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井哈尼族乡,隶属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处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东南部,东靠
发展河哈尼族乡,南接惠民乡,西与
东回镇、
糯福乡为邻,北与
勐朗镇接壤,行政区域面积381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酒井哈尼族乡户籍人口为13378人。
历史沿革
清代时期,设土司酒房土总。
民国前期,属澜沧县第一区,后期改为酒井乡。
1949年—1968年,设酒井区政府。
1969年,改为卫东公社。
1972年,改名酒井公社。
1984年,复为酒井区。
1988年,撤区改酒井哈尼族乡。
行政区划
2011年末,酒井哈尼族乡辖4个行政村:酒房、岩因、勐根、税房,下设65个村民小组,有57个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酒井哈尼族乡辖1个社区、4个行政村:勐根茶场社区、酒房村、岩因村、税房村、勐根村,乡人民政府驻酒房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酒井哈尼族乡地处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东南部,东靠
发展河哈尼族乡,南接惠民乡,西与
东回镇、
糯福乡为邻,北与
勐朗镇接壤,行政区域面积38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酒井哈尼族乡地处横断山脉怒山山系南段,大部为山区地貌,地势北部高,南部稍低。境内最高点位于帕令黑山,海拔2360米;最低点位于酒井乡、惠民乡和糯福乡交界处的南朗河,海拔900米。
气候
酒井哈尼族乡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不明显,只有雨、旱季之分。多年平均气温18.4℃,1月平均气温13.6℃,极端最低气温2.3℃(2011年1月3日);7月平均气温21.3℃,极端最高气温32.8℃(2010年5月7日)。最低月均气温7.0℃(2011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29.5℃(2010年4月)。年平均气温18.1℃。生长期年平均320天,无霜期年平均343天,最长达355天,最短为30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020.6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743.2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77.2天。极端年最大雨量2130.5毫米(1983年),极端年最少雨量1386.9毫米(2010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10月,7月最多。
水文
酒井哈尼族乡境内主要河道有二级河流南利河,长15千米;三级河流南朗河,长25千米;四级河流南丙河,长34千米。河流总长74千米。河网密度0.90千米/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1.031亿立方米。境内最大河流为南丙河,长34千米,流域面积110平方千米,年均流量4立方米/秒。
自然灾害
酒井哈尼族乡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山体滑坡等。2009年洪涝灾害,造成受灾人口0.4万人,农作物受灾0.5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20万元。
土地资源
2011年,酒井哈尼族乡有耕地面积4.9万亩,其中水田面积9000亩,旱地面积4万亩。
人口
2011年末,酒井哈尼族乡辖区总人口14155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72人,城镇化率8.3%。另有流动人口225人。总人口中,男性7367人,占52%;女性6788人,占48%;14岁以下1991人,占14.1%;15—64岁11108人,占78.4%;65岁以上1056人,占7.5。总人口中,以哈尼族为主,达6467人,占45.7%;另有拉祜、傣、汉、彝等8个民族,共7688人,占54.3%。2011年,人口出生率8.17‰,人口死亡率5.74‰,人口自然增长率2.4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2.6人。
2017年末,酒井哈尼族乡常住人口为14065人。
截至2019年末,酒井哈尼族乡户籍人口为13378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酒井哈尼族乡完成财政总收入795.6万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6.7万元,比上年增长51.9%。
2019年,酒井哈尼族乡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个。
农业
2011年,酒井哈尼族乡实现农业总产值5013万元。
酒井哈尼族乡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6590吨,其中稻谷4500吨,玉米2090吨。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甘蔗、蔬菜等。2011年,茶园面积2.2万亩,产量214吨;甘蔗种植面积1.2万亩,产量3814吨;蔬菜种植面积1396亩,产量878.1吨。
酒井哈尼族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9237头,年末存栏6200头;牛饲养量4463头,年末存栏3583头;家禽饲养量6.9万羽,上市家禽3.4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580.4吨,其中猪肉311.4吨,牛肉99.1吨,家禽肉169.9吨;禽蛋3吨;畜牧业总产值1145万元。
商业
2011年末,酒井哈尼族乡有商业网点42个,职工122人。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11万元,比上年增长7.5%;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3160万元,比上年增长7%。
金融业
2011年末,酒井哈尼族乡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654万元,比上年增长2.7%;各项贷款余额1886万元,比上年下降5.1%。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酒井哈尼族乡有小学5所,在校生993人,专任教师6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60人,专任教师2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324万元,比上年增长2.2%。
科学技术
2011年末,酒井哈尼族乡有技术开发机构5个。各类科技人才32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25人,经营管理人才35人,技能人才20人,农村实用人才140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酒井哈尼族乡有乡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4个;各类图书室4个,藏书2万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牡帕密帕》保护传承基地1个。文化行业从业人员8人,占全县社会从业人员的0.32%。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98户,电视覆盖率达80%以上。
2011年末,体育场所5处。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8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2%。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酒井哈尼族乡有乡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4个;病床15张。专业卫生人员22人。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1634人,参合率95.7%。2011年,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8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4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2620人,参合率达98.48%。居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75岁,其中男性70岁,女性74岁;孕产妇死亡率为零,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2.8‰、5.9‰、10.3‰。
社会保障
2011年,酒井哈尼族乡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46户,人数582人,支出150.8万元,比上年增长18%,月人均202元,比上年增长23%;城市医疗救助2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500人次,共支出5.2万元,比上年增长16.3%;城市生活无着人员救助10人次,支出1.3万元,比上年增长17%。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813户,人数5100人,支出559.2万元,比上年增长2.6%,月人均94元,比上年增长3.2%;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47人,支出18.3万元,比上年增长14.1%;农村医疗救助5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300人次,共支出8.6万元,比上年增长13.6%;农村临时救济9人次,支出1.1万元,比上年增长12%。自然灾害受灾人口130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600亩,直接经济损失33.3万元,救灾支出12.3万元,比上年增长21%。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6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5.6万元,比上年增长18.7%。社会福利费3.6万元,比上年增长10.3%;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3张,收养3人。
邮政电信
2011年末,酒井哈尼族乡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45千米,投递点4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2000件,征订报纸150份、期刊100册。电信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90户,比上年增加2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4.5%;移动电话用户200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24%,光缆线路总长50千米,主干电缆25千米。互联网端口总数40个,宽带接入用户80户,比上年增加20户。
交通运输
2011年,酒井哈尼族乡境内214国道从南到北23千米。县乡公路13千米;乡村公路160千米;日发一次县乡客运班车,日客运量40人次。
历史文化
清朝末年,此地善煮酒,酒业兴旺,名扬四方,当时人们称此地酒如井水,常流不息,故得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