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桥镇,隶属于
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地处
南和区东北部,东与
史召乡相邻,南与
三召乡、
阎里乡相接,西与
贾宋镇交界,北与任泽区
骆庄乡接壤,距南和区人民政府15千米,区域总面积61.11平方千米。
建置沿革
清代,郝桥一带为自然镇。
1953年5月,置郝桥乡。
1958年9月,改为郝桥公社。
1984年5月,复置郝桥乡。
1985年,由郝桥乡改为郝桥镇。
1996年1月,东薛屯乡并入郝桥镇。
1998年3月,东薛屯乡析出。
2005年5月,东薛屯乡再次并入郝桥镇。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6年8月,镇政府由寺后村迁至东郑庄村东。
2011年末,郝桥镇下辖东刘庄、霍庄、东泥井、西泥井、后东、后西、前东、前西、寺后、南郝、红庙、东杨庄、西高村、梁庄、程庄、苏街、西徐庄、东徐庄、岗上、东郑庄、大林、东薛屯、丰化庄、北葭、南葭、侯西、侯东、吴村、东樊屯、焦村共30个行政村。
截至2018年,郝桥镇下辖30个行政村:寺后村、郝桥
前西村、郝桥
后西村、郝桥
前东村、郝桥后东村、东泥井村、西泥井村、东刘庄村、霍庄村、南郝村、红庙村、东杨庄村、西高村、梁庄村、程庄村、苏街村、西徐庄村、东徐庄村、岗上村、东郑庄村、大林村、东薛屯村、东樊屯村、丰化庄村、北葭村、南葭村、吴村、侯西村、侯东村、焦村。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郝桥镇下辖30个行政村:寺后村、郝桥前西村、郝桥后西村、郝桥前东村、郝桥后东村、东泥井村、西泥井村、东刘庄村、霍庄村、南郝村、红庙村、东杨庄村、西高村、梁庄村、程庄村、苏街村、西徐庄村、东徐庄村、岗上村、东郑庄村、大林村、东薛屯村、东樊屯村、丰化庄村、北葭村、南葭村、吴村、侯西村、侯东村、焦村,镇人民政府驻东郑庄。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郝桥镇地处
南和区东北部,东与
史召乡相邻,南与
三召乡、
阎里乡相接,西与
贾宋镇交界,北与任泽区
骆庄乡接壤,距南和区人民政府15千米,区域总面积61.1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郝桥镇地处
海河流域平原,地势南高北低,有岗上河间洼地和侯郭—郝桥河旁洼地两大洼地。
气候
郝桥镇属
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1月平均气温-2.8℃,7月平均气温26℃至27℃,年平均气温13℃左右;
年平均降雨量520毫米,多集中于7—9月份,无霜期200天。
水文
郝桥镇有沙洺河流经焦村、西徐、苏街、程庄、梁庄、西高、红庙、南郝、寺后、前西、后西、后东等村,境内长11千米。
南澧河流经南葭、北葭、丰化庄、东薛屯、大林、东郑庄、岗上等村,境内长8千米。
土壤
郝桥镇北部为壤土,南部为沙土。
自然资源
2011年,郝桥镇有耕地面积6.93万亩,人均1.2亩。
人口
1979年,郝桥公社有4615户,21713人;东薛屯公社3764户,17279人。
2009年,郝桥镇户籍户口有15038户,57157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9.85‰;有张、王、徐、刘、黄、周、杨等79个姓氏,其中张姓最多。
2011年末,郝桥镇总人口57730人;另有流动人口6369人。总人口中,男性29718人,占51.5%;女性28012人,占48.5%;14岁以下1273人,占17.8%;15—64岁42546人,占73.7%;65岁以上4911人,占8.5%;以汉族为主。2011年,郝桥镇人口出生率16.2‰,人口死亡率6.1‰,人口自然增长率10.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895人。
2017年末,郝桥镇常住人口为53441人。
截至2018年末,郝桥镇户籍人口为69713人。
经济
综述
1979年,郝桥公社
农村经济总收入257万元。1992年,郝桥镇农村经济总收入郝桥镇1865万元。2009年,郝桥镇地区生产总值7.7434亿元,一二三产业比重41:42:17,地方财政收入1394万元,人均纯收入4080元。
2011年,郝桥镇财政总收入641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13万元,比2010年增长73.03%,人均财政收入111元,比2010年增长65.7%。2011年末,郝桥镇农民人均纯收入5295元。
第一产业
1979年,郝桥公社粮食亩产186公斤,总产900万公斤。1995年始,郝桥镇发展特色农业,调整种植结构,先后建蔬菜大棚88个,主要种植黄瓜、青椒、西葫芦、番茄、甜瓜等;建养殖小区11个,养殖户发展到430户,主要养鸡、猪、奶牛等,其中东薛屯奶牛养殖场占地50亩,养奶牛1200头。
2006年始,郝桥镇建小麦良种基地180公顷。
2009年,郝桥镇农业总产值23234万元。
2010年,郝桥镇设施蔬菜园区东薛屯、大林、南葭等11个村万亩土地通过了河北省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
