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coal mining),就是把有价值的煤炭从地下或地表分离并运离现场。
简介
煤矿床呈层状赋存,分布范围广,储量大,煤质脆、易切割破碎,开采时常伴有水、火、
瓦斯等灾害威胁,与开采其他矿藏相比,采煤技术有一些不同的特点。开采方式分
露天开采、
地下开采两类。通常采用机械化方法;少数用
水力采煤;煤的地下气化尚处于试验阶段。
自18世纪以来,随着大工业对能源日益增长的需求,煤的生产能力大幅度增长。1770~1850年英国的煤炭年产量从620万吨猛增到5000万吨以上,约占当时世界总产量的2/3,到1913年,达到2.92亿吨的历史最高水平。美国于1900年煤产量为2.45亿吨,到1947年跃增到6.24亿吨,曾在一个时期内保持世界领先地位。苏联在1916年煤产量只有3450万吨,到1940年已近1.7亿吨,自1958年以来一直保持世界第一位,从1975年起产量超过了7亿吨。中国是发现和使用煤炭最早的国家之一(见
中国古代采煤技术)。但在1949年以前,除1942年曾达到6200万吨最高历史纪录外,一般年产量只有3000万吨左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开发、建设了大批新井,改造扩建了原有矿井,使煤矿生产能力迅速提高,1983年初全国统一分配的煤矿552个,年产1000万吨以上的矿区有10个,原煤产量超过了7亿吨。
过程
采煤过程
无论
露天开采还是
地下开采,都须首先进行地质勘探,查明含煤地层的分布范围、可采层数、层厚、倾角、储量,以及地质构造、自燃倾向、水、
瓦斯等赋存状况和开采条件,然后合理规划矿区的建设规模、矿井数目、产量和建设顺序。根据
矿区总体设计和矿井设计,逐一建设后移交生产。露天开采包括剥离和采煤作业。首先剥去
上覆岩层,使
煤层敞露,然后开采(见
露天采矿方法)。地下开采则需开凿一系列井巷(包括岩巷和
煤巷),进入地下煤层,然后进行采煤(见
地下采煤方法)。 采区是井下生产的基本单元,矿山开拓和
采区巷道布置是井下开采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区内布置一系列巷道和若干
回采工作面,建成从工作面到井下
大巷的运输、通风、供电、压气、煤仓等生产系统。视煤层赋存条件,可在单一煤层中布置采区,或在几个相邻煤层中联合布置采区。为维持矿井持续生产,在回采的同时,需及时进行开拓工作和准备新采区,形成新工作面。此外,还要布置联通井下各采区的开拓井巷,形成全矿性的井下生产系统(见采区巷道布置)。
通过井下运输系统,将采出的煤和
矸石运到地面,把人员、材料、装备从地面运到井下工作地点。
矿井通风系统不断供给井下新鲜空气,利用各种通风结构设施,迫使风流到达井下每个作业点,供井下人员呼吸、降温及稀释
瓦斯等有害气体;
乏风通过
回风井巷排出地面(见矿井通风、
矿内空气、
矿井热害)。井下各工作地点所需的电力、压气动力、防尘等安全措施及用水,分别以专用管线,从地面变电站、压风机房以及贮水池输送到井下去(见
矿山动力供应、
矿山供电系统);井下涌水则需在井底设集中
水仓、水泵房,通过排水管排到地面(见
矿山排水);充填、井下防火等特需的充填材料、泥浆须另设专用的设备和输送系统。
露天开采须增设剥离、排土、堆土装备,以及相应容量的
排土场;采深不大时,无需通风措施。
采煤机械
从国内煤机竞争态势来看,我国煤机制造企业受计划经济时代影响发展缓慢,不仅技术水平较低,而且产品单一。虽然近年技术提升很快,但是与国外煤机巨头相比,我国煤机装备整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仍然不强,缺乏行业的顶尖品牌,在资金实力和技术研发能力上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段差距,在
露天煤矿采掘设备的生产方面与国外差距较大,大而不强是我国煤机行业当前的真实写照。这就加重了我们采煤的成本,以及加大采煤中存在的风险。
国内煤机行业的兼并重组对于采煤行业还是有一定意义的,国内采煤机械的发展对提高采煤行业的效率有重要意义。
技术发展
地下采煤 生产的发展,推动了采煤技术的进步,18世纪以来,地下采煤技术经历过两个发展阶段:
①第一个发展阶段 18世纪肇始于英国,使采煤从手工生产过渡到单一生产工序的机械化生产。首先以蒸汽为动力的
提升绞车、水泵、扇风机,取代了辘轳提升、水斗戽水和自然通风。20世纪初到40年代后期,陆续出现了
风镐、
电钻、
凿岩机、
链板输送机、气动
装岩机、电动
装载机、
带式输送机、自动卸载
矿车等采掘设备和大功率的电动
绞车、水泵、扇风机等技术装备,但采掘工作面仍以使用电钻的爆破落煤技术和凿岩机为主。中国自1875年起,相继建立了基隆、开平两个煤矿,实现了矿井提升、矿井通风、排水等几个主要辅助生产工序的机械化作业,这是中国近代采煤工业的开始。
②第二个发展阶段 采掘工作面从单一生产工序的机械化,发展为全部工序的综合机械化。20世纪40年代后期至50年代,英国、苏联分别研制出用于地下长壁工作面的联合
采煤机,可同时完成落煤、装煤两道繁重工序的作业。与摩擦式或液压式单体支柱,以及稍后研制出的可弯曲输送机一起,构成了配套的普通机械化采煤设备(即普通采煤机组)。至60年代初,液压自移支架取代了单体支柱,构成了综合采煤机组,从而使工作面生产的采煤、装煤、运煤、支护、
