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王
中国古代王爵
郯王,中国古代王爵。历朝可考者8人,其中最出名的是唐朝奉天皇帝李琮。
唐朝郯王
李恽
李恽(?― 674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七子,唐高宗李治异母兄,母王氏。
贞观五年(631年),与其他兄弟同时受封为郯王,贞观八年(634年),任洺州刺史。贞观十年(636年),改封蒋王,任安州都督,赐实封八百户。649年,唐高宗继位加实封满千户。永徽三年(652年),徙任梁州都督。
时李恽在安州,多造器用服玩,到了将离任时,有递车四百辆。州县不堪其劳,有司上奏弹劾,唐太宗特宽宥不问。后历任遂州刺史、相州刺史。674年,转箕州刺史。录事参军张君彻诬告李恽谋反,高宗派使者调查,李恽惶遽自杀。唐高宗知道实情后,斩张君彻,追赠李恽司空、荆州大都督,陪葬昭陵
李琮
李琮(?-752年),原名李嗣直,唐玄宗李隆基长子,母为刘华妃景云元年,以皇孙封许昌郡王。
先天元年,唐玄宗即位,晋封郯王。开元四年,遥领安西大都护兼安抚河东关内陇右诸藩大使,改封庆王,改名李潭。十五年,遥领凉州都督兼河西诸军节度大使。二十一年,授太子太师,赐名李琮。二十四年,进位司徒
天宝元年,兼太原牧。十一载五月,薨,追谥为靖德太子。唐肃宗即位后,追谥奉天皇帝,妃窦氏为恭应皇后,备礼改葬于华清宫以北的齐陵。
李经
李经,本名李涣,唐顺宗李诵次子,母张昭训。贞元四年,封建康郡王。贞元二十一年,进郯王。王二十九年,太和八年薨。
五代郯王
石重裔
公元936年,石敬瑭谋反。他的儿子皇城副使石重裔听说后,躲藏在民间市井中。七月戊初二,石重裔被捕杀,而把藏匿他的人家全族杀害。
石敬瑭登基后追封石重裔为郯王,赠太保,再赠太傅。石重贵登基后,再赠太师。
石重允
石重允,本名石重胤。史书避赵匡胤讳,改之。石敬瑭的养子,封郯王。
剡王重允。(案:郯王以下诸王传,《永乐大典》原阙。《欧阳史》云:重允,高祖弟也,亦不知其为亲疏,然高祖爱之,养以为子,故于名加“重”而下齿诸子。《通鉴·齐王纪》:高帝少弟重允早卒。)
郭侗
郭侗,后周太祖郭威之子,初名青哥。郭威造反时,他被后汉隐帝所杀。郭威登基之后,诏赠太尉,赐名郭侗。显德四年,后周世宗柴荣追封他为郯王。
宋朝郯王
赵宗惠
赵宗惠,宋朝宗室,汉恭宪王赵元佐之孙,平阳郡王赵允升之子。封魏国公,寻以旁支黜。终武昌军节度观察留后、江夏郡王,赠郯王。
元朝郯王
孛儿只斤·彻彻秃
孛儿只斤·彻彻秃(齐齐克图?-1339年),元朝卫王完泽之子,玉龙答失之孙,元宪宗蒙哥之曾孙。至顺二年(1331年)由武宁王进封郯王,封地在今山东省境内,为金印兽纽王。
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奉命总兵北边。当年十二月,封武宁王,赐驼纽金印。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二月,进封郯王,换兽纽金印。三年十月,元宁宗以淮安路宁海为之朐山、赣榆、沐阳三县为彻彻秃食邑,徙镇辽阳。元惠宗至元二年(1336年),以江南太平路户钞益彻彻秃岁赐。三年,又以完者帖木几位下苏州水田二百顷赐之。
彻彻秃在京城大都享有广泛威信,在南方儒士当中的地位也很高,这是因为他有一段时间曾在府邸内任用一名南方学者夏侯尚元,并且十分尊重这位学者的建议。
元惠宗年间,彻彻秃在蒙古草原指挥军队,元惠宗至元四年(1338年),彻彻秃入朝,丞相伯颜(蔑儿乞氏)为子请婚,彻彻秃不从。伯颜怒,与知枢密院事者延不花,谋构祸反于彻彻秃。1339年,伯颜使人劝说昌王实蓝朵儿只,告郯王谋反。当时彻彻秃在和林,被征下枢密院狱,鞫其家怒,无证验。1339年十二月,伯颜矫诏杀彻彻秃于光熙门外。
公元1340年七月,元惠宗下诏天下雪郯王之冤,遣使致奠,复爵邑,还其资产于子孙。
彻彻秃后裔
公元1340年,彻彻秃被平反,封爵和封邑都被恢复了,在之后元朝的30多年,没有记载彻彻秃的后代谁封郯王。
《明史》记载:洪武三年,徐达和元朝名将王保保沈儿峪殊死对战(沈儿峪之战),最终徐达大破王保保。擒郯王、文济王及国公、平章以下文武僚属千八百六十余人,将士八万四千五百余人,马驼杂畜以巨万计。王保保仅挟妻子数人奔和林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23 22:12
目录
概述
唐朝郯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