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斯洛·邬达克
匈牙利建筑设计师
拉斯洛·邬达克(Laszlo.Hudec,1893年1月8日~1958年10月26日),匈牙利籍斯洛伐克人,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师
人物经历
1893年,邬达克出生在奥匈帝国兹沃伦州(Zolyom)首府拜斯泰采巴尼亚(Besztecebanya)一个建筑世家,21岁毕业于匈牙利皇家约瑟夫理工大学(今为布达佩斯理工大学)建筑系。1914年作为炮兵军官加入了奥匈帝国的军队,2年后当选为匈牙利皇家建筑学会会员,却不幸被俄罗斯军队抓获,送到西伯利亚的战俘集中营。1918年,25岁的邬达克从战俘营流亡到上海,没有人认识他,他也不认识任何人,为了谋生,只能在一家美国建筑事务所当助手。落魄的邬达克一定才华四射,才在上海这个“英雄不问出处”的舞台上,为自己赢得了阵阵喝彩。7年后,32岁的邬达克在上海拥有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
人物成就
铜仁路上的“绿房子”、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沐恩堂,这些从上世纪初就矗立在上海的建筑,和张爱玲小说一样,塑造了“融贯中西”的上海风,成为经典。不论是国际饭店当年的“亚洲高度”,还是光明戏院名噪一时的“巨大落地窗”,都和一个叫邬达克的匈牙利建筑师相关。
邬达克逝世50年后,匈牙利把2008年称为“邬达克年”,并从1月22日起在上海举办一系列邬达克的纪念活动。这其中就包括在建筑师曾经设计的国际饭店里举办邬达克的建筑设计展。
流浪建筑师
上世纪初的上海,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邬达克便是被其吸引的冒险家之一,然而,他的冒险却是“被迫”的因素。
拉斯洛·邬达克,1893年出生于奥匈帝国时期匈牙利北部高地,1914年毕业于布达佩斯工业大学,1916年就当选为匈牙利皇家建筑学会会员。不过,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位未来的建筑学家很快成为奥匈帝国俄罗斯前线的一名士兵。不久,他在战场上被俘,辗转被流放到俄罗斯的远东西伯利亚地区。由于十月革命爆发后俄国内部的混乱,他又很快从战俘营成功逃脱,乘坐一只日本载重船抵达上海。那年,他25岁,身无分文,流落异乡。
这时,他的建筑教育背景帮助了他。1918年起,他在美国人开的建筑公司克利洋行里做助手,其间学会了汉语。邬达克的幸运就在于,他在上海的几十年,恰好赶上了上海的建筑黄金时代。当时的上海是一座完完全全的国际大都市,来自各国的建筑师和大批的“海归派”带来了世界上最先进时髦的建筑理论、建筑模式和建筑材料,上海因此成为展示世界近代建筑风格的大舞台。
在克利洋行的7年中,他谨慎细微,设计了一批包括医院、俱乐部、学校、银行、教堂、电影院、剧院在内的建筑。这段时期的代表作便是沐恩堂,沐恩堂带有明显的复古主义的色彩,重细节的装饰、复兴的哥特式塔尖,有着浓厚的欧洲情节。
真正让他声名鹊起的是邬达克1925年在上海建立自己的建筑事务所开始,他从原先流浪者、配角身份,转变为塑造这个城市灵魂的人物。1925年到1938年间他设计了诸如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等诸多老上海建筑。邬达克逐渐成为上海最有名望最活跃的建筑师,几乎垄断了当时上海的经典建筑设计。
缔造“上海风”
邬达克往往是作为一个现代建筑派或芝加哥学派的建筑大师被人们认识。他采用现代建筑风格中钢筋水泥的骨架加上实用主义的构造,不过侧重零星的古典点缀又让他与建筑的折中主义挂上了钩。不过,自从他主持自己的建筑事务所开始,他的建筑明显偏向当时的先锋设计。
“邬达克的建筑作品早期有西班牙和东欧的情节,后来受到美国Art Deco(装饰主义)建筑风格的影响,显示了先锋性。”同济大学博士、邬达克研究学者华霞虹说道。她把邬达克建筑分为三个阶段,从原先强调严谨、唯美的古典复兴风格到回旋于新旧形式之间,最终在上世纪30年代完全成为一个先锋派的建筑师。
他早期设计的亚细亚大楼怡和洋行大楼采用了对称严谨的仿古典主义汇中饭店模仿文艺复兴的样式,英国总会采用古典的巴洛克风格,这些都是古典主义的代表作。然而1933年,邬达克出人意料地以大光明电影院的设计在上海这个地域中表现出罕见的先锋倾向。这是我国西式建筑转向现代主义的标志。大光明影院设计简洁新潮,使用大片玻璃窗及玻璃灯柱,室内顶棚及墙面线脚自然流畅,一反复古样式的繁琐。
