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绍忠(1834--1896),广东省
广州府三水县人(今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光绪十五年,郑绍忠任湖南
提督,封
建威将军;两年后,他被调回广东,又封为
光禄大夫,赏戴花翎红头顶戴,任广东
水师提督,加
兵部尚书官衔,
一品官阶。郑绍忠组建近代化的广东海军,他率军平定过太平军和广东客匪,战绩显赫,后又参加过
中法战争,设法避开法舰的封锁,将饷银数十万两和大批洋枪洋炮运抵台湾。他的骁勇善战,深得左宗棠和张之洞的赏识,多次被举荐给清政府重用,六十二岁病逝于虎门驻地,朝廷追封他三代为
振威将军。郑绍忠也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村——
三水大旗头古村的始建者。
人物生平
郑绍忠原名郑金,生于清道光年间,因家境贫寒,加上吃得多而人称“大口金”。他身宽体壮,自幼习武,年轻时因争强好胜失手打死一道士,衙门追捕,不得已加入了打着反清复明旗号的农民起义军。清咸丰年间,当起义军在信宜建立“大洪国”时他被封为大元帅。清同治二年(1863)清兵围剿“大洪国”,郑倒戈相向,杀起义军首领归顺了清廷。然后他改名郑绍忠,组建“安勇”军追随左宗棠镇压太平军,因清剿有功而得左宗棠保举出任连、韶、南总兵和潮州总兵,得清廷黄马褂赏赐。
光绪十五年,郑金被清王朝授湖南提督,封
建威将军。两年后,他被调回广东,被提拔为广东陆路提督,跟着两广总督张之洞参加了中法战争,在援闽海战、助战台湾和举荐冯子材、收编刘永福黑旗军、取得镇南关大捷中均有建树。他又积极协助张之洞开展洋务运动,建造铁甲船舰,组建广东水陆师学堂,光绪十七年(1891)受张之洞举荐被钦命为广东水师提督,镇守虎门要塞,成为中法战争中一员骁将。就在郑绍忠出任广东水师提督这一年,他有幸被慈禧太后召见——诰封
光禄大夫,赐头品顶戴
兵部尚书衔,授三代
振威将军。
当时日军借侵占朝鲜为跳板从而进犯我国,朝鲜要求清政府派兵援助,
李鸿章奉命派军一万余人,从
辽东渡海赴朝增援,
广东水师奉命抽调几支舰船护航。六十大寿刚过的郑绍忠立刻参加了援朝护航的任务,为军事日夜操劳,身体大不如前。亲属想把他接回家里调养,但由于当时广东海防内忧外患,诏令要留守虎门驻地,最后因过度劳累,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郑绍忠病逝于虎门任上,终年62岁。
主要成就
修筑水利
光绪三年(1877年),郑绍忠亲督兵勇修筑三水水利,联围筑闸,联大良、大塱、高丰、鲶涌、上石版、下石版、丰岗围统称高丰围,沿堤建有高丰窦、鲶谷窦。光绪十年(1884年),郑绍忠奏请拨国币2万两,并亲督部卒重修三水榕塞堤围。同时,特意重修了魁岗堤,并立一块刻有“金堤巩固”的石碑于堤上。光绪十一年(1885年),是年大水,三水灶岗围邓岗基段溃决,围内一片汪洋。郑绍忠请旨亲赴三水督修水利工程。工程竣工后,立石碑于灶岗围,曰“郑公堤”。
组建海军
是年冬,郑绍忠与广东水师提督方耀协助张之洞邀集广东文武官绅和各地盐商,要求分年捐款八十万两建造新型的铁甲船舰,组成近代化的广东海军。郑绍忠扩建、增建炮台船坞和海军基地,购造新型船舰,招募水师,组织团练。其间,他测量珠江入海口,探测了海流、风速、海雾、海浪,编绘了详细的海图。同时,他还扩建了一些军事工厂和海军基地,以保卫3000余里的海堤。
