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汉字
鄢,汉语二级字,读作鄢(yān),其本意为古邑名。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广韵》《韵会》於乾切《集韵》於虔切《正韵》因肩切,𠀤音焉。《说文》南郡县名。
又《广韵》《韵会》《正韵》於幰切《集韵》隐幰切,𠀤音偃。地名。在郑。
又《广韵》《集韵》𠀤於建切,音堰。地名,在楚。 《字汇补》《路史·国名纪》:鄢地有三,楚之鄢都,襄阳之宜城也。郑伯克段于鄢,开封之鄢陵也。若穆叔如莒及鄢陵,则沂之安陵也。《正字通》荆州之鄢音焉,鄢城之鄢音偃,《汉·地志》作𨻳。《集韵》作傿,非。
又姓。
说文解字
【卷六】【邑部】鄢
南郡县。孝惠三年改名宜城。从邑焉声。於乾切
说文解字注
(鄢)南郡县。孝惠三年改名宜城。南郡宜城、二志同。前志曰。宜城、故鄢。惠帝三年更名。按今湖北襄阳府宜城县县西南九里故鄢城、亦谓之宜城废县是也。左传昭十三年。王沿夏。将欲入鄢。杜曰。夏、汉别名。顺流为沿。顺汉水南至鄢也。秦昭襄王卄八年。白起攻楚取鄢邓。二十九年。白起攻楚取郢为南郡。高诱曰。秦兵出武关则临鄢。下黔中则临郢也。从邑。焉声。於乾切。十四部。按释文於建反。又於晩反。又按春秋经传郑伯克段于鄢、晋及楚郑战于鄢陵、说者谓颍川郡地也。前志作傿陵。
参考资料
.汉典.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01 16:48
目录
概述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