在这一年之后,邬达克先生再次“先锋”,他设计出了后来成为上海标志性建筑的国际饭店。雄浑的体量、美国摩天楼式的造型以及83.3米的高度。国际饭店更是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钢框架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楼板,造型高耸挺拔,是当时亚洲最高的建筑物,也是当时美国摩天大楼的翻版。在国际饭店建成后的半个多世纪,上海乃至全国居然没有建成过一座像它那样的摩天大楼。国际饭店也成为邬达克设计的最著名作品。如今,他曾经设计的大光明影院、国际饭店、沐恩堂和吴同文住宅已被列入上海市优秀近代保护建筑名单。
1947年,邬达克离沪赴瑞士小住,后又去美国定居。在加利福尼亚,他为自己建造了一幢没用一颗金属钉子的瑞士风格房子,1958年他因心肌梗死去世。他在上海留下的建筑据说有124幢之多,这占据他建筑作品的90%多。
成就背后
以优良作品赢得市场
他设计的作品精良,一个设计作品成功了,为另下一个作品打开了市场,羸得了客户信任。万国储蓄会在四川中路盖联合大楼请他设计,盖国际饭店又请他设计。教会系统他的项目一个接一个,息焉堂慕尔堂真光大楼、新福音堂、中西女中震旦女子文理学院附小等。大光明大戏院设计成功,邬达克名声又扬起,电影院业主都慕名请他,浙江大戏院、卡尔登大戏院辣斐大戏院接踵而来。
善于传播西方先进理论技术
他早期的作品大多为文艺复兴风格、中期则变为折衷主义风格,后期成了现代主义风格的急先锋,他善于将西方先进的建筑理论和技术传播到上海,使上海建筑跟上世界潮流,出现了远东最高建筑、远东最豪华影院、以及号称50年乃至100年不会落伍的别墅。
善于因地制宜设计建筑物
他根据上海地皮昂贵,业主建设用地业狭小和不规则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设计建筑物。武康大楼用地是块两条马路相交的三角形地皮,他将建筑主立面放在转角处;瑞金大楼处在瑞金一路与淮海路转角处,他将大楼立面设计成三个面;吴同文住宅处在北京西路铜仁路口,他将它用圆孤形立面表现。
邬达克设计的作品都集中在上海,在其它城市没有,这是独特现象。他因流亡到上海,开始买了假护照、后来又变更了护照,后来他取得匈牙利护照还是专做上海项目。上海是个包容性很强城市,许多无家可归的犹太人在上海避难,邬达克也是到上海避难,是上海收留了他;上海又是个大舞台,上海成就了他的事业,他感恩上海专做上海项目,创造一个个精品,尤其是国际饭店和大光明大戏院,成为了上海大都会城市标志性建筑,成为了上海城市响亮的名片。上海人民正是从这些建筑感受到邬达克对上海的热爱,因此,上海人民始终没有忘记这位老朋友。当他诞辰115周年的时候,上海市规划局和上海城建档案编辑出版了《邬达克建筑作品集》、在他设计的原美国花旗总会大楼内举办邬达克图片展览。上海以更新的姿态面向世界,更欢迎四面八方杰出人物到上海来,上海是施展才华的大舞台
后人纪念
2013年1月8日是匈牙利籍建筑师邬达克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在1月8日这一天,上海第一座以建筑师命名的纪念馆在邬达克自宅启幕、《上海邬达克建筑地图》新书发布,“邬达克与城市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也于2013年1月8日举行。
2021年11月28日,上海第七届邬达克建筑遗产文化月、“建筑可阅读”画信展开幕暨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邬达克》开机仪式在上海邬达克旧居举行。纪录片《邬达克》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策划、创作,全片共5集,每集30分钟,全4K拍摄。是一部讲述斯裔匈籍建筑师邬达克真实故事的纪录片,他人生99%的建筑作品都留在了中国,甚至影响了上海的城市样貌。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2 14:11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人物成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