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伍士,籍贯
山西。《
沂蒙颂》让沂蒙红嫂的原型
祖秀莲家喻户晓,但她救护的山东纵队司令部侦察参谋郭伍士19年认母报恩的事迹却鲜为人知。
红嫂救护郭伍士
根据
刘知侠同名小说改编的京剧《红嫂》(又名《
红云岗》)和后来的舞剧《沂蒙颂》让沂蒙红嫂的原型祖秀莲家喻户晓,但她救护的山东纵队司令部侦察参谋郭伍士19年认母报恩的事迹却鲜为人知。
忠孝两全
1947年,郭伍士从部队复员,被安置在
沂南县隋家店村,但他对舍命救他的大娘始终念念不忘。
在旧社会,妇女大多没有名字,祖秀莲这个名字是张恒军后来给取的,当时郭伍士只知道自己的救命恩人是张大娘,可群山阻隔,人海茫茫,找到这位张大娘谈何容易。
好喝酒的郭伍士想起了卖酒寻母的法子,他找人做了一副小挑子,一头挂上烧酒、一头挂上一盆狗肉,就在沂蒙山里转悠。
郭伍士具体哪一天开始寻母,已经无人知晓;寻母花了几年时间,也无人知晓。但是院东头镇,几个村子里的老人,依然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经常出现一个操着山西口音的卖酒汉子的身影。这个人就是郭伍士。郭伍士是山西大同人。他一边沟沟坎坎地叫卖,一边逢人就打听一个叫张大娘的人。有时还闹出笑话,因为叫张大娘的太多了。郭伍士就结识了好几个张大娘。
三转悠两转悠,他来到了西墙峪、南墙峪,这些地方都似曾相识,但又不太像。有一天,他走累了,走到了
桃棵子村,看到一道一道石头垒砌的荒堑,看到沟里流着的水,他突然感到钻心地疼,这个地方拨动了他的敏感神经。
这就是自己受伤的地方。
郭伍士腹上的伤疤近一尺多长。每逢阴天下雨就疼。有一年腿也疼得厉害,到医院去检查,结果从大腿上取出了一颗完整的弹头。这弹头从身体哪个部位打进去的已经记不清了。
抚摸着身边这些山石,他一点点记起来,就是在山沟里,身中了7弹。
记忆一点点恢复,救他的慈祥母亲的面容,一点点清晰起来:圆脸,富态,微笑,头发一丝不乱,土布浅蓝褂子……他扔下酒担,蹲在桃棵子村的山路上,心如刀绞。那嵯峨的山石曾经戳着他已经露出来的肠子,慈母温暖的手曾经抚摸着他的枪眼。
被村民搀扶着,他走到矮矮的小石头屋子前,眼望着已经鬓生白丝的祖秀莲时,这个七尺汉子,嘴一咧,还没出声,就哇哇地大哭着扑通跪下:“娘啊………”祖秀莲扳过郭伍士的头,看看后脑颈上的枪眼,枪眼没了,那铜钱大的地方,明明的一小片。然后扒开他的嘴,看着他的牙,假牙,像蓝钢笔水染过。掀开他的褂子,肚腹的伤疤深陷进去。祖秀莲一遍一遍摸着郭伍士的肚子,眼泪滚了出来。
村民七嘴八舌对记者回忆,都说不准年份,大多认为郭伍士找到母亲这一年是1956年。
桃棵子村村民张在民对记者说:日本人打郭伍士的枪眼还有一个。他领我们走到村东山坳,在一道荒堑中的一块石头上,还隐隐约约有一个鸡蛋大小的孔。张在民说,这就是鬼子打郭伍士时,打在石头上的弹孔,村里人都知道。郭伍士生前多次指认过。
永远的孝
1984年,郭伍士去世,家人把他葬在了村南的山坳里,后来又迁移到了祖秀莲老奶奶的坟墓旁,使他能永远的陪伴着那位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的娘。
艺术形象
齐鲁网2014年6月9日讯(通讯员 李成臻)由
沂水县委组织部、
沂水县委党校等联合拍摄的微电影沂蒙红嫂《祖秀莲》近日公映。这对提高全县党员干部整体素质、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提高党校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式都具有重要意义,成为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的生动教材,为沂水县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年初,针对沂水县
红色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沂水县委组织部和县委党校决定拍摄一部弘扬沂蒙精神的电影,并将其作为党员干部培训的新颖教材。经仔细斟酌,电影最终定名为《
祖秀莲》。二三月份,校领导会同组织部等部门紧锣密鼓的筹备电影的剧本、演员、装备等工作,四月份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开始拍摄,历时近一个月,于四月底杀青。
该片主要讲述了革命战争年代,
沂蒙红嫂祖秀莲冒着生命危险救护伤病员
郭伍士,郭伍士复员后回到沂蒙山区奉养祖秀莲终老的感人故事。广大党员干部观看此片后,深受触动,深受教育,纷纷表示要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自身工作实际,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展现自身良好形象,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