2011年,郝桥镇生产粮食49162吨,人均852千克,其中小麦25066吨,玉米21000吨。郝桥镇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大豆等。2011年,郝桥镇棉花种植面积0.28万亩,产量364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0.0302万亩,产量63吨,其中花生40吨;蔬菜种植面积1.86万亩,产量75702吨,主要品种有西红柿、白菜、西葫芦、黄瓜等,其中西红柿16000吨,白菜15000吨,西葫芦4350吨,黄瓜5200吨。
郝桥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郝桥镇生猪饲养量2.96万头,年末存栏2.4万头;羊饲养量0.36万只,年末存栏0.132万只;牛饲养量0.13万头,年末存栏量0.11万头;家禽饲养量58.24万羽。2011年,郝桥镇生产肉类3326吨,其中生猪2311吨,牛肉191吨,羊肉43吨,禽蛋5916吨,鲜奶3630吨。
2016年,郝桥镇粮食产量47152吨,农林牧渔业产值4.66亿元。
第二产业
新中国成立前,郝桥粉制品加工业就比较发达,产品销衡水、石家庄、山西等地。1951年始,用红薯芡生产粉条。1958年,郝桥公社建起了铁工厂、农机站、修理厂,酒厂等企业。1971年,村办砖厂、油毡厂、造纸厂、焊条厂建成。1979年,郝桥公社工业总收入20.7万元。1981年,郝桥镇建起了碱厂、福利丝织厂、福利纺线厂、面粉厂、颜料厂等企业。
20世纪90年代中期,郝桥镇引进制粉机械,制粉摊点和粉制品数量上升,沿邢清公路建立了粉制品市场一条街,有“邢襄粉都”之称。到21世纪初,逐步形成了面粉加工和粉制品加工两大行业。
2003年,郝桥镇共有面粉厂24家,从业人员300余人,日生产能力近千吨;粉制品加工摊点1200家,从业人员1.8万人,粉制品加工业由手工制作转变为半机械化生产,生产效率大为提高,日产粉条、粉皮等粉制品91万斤,年产值1.3亿元,年利润1200万元,产品销往北京、山西及河北省周边地区。
2009年,郝桥镇拥有企业摊点230家,年产优质粉条、粉皮、粉丝3500万公斤,产值1.5亿元。
郝桥镇是粉制业重要的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以粉制业、食品加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2011年,郝桥镇工业总产值为3.7亿元,比2010年增长25.7%。
第三产业
解放前,郝桥大街有各类店铺摊点100家。1955年,郝桥农村信用社成立。1956年,成立郝桥、梁庄供销合作社和郝桥、东薛屯粮站。1978年后,个体餐饮业、运输业等迅速发展。
1993年,郝桥镇邢清公路两侧逐渐形成商业带,经营日用百货、建材、陶瓷、五金、家电等。
1995年,建南门街集贸市场。
1997年9月,郝桥镇投资50万元,建供销商城。
2003年,郝桥镇有多类门店300多家,形成以邢清路与朝阳路为主的“两横四纵”的市场建设格局,从业人员2000余人,年营业额6000多万元。
2005年,郝桥镇东薛屯南史公路两侧形成集贸市场,沿街门店80个。
2009年,郝桥镇开始在前东村建设郝桥镇综合贸易市场;有个体工商户560户,从业人员5242人,年产值5.42亿元。
2011年末,郝桥镇有商业网点820家,其中大型综合性超市1家,大型家电商场4家,海尔、美的、格力等专卖店已相继落户境内。2011年末,郝桥镇有3家金融机构在境内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
2018年,郝桥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0个。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1949年前,郝桥镇境内有学校1所。新中国成立后,各村建小学,并开办农民夜校,扫除青壮年文盲。1956年,郝桥完小改办为郝桥中学。1978年,郝桥中学改为
南和县第二中学,在校生40人。1998年,成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达标乡镇。
2000年,郝桥镇投资290万元,建起全县最大的民办中学银桥学校,有21个教学班,占地2公顷,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
2003年以来,郝桥镇学校进行布局调整,27所小学合并为19所。
2004年,郝桥镇建中心幼儿园。
2009年底,郝桥镇有中学2所,在校生680人;小学19所,在校生4522人;幼儿园10所,在园幼儿1100人。
2011年末,郝桥镇有幼儿园(所)7所,在园幼儿1380人,专任教师60人;小学10所,在校生2892人,专任教师14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80人,专任教师8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8%,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郝桥镇主要学校有南和县第二中学。2011年,郝桥镇教育经费达0.12亿元,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12%。
文体事业
1965年,建郝桥公社广播站。1966年,有线广播入户。1982年,建公社文化站。1990年,建南郝电影院。2009年,东樊屯、侯东、后东建村级文化大院。
2011年末,郝桥镇有文化艺术团体10个,文化中心25个;公共图书室25个,藏书25万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200人。
