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位于中国河南省
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78号,建成投产于1964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兴建重点工业项目旧址。
历史沿革
1953年,新中国
第一个五年计划决定在武汉成立中南砂轮厂(第二砂轮厂前身)筹备处。同年9月,筹备处迁至郑州并改名郑州砂轮厂,由东德
卡尔·马克思城工业设计院主持设。
1956年,郑州砂轮厂动工。
1962年,郑州砂轮厂改名为郑州第二砂轮厂。
1964年,郑州第二砂轮厂建成投产。
1980年,郑州第二砂轮厂工业总产值达到8508.5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并开始向国外出口产品,成为当时全国最大、最重要的综合性磨料磨具生产企业。
2013年开始,郑州第二砂轮厂停产,后逐步成为文化创意园区。
2018年5月18日,郑州二砂文化创意园正式开工,举行了项目招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2018年末,郑州二砂文化创意园控制性详细规划获批。
2020年10月17日,郑州第二砂轮厂文化创意园举办开园仪式,一期首开园区正式对外开放。
建筑格局
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毗邻中原路、西三环快速路、陇海高架等城市主干道,东邻中原万达商圈,北接郑煤机文化创意园,交通便利,商业繁荣,市政配套设施完善。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总建筑面积约87800平方米,现存建筑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屋架或钢屋架。
《二砂厂志》记载,郑州第二砂轮厂厂房、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均按照东德标准要求设计。建成后的郑州第二砂轮厂厂区东西长1356米,南北宽734米,面积约1平方千米,生产区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工厂由6个生产车间、两个辅助车间和两个动力车间组成,为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各栋厂房之间有架空廊道相连,使整个厂区形成一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整体。
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主要建筑风格为“
包豪斯”,音译自德文“Bauhaus”,原为德国一艺术学校名称,后指代以不规则平面构图方式与特定排列形式达到美观实用效果的现代建筑风格。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拥有亚洲最大的
包豪斯建筑群,建筑整体布局多样灵活,充分体现了现代建筑钢筋混凝土材料与技术艺术的结合效果;其中最具代表性建筑为拥有弧形锯齿式屋顶的陶瓷砂轮制造车间,单层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为中国国内之罕见。
主要建筑
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主要建筑文物本体包括陶瓷砂轮制造车间、橡胶砂轮制造车间、砂轮成品库及发送间、厂部办公大楼、耐火物原料及结合剂加工车间、金刚砂仓库及结合剂处理间、备用工具及润滑油仓库。
文物遗存
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主要遗存文物包含高颈烟囱、弧形锯齿式屋顶与生锈管道等建筑组成部分或配套设施等。
所获荣誉
2015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将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厂区内7栋风貌保存较好的建筑认定为近现代优秀建筑史迹。
文物保护
2016年1月22日,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7日,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园区由国内众多专家整体把关定位规划,采用历史意象保护的概念,保留7栋近现代优秀建筑史迹与其他12栋具有历史意象价值的建筑及景观绿带、古树、工业制造机具及烟囱等工业遗存意象,将其整合后形成整体历史意象氛围,通过保护必须保留的,修复可以保留的,全面整理改造具有标志意义的,拆除影响风貌且没有历史价值的综合性处理办法进行修缮保护。
价值意义
郑州第二砂轮厂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砂轮厂,作为全国磨料磨具工业的领航者,曾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其旧址是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历史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
参观信息
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位于中国河南省
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78号。
地铁:乘坐
郑州地铁10号线至
二砂站下,从A1或A3口出站,步行500米到达西门。
自驾:沿西三环高架路行驶,至中原路(南或北)出口下高架到达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