朝廷嘉奖
1889年,郑绍忠的母亲去世。郑绍忠回乡守孝,当慈禧太后得知他家境贫寒,母亲去世后回乡守孝时也只能住在低矮的泥屋后,大受感动,当即赐银6万余两,懿旨在其老家建屋。于是一组规模浩大的锅耳屋建筑群,顿时突兀在这穷乡僻壤的田间地头,成为岭南独一无二由慈禧赐建的古村落。大旗头建好后,郑绍忠并没有住在这里,而是将房子全部分给了村里的族人居住。他深知身居锅耳屋就必须读书做官的道理,于是在村庄前修建了一个象征“文房四宝”的风水布局——半亩鱼塘寓意洗墨池,塘边三层文塔则代表毛笔,塔前晒坪取名墨砚墩,而祠堂前的麻石广场则象征纸张。他希望以此来启迪后人崇儒学文,据说如今村里的孩子读书或考试,家长还会来这里为其“开笔”,以期为孩子的学业求个好意头。除了兴建新村外,郑绍忠又出面奏报皇上,获得朝廷拨银2万两,用以完成家乡榕基围(北江大堤芦苞堤段前身)加高培厚工程,还兴修青岐的灶岗围和南边、乐平的黄花围等水利工程,为家乡人民做了不少好事。
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十月初一,郑绍忠做六十大寿,慈禧太后曾御赐亲笔手书“寿”字条幅,并加盖“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玉玺。郑绍忠将其用樟木刻了一个两米高、一米宽的“寿”字挂在尚书第,成了家族的传世之宝。据说当时慈禧还赐了一尊宫廷烧制、题有“福寿万年”的花瓶和一件“翡翠白菜”的玉雕。而这“翡翠白菜”当时仅有两件,另一件如今已成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人物年表
道光十四年(1834年)
郑绍忠出生于三水大桥头村,原名郑金星,字心泉,又名郑金。因饭量惊人,故绰号大口金。
咸丰二年(1852年)
咸丰四年(1856年)
六月,郑金参加
陈金釭等在
三水县范湖发动的农民起义,随后转战多处,成为陈的得力干将。
咸丰七年(1857年)
十月,
陈金釭建立
大洪国,自称南兴王,封郑金为大元帅。
咸丰八年(1858年)
四、五月间,郑金由广西贺县回守怀集,将他的姓胡的马童收为义子,赐名曰郑润材。
咸丰十一年(1861年)
正月,
陈金釭的义军乘虚攻袭化州、信宜,攻克了信宜县城,并将信宜镇隆定为
大洪国首府。
同治二年(1863)
九月八日,信宜陷落,郑金、刘超等降清,
陈金釭被杀,
大洪国覆灭。
九十五日,郑金投降后,经清廷批准,昆寿许其自领旧部为一营名曰安勇,赏都司衔,始更名绍忠。
十月十六日,郑绍忠率部克复容县,二十九日,收复岑溪。
同治三年(1864年)
郑绍忠解南雄之围,后随
方耀等参与福建永定之役,击溃太平军丁太阳部。
同治四年(1865年)
四月至八月,郑绍忠同方耀军参与袭击康王
汪海洋大埔之战役,有功数迁至
副将,授罗定协,并赏戴花翎。
十二月,郑绍忠参加围歼
汪海洋主力的嘉应之役,汪海洋被击毙。清廷加郑绍忠总兵衔。
同治五年(1866年)
二月,郑绍忠平太坪客匪,擒匪首。
五、六月,郑绍忠被调往
肇庆剿抚
恩平客匪,并连破恩平县属榔底大田寨。命补缺后以
总兵用,并赏敢勇巴图鲁名号。
同治六年(1867年)
郑绍忠平五坑、赤溪、曹冲等处客匪,更勇号额腾伊巴图鲁。家族追封三代。
同治七年(1868年)
郑绍忠平定鹤山、高明、新安等地客匪,补南韶连镇总兵。
同治八年(1869年)
赏郑绍忠以
提督记名。同年,郑生母去世,郑绍忠回大桥头,丁母忧。
同治十二年(1873年)
清廷补授郑绍忠为潮州镇总兵。同年,郑绍忠父亲过世,丁父忧,