2011年末,郝桥镇有体育场地10处;8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8%。
2011年末,郝桥镇有广播喇叭300只,通响率95%。
2017年,郝桥镇有文化站1个。
医疗卫生
新中国建立初,只有少数中医和部分个体药铺。1958年,建郝桥公社卫生院,职工13名,病床7张。1965年始,大队建卫生室。1966年,郝桥卫生院更名为郝桥医院。1971年,更名为郝桥分院。1973年,全部实行农村合作医疗。1979年,郝桥分院有职工23人,医护人员20人,病床40张。
2005年,郝桥镇投资26万元,建分院门诊楼,购置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医疗设备。
2006年,郝桥分院、东薛屯卫生院合并为郝桥中心卫生院。
2009年底,郝桥镇中心卫生院有医护人员19名,设科室10个,病床40张;有村级卫生室30个,医护人员120名。
2011年末,郝桥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个,其中卫生院1所;病床60张,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4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张,固定资产总值0.015亿元;专业卫生人员20人,其中执业医师7人,执业助理医师3人,注册护士2人。2011年,郝桥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6720人次,住院手术90台次,出院病人396人次。2011年,郝桥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5.5万人,参合率95%。
社会保障
2011年末,郝桥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632户,人数2388人,支出171.94万元,月人均60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95人,支出11.4万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483人次,共支出7.45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2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42.7万元。
2017年,郝桥镇共计核减低保户644余户,合计1127人,新增低保户253户,共计426人。截至2017年10月15日郝桥镇共有低保户515户780人;共有五保户73户,并对郝桥镇73户五保户签定《供养委托照料协议》,进行县、乡、村三级备案;高龄人员补贴方面,郝桥镇高龄津贴享受人员805人,其中享受80周津贴人员783人,90周岁津贴人员21人,100周岁津贴人员1人;全年累计增加享受人员64人,核减35人。
基础设施
2011年末,郝桥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60千米,投递点68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5.6万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0.36万笔,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0.78万件,征订报纸累计0.38万份、期刊0.05万册,业务收入8.6万元;有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1个;固定用户比2010年增加2000户,比2010年提高6个百分点;移动用户比2010年增加2100户,移动用户比2010年提高7个百分点;光缆线路总长达1100千米,互联网端口总数3万个,其中已占用端口数1.3万个,宽带接入用户0.8万户,比2010年增加1200户。
2009年,郝桥镇投资700万元,建寺后、东薛屯2个水站,铺设管道11千米,4.3万人吃上自来水。
2011年末,郝桥镇有自来水厂3座,铺设干线水管38.1千米,生产能力1.1万吨/日,年工业用水1015万吨、生活用水3900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年人均生活用水9.1吨;排水管道20千米。
2011年末,郝桥镇有35千伏变电站1座,有主变压器2台,总容量1.5兆伏安,有高压输电线路11条,总长度70千米,用电负荷5137千瓦。2011年,郝桥镇售电量累计完成4500万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5%,供电可靠率99.45%。
2011年末,郝桥镇园林绿地面积有313公顷,其中公共绿地42.9公顷,绿化覆盖率30%,人均绿地53.5平方米。
交通
郝桥镇有325、329省道过境,其中325省道境内长7.87千米,双向2车道,通往清河;329省道境内长5.07千米,通往
东吕高速公路,并连接326省道。
历史文化
沙河岸边曾有座郑公庙,远近香客甚多,为行走方便,原高碑店(此村已废)郝姓在此建桥一座,取名郝桥,后以桥名代村名;郝桥镇因村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