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 cǎishí quarrying 从石场开采石料头、
大理石或石板等的事务、职业或行动 1.有彩色花纹的石头;宝石。《
山海经·西山经》:“ 騩山 , 凄水 出焉,西流注於海,其中多采石。” 郭璞 注:“采石,石有采色者。” 明 李时珍 《
本草纲目·金石一·宝石》:“采石,即宝石也。”
出处
2.指 采石矶。《新唐书·文艺传中·李白》:“﹝ 李白 ﹞尝乘月与
崔宗之自 采石 至 金陵 ,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宋 辛弃疾 《西江月》词序:“ 江 行 采石 岸,戏作渔父词。”
简介
中国古代长江下游江防要地。亦名
牛渚山。位于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隅,长江东岸。北通南京,南达芜湖,采石渡口隔江与和州(今和县)横江渡相望,牛渚山为南京西南屏障,有“宁芜要塞”之称。东汉末年名将
孙策袭夺牛渚营后,设重兵驻守,始为戍兵要地。隋置牛赭圻镇。唐设采石戍。宋称采石镇。戍、镇位牛渚山上,居高临下,俯视采石渡口。牛渚山三面环水,西南麓突入江中,名采石矶(又名牛渚矶),与南京燕子矶、岳阳城陵矶合称“长江三矶”。采石矶附近,江面水势平缓,历为大江南北重要津渡。“古来江南有事,从采石渡者十之九”。隋开皇八至九年(588~589),隋将
韩擒虎率军夜渡,袭占采石,直陷建康(今江苏南京),
南朝陈亡(见
隋灭陈之战)。南宋
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帝完颜亮率师南侵,欲渡采石,进逼建康,南宋名臣
虞允文,据牛渚,扼天堑,以少胜多,大败金兵,是为历史上著名的
采石之战。元至正十五年(1355),
朱元璋为实现定鼎集庆(今南京)的宏图,令大将常遇春夺采石,占太平(今安徽
当涂),大败元军,直逼集庆。今采石为游览胜地。
2002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年5月,安徽省采石风景名胜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地理位置
采石矶
位于
马鞍山市区西南约5公里的翠螺山麓,古称牛渚矶。它和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合称“长江三矶”。以山势险峻,风光绮丽,古迹众多而列三矶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誉。采石矶突兀江中,绝壁临空,扼据大江要冲,水流湍急,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采石矶历来为江南名胜,古往今来,吸引着许多文人名士,像白居易、王安石、苏东坡、陆游、文天祥等都曾来此题诗咏唱,特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多次来采石矶游览,留下了许多有名的诗篇。
旅游资源
游人来到马鞍山市西南的唐贤街,过锁溪桥,即见平地拔起的翠螺山。山西北临大江,三面为牛渚河环抱,海拔131米,犹如一只硕大的碧螺浮在水面而得名。此山原名牛渚山,相传古有金牛在此出渚。山间林木葱绿,蔚然深秀,西麓突兀于江中的悬崖峭壁就是著名的采石矶;西北临江低凹之处,人称西大洼,北边山脊梁叫蜗牛尾,山势险峻;南麓林木葱郁,亭阁隐隐,太白楼等文物古迹均分布在这一带,最高处是翠螺峰。
太白楼面临长江,背连翠螺,浓荫簇拥,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古建筑。它与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合称为江南著名的“三楼一阁”。太白楼是为纪念我国唐代诗人李白而建造的。它初建于唐元和年间(806~820年),原名谪仙楼,距今已有1100余年历史。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建,改名为“太白楼”,亦称作“唐李公青莲祠”。历代均有修建,现存建筑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一1908年)。太白楼高18米,长34米,宽17米,采用我国传统的古建筑式样,主楼三层,一层为厅,二层为楼,三层为阁。前后分两院,前为太白楼,后为太白祠,由回廊相连,二、三楼阁檐下置郭沫若书写的“太白楼”和张恺帆书写的“谪仙楼”匾额,各具神韵,十分醒目。进门檐下两壁嵌有一块清代重修太白楼碑记和一块记载李白生平的碑文。进入大厅迎面大屏风绘有太白漫游来石图,壁上挂着太白游踪图,楼上设两尊黄杨木太白雕像,一立一半卧,还有太白手书拓本和各种版本诗集陈列,以及历代名士文人的诗篇、楹联、匾额和绘画。 太白楼西侧是广济寺。绿树掩映之中的“观音阁”是圮毁的广济寺仅剩的建筑,内供观音菩萨像。阁前左侧有一口“