两广总督瑞麟以地方吃紧改署任。
是年,郑绍忠侄子(郑继忠之子),后为建国粤军第三师师长的郑润琦出生。
光绪二年(1876年)
郑绍忠改署任南韶连镇总兵,搜治钦州、灵山积匪,晋头品。
光绪三年(1877年)
郑绍忠亲督兵勇修筑三水水利,联围筑闸,联大良、大塱、高丰、鲶涌、上石版、下石版、丰岗围统称高丰围,沿堤建有高丰窦、鲶谷窦。
光绪四年(1878年)
郑绍忠平定佛冈匪患,朝廷赏郑绍忠玉搬指、小刀、荷包和火镰。
光绪五年(1879年)
郑绍忠攻克琼州,收复儋州、临高,赏黄马褂。
光绪六年(1880年)
七月,两广总督
张树声奏请以郑绍忠领军常驻省城各属,有警亦可居中策应。还奏准,再增募安勇二千人,所募乡兵以防勇规制编之。
光绪十年(1884年)
五月,郑绍忠出任广东陆路提督。
郑绍忠倡议在蚺蛇岗附近兴建圩市,以其父郑隆安之名命名为隆安圩,并修建了乐平社学、乐平当铺等建筑。
郑绍忠奏请拨国币20000两,并亲督部卒重修三水榕塞堤围。同时,特意重修了魁岗堤,并立一块刻有“金堤巩固”的石碑于堤上。
十一月,钦差大臣
彭玉麟饬令郑绍忠派张恭
统带潮勇五营赴粤汕头一带,设法渡台。
光绪十一年(1885年)
恭遇
慈禧皇太后五十寿辰,赏赐给郑绍忠年过八旬的嫡母卢氏夫人匾额曰:云台笃庆。
是年大水,三水灶岗围邓岗基段溃决,围内一片汪洋。郑绍忠请旨亲赴三水督修水利工程。工程竣工后,立石碑于灶岗围,曰“郑公堤”。
是年冬,郑绍忠与广东水师提督
方耀协助
张之洞邀集广东文武官绅和各地盐商要求分年捐款八十万两建造新型的铁甲船舰,组成近代化的广东海军。
光绪十二年(1886年)
郑绍忠的嫡母去世,时年八十四岁,郑绍忠丁母忧,并仍留署陆路
提督。
光绪十五年(1889年)
九月,郑绍忠被补授高州镇总兵。
光绪十七年(1891年)
郑绍忠调回广东,又封为
光禄大夫,赏戴花翎红头顶戴,出任广东水师提督。
光绪二十年(1894年)
适逢
慈禧皇太后六十寿辰,郑绍忠被赏加尚书衔,并赐给他寿字、大缎帽缨。
郑绍忠获朝廷恩准,回三水县大桥头村修建家族建筑,即“大旗头古建筑群”。并开始修建通往水西等村的灰沙石板路,长达五十多公里。
十二月,两广总督
李瀚章令广东水师提督郑绍忠招募数十艘拖船攻打横滨、
大阪、
神户、长崎,攻其不备。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
三月,郑绍忠卒于虎门
水师提督任上,享年62岁,葬于
大旗头村的老虎岗。
四月,清廷“以久着声威,殁于防次,予以军营立功后病故例优恤,战绩宣付国史馆立传,赐祭葬。
家庭后人
郑金有三兄弟,他居长,原名郑金星,字心泉,因他的花名叫大口金,故人称他为郑金。二弟十二岁时死去,名失传。三弟叫郑金泉,花名叫跛全。
同治二年(1863年),
陈金釭农民起义军失败,郑金降清,郑金更名郑绍忠,其三弟也更名为郑继忠(其子郑润琦后任粤三师师长)。
长子郑润辉赐员外郎。
次子郑润琛的妻子许应铧(音)为
闽浙总督许应骙的妹妹,
三子润梁的妻子是国民党中央委员邓青阳上将的妹妹。
四子郑润廉的女儿郑洁坤嫁给了
邓世昌的侄子邓弓一,生子邓权民。
长孙郑应韬,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 保送去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回国,任杭州通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