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
厦门大学下属的实验室
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简称工程实验室)是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8年6月批准设立(发改办高技<2008>1427号),依托厦门大学催化化学雄厚的人才、技术与实验设备优势,整合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业催化博士点的相关研发资源进行建设。
实验室信息
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围绕煤(天然气)基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技术,以绿色催化剂和清洁制备工艺为研究重点,开展新型纳米催化功能材料的制备和应用、合成气制甲醇低碳醇高效新型系列催化剂、“一次性通过”合成工艺以及一步法合成二甲醚浆态床先进反应器等研究,增强能源化工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突破绿色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先进反应器研制等关键技术,促进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创新成果的应用;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培养高水平工程技术研究和开发人才等。
工程实验室以“面向行业重大需求,引领行业技术发展”为宗旨,采用“国家和厦门发改委主办,厦门大学支持,相对独立运行”的体制,实行“产业引导,自主创新,开放运行,科学评价,效益优先”的运行机制。
工程实验室现设有甲醇低碳醇合成、醚酯合成与转化、水煤气变换与净化、先进催化材料、催化工艺与工程等5个实验室,以及一个公共测试平台。现有实验室面积约3000平方米,已规划建设5000平方米研发大楼,总投资约5000万元。
始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的厦门大学催化化学团队,在创建人蔡启瑞教授的带领下,根据我国的资源特点,长期来一直从事燃料化工催化科技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蔡启瑞教授就曾多次通过全国政协提案,建议:“我国尽可绕过工业化国家燃化工业数十年来过分依靠石油为原料的老路,而及时径走油(气)、煤并举,燃、化结合,优化和洁净利用我国化石燃料资源的途径;为综合洁净利用我国最大的矿物资源—煤,建议发展煤集成气化联合循环发电、高效联产甲醇等;发展适合国情的甲醇汽车和甲醇燃料电池,分二步实现绿色能源和绿色汽车政策;发展甲醇/二甲醚制乙烯、乙二醇等新技术”。 1998年蔡启瑞院士还作为中科院化学学部“绿色化学与技术”咨询组的6名成员之一,参与中科院向国务院提交该咨询报告的工作。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厦门大学催化化学团队围绕煤/天然气基合成气催化转化做了大量研发工作,先后主持承担“七五”和“八五”期间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C1-化学基础研究》和《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优化利用的催化基础》,以及“九五”、“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国家能源化工973项目等的研究任务。在天然气的催化转化和合成气制甲醇、乙醇和低碳醇等重要能源化工过程用催化剂的设计、研制和作用机理研究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或进展;发表研究论文800多篇,中国发明专利30多项,并获3项上面提及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和近20项省部委级科技进步奖。在醇醚酯高效催化合成用的新催化剂的研究和新过程的开发方面,具有较厚实的工作积累、并显示出在国内居领先态势的自主创新能力;已经形成一支老中青结合、实力雄厚(包括2名中科院院士和若干名资深教授,每年招收20~3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的研发队伍,可共享挂靠该校的“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资源,并已研发出一批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自主创新成果。 在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和能源安全形势日趋严峻的新形势下,国家正着手调整、优化能源发展战略,下大决心、高投入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化工产业体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家发改委于2008年6月正式批准依托厦门大学建设“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工程实验室是国家级科技研发平台,也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国家工程实验室依托厦门大学,围绕醇醚酯(近期主要包括甲醇、低碳醇、二甲醚、碳酸二甲酯等)的化工清洁生产技术,以绿色催化剂和清洁制备工艺以及先进催化功能材料为研发重点,建立有效的产学研合作体系,针对煤(或天然气、生物质)基燃料化工行业急需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开展应用研究、工业开发、设计验证、标准研究、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技术推广和服务等工作,使工程实验室成为国内先进的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科技创新的研发实验平台和应用研究成果向工程技术转化的基地,为进一步提升煤(或天然气、生物质)基醇醚酯燃料化工行业的整体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行业技术进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国家工程实验室注重自主创新研究和创新研发成果向工业应用转化。批建2年来,该实验室“边建设、边运行”,积极承担国家技术攻关项目,与包括:“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大唐国际”、“新疆库车新成”、“重庆紫光”、“江苏煤化院”、“山东联盟”、“烟台万华”、“四川亚连”、“上海浦景”、“三明化工”等国内化工行业相关主流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取得较好成效。其中包括,自主研发出“由甲醇和硫化氢合成甲硫醇用的X327型和X329型催化剂”、并于2010年6月在“重庆紫光”一次试用成功;利用自行研发的原创技术,联合“新疆库车新成”和“江苏煤化院”在新疆库车建成产能达“5~10吨/年”多壁碳纳米管的生产装置、并于2010年10~11月一次试车成功;合成气高选择性制低碳醇用AK610和AK650催化剂和二氧化碳加氢高效制甲醇用AK910催化剂均已进入工厂侧流试验准备阶段;草酸二甲酯 (DMO) 加氢制乙二醇 (EG) 无铬铜基催化剂、草酸酯高选择性加氢制乙醇酸甲酯 (MG) 负载型银基催化剂、山梨醇加氢制化工醇用Ni基催化剂、富氢气体中低浓度CO的选择性催化消除用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合成气高选择性转化制碳氢化合物用的负载型Ru催化剂、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用高活性高稳定性钴基催化剂、以及纤维素选择催化转化和生物柴油生产工艺的优化和绿色化等项目,研发进展情况良好(均达到或超过预期)。 依托厦门大学建设“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是国家对我校催化化学化工研发团队的信任,为我们提供更大、更高的研发平台,这将大大促进我校在能源化学化工催化领域的应用研究和工业开发工作的发展。
在研课题
横向课题
◇新型低温高性能甲醇合成催化剂的研究开发
◇由甲醇和硫化氢合成甲硫醇催化剂的研究开发
◇手性苯丙醇等八种手性芳香醇的实验室扩大试验
◇新手性催化体系的开发和在中试合成(R)-苯丙醇等八种手性芳香醇中的应用
多壁碳纳米管的应用开发
◇不对称加氢合成药物中间EBH
◇山梨醇氢解制化工醇催化剂的筛选及工艺优化
左旋肉碱的合成
纵向课题
◇用于控制CO的高效稳定纳米催化材料的研发
◇CO加氢制低碳醇醚等高效纳米催化材料的研发
◇化石资源转化用新型高效纳米催化材料与结构研究
◇载体纳米特性对催化性能影响及作用机理的研究
◇缓冲性离子液体及其对非水催化体系调控作用的研究
◇以氧化为氧化剂的醇和胺绿色选择氧化多相催化基础研究
◇天然气及合成气高效催化转化的基础研究
◇催化过程的微观机制和反应中间体鉴定
科研团队
甲醇低碳醇合成实验室
张鸿斌;林国栋;李海燕;董鑫;周金梅;梁雪莲;刘志铭;谢建榕
醚酯合成与转化实验室
袁友珠;杨乐夫;林海强;段新平
方维平;杨意泉;连奕新
先进催化材料实验室
万惠霖;王野;翁维正;张庆红;邓卫平
催化工程与工艺实验室
陈秉辉;汤培平
公共测试平台
张先华
组织机构设置
参考资料
科研团队.厦门大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18 08:26
目录
概述
实验室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