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陔公祠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采陔公祠,堂称“斯馨堂”,俗称“复兴店”,位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庙前镇庙上村,建筑面积约4292平方米,为清代古建筑。
历史沿革
采陔公祠,建于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年),由庙前江姓十四世祖富商耀香公(字际兰,号采陔)花巨资建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采陔公祠成为江姓及众姓兴学重教的场所。老红军、无产阶级革命家江一真曾在此读私塾,红军时期在此举办过医学培训班。
2017年5月28日,成立了“采陔公祠理事会”,积极发动全体族人,踊跃捐款,筹资金16万余元,用于公祠修缮。
2021年,连城县投入资金600多万元进行修缮保护采陔公祠。
建筑格局
采陔公祠祠堂规模宏大,祠堂坐南向北,砖木结构,占地面积约4865平方米,建筑面积4311平方米,分前落“斯馨堂”和后落“聚欢堂”。由三大门楼四直(排)横屋组成,九厅十八井,规模全县罕见。前落斯馨堂由东北角的门坪、门楼、门头房、西北角茅屋,中轴线院坪、石构牌楼、下厅、上厅及南侧横屋二排、东侧横屋三排组成;后落聚欢堂由东北角的门坪、门楼、门头房、中轴线围屋、院坪、院坪东西厢房、下厅、中厅、上厅及南侧横屋三排、东侧横屋四排组成。整座建筑保存状况良好。
采陔公祠装饰精美,全大理石门牌楼,斯馨堂内门的建筑上,梁、柱、匾、斗拱、挑檐梁托与其他的装饰均采用洁白的大理石料,飞檐翘角。采陔公祠文化底蕴深厚,厅堂的联文、壁画、文章体现出诗书簪缨之家风,如:石门框和神龛对联分别为“谱牒笔花艳,台阶谏草荣”“柏府勋名光柱石,豸山世泽焕簪缨”“夙梦兆生花,摘艳薰香多慧业;成谟资破竹,经文纬武嗣芳徽”,内含南朝江淹梦笔生花和清末监察御史江春霖等江姓历史名人典故。
文物遗存
匾额
采陔公祠门前两对石柱,外石柱镌刻楹联,内石柱承接石雕“采陔公祠”匾额,其字体遒劲娟秀。匾额下方之梁托是石雕的狮子戏球,球体镂空,石狮形态各异,神形毕肖,匾额的上方及两边都是石雕花饰。
柱联
上厅镏金的“斯馨堂”堂匾。神龛两边柱联,文曰“夙梦兆生花摘艳薰香多慧业;成谟资破竹经文纬武嗣芳徽”。
上厅柱联,文曰“鸟革喜瞻新庙貌,蝉冠重振旧家声”。下厅堂左右墙壁有宣传传统文化的壁画和文字,其中宣扬孝悌一文尚清晰可识,文曰:至若父有众子,称为家督;弟有伯兄,尊曰家长。凡日用出入,事无大小,众弟子皆当咨禀焉。饮食必让,语言必顺,步趋必徐,行坐立必居下,凡以明弟道也云云。
历史文化
建造历史
采陔公祠,是江姓十四世祖江耀香(号采陔,庙前清道光廿一年(1841年)太学生,清咸丰三年(1853年)恩进士(恩贡生),其父亲是岁进士(岁贡生),其孙辈有邑庠生(县学生员,即秀才)七人,享有“父子双贡生、一门七秀才”的盛誉。)子孙为纪念其建造的祠居合一建筑。
江一真
江一真(1915~1994),连城县庙前镇庙上村人。民国十八年(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宣传员、护士、司药、医生,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五次“反围剿”和万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卫生部手术队长、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校长,晋察冀军区卫生部长,曾和白求恩大夫一起奔赴前线抢救伤员,受到白求恩大夫的称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省长、中央卫生部长、党组书记,中共河北省委第二书记,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中顾委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会常委等职。
文物价值
采陔公祠祠堂规模宏大,是闽西保存较完整的祠堂,是连城县爱国主义和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采陔公祠联文、壁画、文章体现出诗书簪缨之家风,具有较高的建筑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
保护措施
2019年10月,采陔公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采陔公祠位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庙前镇庙上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采陔公祠,路程约56.2千米,用时约49分钟。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01 12:3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筑格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