来是对国家独裁的重要威胁。而当时其实天谴说一直在流行,尽管如此,倾向天谴说的天主教会在地震中还是扮演了最重要的救灾和重建的角色。
地震学的诞生
首相马卢除了进行重建外,还对各个堂区因地震而影响的情况进行了咨询,问题包括:
地震持续了多久? 地震后出现了多少次余震? 地震如何产生破坏? 动物的表现有否不正常?水井内有什么现象发生?
当时对这些问题的答案还存放于葡萄牙
国家档案馆。通过这些数据,现代科学家就能对这次地震进行重组。假如当时马卢没有进行咨询,人们就不能了解这次地震的经过。因为马卢是第一个对地震的经过和结果进行客观
科学描述的人,他也被认为是现代地震学的先驱。
而这次地震的成因,现代的很多科学家还在争议之中,但经过与其他涉及
隐没带和
矩震级高于9的地震比对后,专家也认为里斯本大地震是和大西洋的隐没带有关的。
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后,英国物理学家
约翰·米歇尔提出,地震中涉及的地面运动以地壳破裂产生的波的形式在地球内部传播。他估计地震期间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为每秒500米(这一数据在现代仪器测算的波速范围内 ),他认为这是由于地下水和地球“内部火灾”的相遇导致的。此外,他还确立了一种确定地震震中的方法。由于这些研究成果,米歇尔也被称为“现代
地震学的奠基人”
对哲学的影响
这次地震令里斯本这个
天主教国家的首都几乎毁于一旦,也摧毁了城内很多重要的教堂,整个18世纪,神学家和哲学家还未能解释这是否激怒神的结果。而地震也影响了很多
欧洲启蒙运动哲学家和思想家如卢梭和康德,而康德更发表了三篇文章试图解释地震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