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礼和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主编
郭礼和,分子细胞生物学家、免疫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1-2000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所长。
个人简介
1940年1月生,著名分子生物学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4年毕业于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现上海大学)生物物理化学系。1968年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生物化学研究生毕业,同年留所从事研究工作,后担任原中国科学院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所长。
郭礼和教授几十年来主要从事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领域研究工作,作为主要负责人和参与者的“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合成”研究工作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他参与的“家兔个体表达系统研究”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他主持的“人生长激素基因工程研究”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他负责的“DNA化学合成及试剂及研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郭礼和教授曾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中国科学院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现上海大学)、华东化工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校聘为兼职教授。现为美国纽约科学院成员,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成员。现任上海市政协常委,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上海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中国遗传学会理事。
个人履历
1. 基本信息
郭礼和 分子细胞生物学家、免疫学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40年1月出生于上海。
1964年本科毕业于上海科学技术大学(上海大学前身)生物物理化学系理化细胞专业,1968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前身)生化细胞学专业。
九三学社成员。
2. 工作经历
1968年研究生毕业后留在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从事核酸化学和酶促合成研究工作(酵母丙氨酸tRNA人工合成),并担任该项研究主要负责人之一。后于1980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吴瑞实验室工作,主要对重组DNA技术进行改进和完善,尤其建立了DNA在质粒上直接进行双链测序,改变了当时流行的单链DNA测序法,这为后来的DNA自动测序仪和基因组计划研究发展奠定了基础。1983年回国后开展了“人胰岛素基因工程”、“人生长激素(hGH)基因工程”、“青霉素酰化酶蛋白质工程”和“转基因兔”等研究;1986-1987年在美国贝勒医学院进行“神经递质转运蛋白基因”合作研究;1991年赴香港协助建立“香港生物技术研究院”(HKIB),同时继续进行“神经递质转运蛋白基因”合作研究;1993年之后相继开展“异种器官移植”、“人源抗体转基因鼠”、“重组染色体与基因组工程”、“神经药物筛选”、“干细胞与羊膜细胞”和“肿瘤免疫”等项目研究。1991-2000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所长。2000年研究机构调整后,工作于整合后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3. 主要学术兼职
现任国家科技部973计划咨询组专家、国家SFDA新药评审专家、《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主编。
曾被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和第三军医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校聘为兼职或名誉教授。
原任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遗传学会理事、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副会长、CELRESEACH编委等职。
成就及荣誉
1983年 上海市劳动模范
1989年 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
1990年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家兔个体表达系统的建立》
1991年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人生长激素基因工程微生物表达系统实验室研究成果》
1993年 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三等奖 《DNA化学合成试剂的研制与应用》
1994年 国家人事部 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
1995年 上海市科技精英
1996年 国家科委等三委一部 “八五”国家科技攻关先进工作者
2000年 上海医学科技奖 二等奖《儿童青少年糖尿病防治研究》
主要学术成就
在干细胞研究领域有诸多建树
在国内较早开展干细胞研究,尤其在羊膜干细胞研究领域已经开展了十余年的研究。证明羊膜上皮细胞不仅具有胚胎干细胞特性,而且是除神经干细胞之外已发现的最好的神经前体细胞,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神经损伤性疾病临床治疗有着不可估量的前景。研究证明羊膜上皮细胞不仅能作为干细胞来治疗需要修复的疾病,同时也能用于炎症、组织纤维化、过敏性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等疾病的治疗,包括防止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以及增强移植物的免疫耐受等功能。本项研究已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5项,已获授权2项。研究正向临床方向推进,和医院合作开展临床试验,在某些疾病治疗方面已获得明显疗效。
重组人生长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 rhGH)产业化研究
1985年主持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生长激素基因工程”,领导“人生长激素基因工程”项目组完成了从实验室研究到rhGH产业化的整个过程。重组人生长素(rhGH)基因工程实验室阶段研究成果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80立升发酵罐中试工艺》通过上海市科委、上海市经委组织的验收,重组人生长素(rhGH)获国家卫生部颁发《新药证书》,拥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随后又持续对rhGH的新剂型、新配方展开研究,在治疗小儿垂体性侏儒症、抗衰老、护肤美容等领域的应用中都取得良好效果,申请并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一项。
人工全合成酵母丙氨酸tRNA
作为此项工作的发起者、组织者、领导者之一,此项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陈嘉庚等奖项。。
创立了质粒上双向DNA测序法
可以双向测定克隆在多克隆位点内的任意DNA序列,为后来的DNA自动测序仪和“基因组计划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生命科学发展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在国内最早(1985年)开展转基因动物研究
在国家立项的重大科研“个体表达系统”项目下,开展了转基因兔的研究。该研究成果在1990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异种器官移植与移植免疫
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列为重大基础理论研究项目和国家科技部列为“863项目”,共发表了十余篇SCI论文。
人源抗体转基因鼠研究
在中科院和上海市科委的重点项目支持下,完成了染色体的打靶、人源染色体库的构建、人源免疫球蛋白轻链染色体片段合成、嵌合体鼠的构建等研究工作,为最终完成“人源抗体转基因鼠”做好了技术准备工作。
神经递质转运蛋白研究领域在国际上产生一定影响
此项研究工作在国际上起步较早,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各种神经递质的转运蛋白,发表SCI论文40余篇,申请了十余项国内外专利。
社会职务
作为科技界的代表,自一九八六年起,连续担任上海市第六、七、八、九、十届政协委员。一九九二年担任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委员。一九九七年担任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常委。一九九八年担任上海市第九届政协常委,二零零三年连任上海市第十届政协常委。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02 08:59
目录
概述
个人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