采空区处理等所有工序,实现了连续、协调一致的综合机械化。到1982年,采煤综合机械化程度:联邦德国为98%,英国为92%,苏联为67%,波兰为77.8%。
矿井生产的日趋集中,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推动了
矿井运输、矿井提升等环节的进一步技术改造。一些装备正朝着大型、强力、高速的方向发展。已出现了2000吨/时的钢芯
强力带式输送机,35吨的提升
罐笼,有效载重达50吨的
箕斗,以及每秒供风量为300米3的扇风机等。 在地下采煤方法方面,世界上大多数产煤国家采用
长壁工作面采煤法(见
壁式采煤法)。美国由于煤层平缓,顶板坚硬,适宜用
连续采煤机开采,主要用工作面短的房柱法采煤(见
柱式采煤法),效率高,但煤炭损失多。
露天采煤 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勺斗容积为3~4米3的动力铲和以铁道或汽车配合使用的采、装、运设备,20世纪30年代,在软岩露天矿发展了能力大、效率高的连续开采新工艺,50年代得到推广。60年代以来,露天采煤规模、技术装备发展迅速,各种工艺方式都已形成配套的设备组合和系列,单机设备能力不断提高,并陆续出现了容量更大、生产能力更高的超重型装备:斗容137米3、卸载半径近100米的机械铲;斗容168米3、卸载半径为180米,并已用电子计算机监控的
吊斗铲;日产20余万米3的轮斗铲;载重达200~350吨系列的自翻车和
自卸汽车;以及带宽3.6米,最长作业线98.65公里,最大生产能力每小时达48000米3的
带式输送机等。系统工程和
电子计算技术开始用于露天矿的单机控制、系统监控、全矿以至全公司的组织管理,使全世界露天采煤占全部煤产量的百分比,由60年代的30%提高到1980年的40%,苏联为32.6%,美国达55.3%,中国也正在大力发展露天采煤。 采
采煤力学理论
岩石力学 和地压控制理论一起,是指导采煤生产的重要理论基础。随着开采引起的围岩
岩体中应力重新分布,使围岩、煤体和各种人工支撑物产生变形、塌落、破坏、地表发生沉降等力学现象,直接影响井下巷道和地表建筑物的稳定与作业安全。19世纪后期,已有人试图运用简单的力学定理,建立各种假说,来解释一些地压现象。
20世纪30年代开始了以
连续介质力学为理论基础的研究。随后,又开展了视岩体为
连续介质各向异性体的研究,50年代后,开展了视岩体为非连续介质的弱面体研究、
有限元法研究和极限平衡条件研究等。与此同时,相似材料模拟、
光弹性模拟、数学模拟等各种研究方法和声、光、电学仪器设备等实验手段也获得了显著进展(见
地压观测)。这些研究工作为更好地解决工作面支架设计、巷道维护、
三下采煤以及具有
冲击地压、煤、岩与
瓦斯突出危险煤层的开采等各种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系统工程学 在煤矿开采应用方面的研究也取得显著进展。首先在
露天开采中应用,目前已扩展到
地下开采,但都还处于初期阶段。煤炭生产是个复杂的大系统,它是由采煤、掘进、运输、提升、通风、排水、动力供应、地面生产系统等许多生产环节组成的,各环节间具有独立性,在工艺技术上、材料上、动力上、信息上又具有相关性,在整体上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运用运筹学、
电子计算机等工具,对大系统的要素、组织结构、信息交换和反馈控制等进行分析研究,达到最优设计、
最优控制和最优管理的目标,保证产量或
成本费用最低,
技术经济指标最好(见
计算机在采矿工业中的应用)。
矿山地压及其控制,系统工程在采煤中的应用,以及其他有关学科理论研究上的进展,已促使煤矿设计、生产管理更好地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采煤学科的内容和体系进入了大幅度更新期。
前景展望
煤矿开采技术,无论露天或地下,在目前已达到的高度机械化基础上,正朝着生产过程的遥控、自动化方向发展。通过改进综采设备的设计、选型、材质、制造工艺、检验方法和维修制度,将提高其生产能力和
设备利用率。同时,在矿井提升、 运输、 排水、通风、瓦斯监控等许多环节,将实现自动化、遥控。地下和
露天煤矿都将实现电子计算机集中自动管理监控。有的国家已将机器人试用于井下
回采工作面。
水力采煤法如能在资源回收、
煤泥处理、辅助运输、通风系统等技术环节上,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也将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开采技术。
采煤相关民谣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穷奔矿山,富奔口岸。
山上煤山路角弯,煤山流水响潺潺。
荒山野鸟般般叫,叫得穷人心胆寒。
人穷别把煤矿奔,到了煤矿死山间。
矿主不养爷,自有养爷处,实在没活路,爷去当八路。
不立规矩不成方圆,不守规章不保安全。
采煤有保证,掘进必先行。
若要出煤炭,抓好风、运、电。
井下的风,矿工的命。
采厚丢薄要不得, 厚薄开采要搭配。
不怕生产任务重,就怕采掘不均衡。
割煤先洒水,湿润无煤尘。
打眼放炮甩大锹,不如综机割一刀。
敲帮问顶查险情,安全作业有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