赤乌井”,是采石矶最为古老的历史文物。
观光景点
广济寺
西首有蛾眉亭,亭建于北宋,已有900多年历史。亭内有数方珍贵的古碑。蛾眉亭据险而临深,凭高而望远,景色秀丽。亭前左前方临江之处,是一块平坦巨石为联璧台,此石嵌在葱郁陡峭的绝壁上,伸向江中,险峻异常。民间传说诗人李白是在这里跳江捉月,骑鲸上天的,故又称捉月台或舍身崖。
联璧台
左下侧的临江绝壁之上有燃犀亭,四方小亭简朴典雅。传说东晋将领温峤在此燃犀角照金牛水怪。亭下滔滔江水穿过
天门一泻而下,浪击峭壁,卷起千堆雪,气势壮观。亭西侧石阶下还可以看到悬空横出的巨石,上有一只50余厘米长的大脚印,传说是明初大将常遇春三打采石矶时留下的。
翠螺山
半山腰还有
李白衣冠冢,墓用青石垒砌,基高2米,直径5米,墓碑上镌“唐诗人李白衣冠冢”。四周松柏簇拥,芳草菲菲,环境幽静。
三元祠
,又称三官洞,是采石矶最大的一座天然石洞,在
蛾眉亭西侧岩下,洞傍山临江嵌在崖壁间,下落无地,如自水出,江水拍击洞边崖壁,浪花飞溅,令人眩目。洞内上下两层,洞内有洞,可通大江,环境别致,四季景色迥然各异,洞中供奉天、地、水三元水府神位。内还设有茶室。
采石风景区
是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旅游区,由采石矶片区、濮塘片区、青山片区、横山片区组成,总面积64.85平方公里,是一处以诗仙李白为灵魂,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为底蕴,以“翠螺浮大江”的山岳型自然景观为特色,以文化欣赏、自然观光和休闲为主要功能的综合型风景区。
采石风景名胜区历史悠久,文化丰富,作为“长江三矶之首”的自然景观代表采石矶和以“诗仙长眠之地”闻名的人文景观灵魂李白文化在国内均具有代表性,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有机结合,人文景观为自然景观添色,自然景观为人文景观添彩,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风景区四大片区特色各异,采石矶片区,以伟大诗人李白为灵魂,以“大江绕绝壁,草圣伴诗仙”景观为特色,以李白文化欣赏和江矶揽胜功能为主,战争文化和宗教文化欣赏功能为辅的观光游览区。濮塘片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优美的自然景观为特色,以竹景观、竹文化欣赏和休闲度假为主,革命历史教育功能为辅的休闲度假区。青山片区,以“白水绕青山,诗仙忆谢公”景观为特色的,以李白文化和谢脁文化欣赏为主,宗教文化欣赏和休闲娱乐功能为辅的观光游览区。横山片区,以自然生态景观为特色,以访古探幽、登高揽胜为主要功能,突出自然野趣与幽趣的生态旅游区。四片区类型丰富、特色各异、优势互补、结构优良,共有两大类七中类三十三小类景观,极具多样性,山水相映、人物相倚、古今相融、情景相辉。
采石风景区地形险要,向为金陵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从春秋到民国年间,这里就发生了二十余次著名的战争。采石风景区也有着丰富的宗教文化,在历史上先后出现过许多著名寺庙,有“采石虽小,七十二庙”之说。广济寺初创于三国时赤乌三年(239年),是我国最早的佛寺之一,小九华山上的地藏王庙也曾盛极一时。
2003年《采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通过国家建设部评审以来,采石风景区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景区内常住人口迁出、锁溪河综合整治、太白大道拓宽、翠螺湾景区、谪仙园景区、翠苑、延园等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使风景区文化品位和景观内涵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也扩大了风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给景区带来了游客量的逐年增长。
当前,采石风景区年接待游客量约60万人次,客源地以南京、芜湖等周边城市以及沪宁高速沿线城市为主。景区经营项目以观光门票为主,另有长江观光游船、翠螺山观光索道、锁溪河水上游乐等休闲娱乐项目,节庆活动有锁溪河龙舟竞赛、多米诺骨牌运动、小九华庙会等。风景区紧邻长江,以“长江鱼宴”为代表的地方特色餐饮文化也已渐成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