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5世纪时,
印度笈多王朝的鸠摩罗笈多王护持佛法不遗余力,为了
佛法的传承在
那烂陀创建了一所
佛教大学,
那烂陀寺(Nālandā Vihāra ),古代中印度
佛教最高学府和学术中心,在古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今印度
比哈尔邦中部都会
巴特那东南90公里。
建筑结构
根据义净在7世纪末的记述,那烂陀寺宛如一座方城,四周围匝长廊。寺高三层,高三到四丈,用砖建造,每层高一丈多。横梁用木板搭造,用砖平铺为房顶。每一寺的四边各有九间僧房,房呈四方形,宽约一丈多。僧房前方安有高门,开有窗洞,但不得安帘幕,以便互相瞻望,不容片刻隐私。僧房后壁乃是寺的外围墙,有窗通外。围墙高三四丈,上面排列人身大小的塑像,雕刻精细,美轮美奂。
寺的房顶、房檐、和院落地面,都要用特制的材料覆盖,这种覆盖料是用核桃大小的碎砖和以黏土制成,覆盖辗平后,再用浸泡多日的石灰杂以麻筋麻滓烂皮涂上,盖上青草三五天,在完全干透之前,用滑石磨光,然后先涂上一道赤土汁,最后再涂上油漆,光亮如明镜一般。经过如此处理的寺院地面,坚实耐用,经得起人们践踏二三十年而不坏。
该寺出土了多件精美的
佛教石雕,有些石雕只有拳头大小,上面雕刻的佛教故事却异常细腻精美。此外还出土了铜像、铜盘和印章等,其中有一枚刻有“室利那烂陀摩诃毗诃罗僧伽之印”。大部分出土文物都展览在那烂陀寺对面的博物馆里。
2000年以来那烂陀寺的发掘面积已经超过了15万平方米。那烂陀寺分为僧院区和教学区。僧院区由大致相近的院落组成,共有12座。每个院落的四周排列着狭窄局促的僧房,院子内有石桌、水井和厨房,每个院落都有走廊通向外面。教学区有寺庙和佛塔。佛子主要在寺庙里学习佛经。周围散布着许多佛塔,其中真身舍利佛塔最富气势,这座塔分三层,外观雕有精美的图案,角楼的壁龛中雕刻着佛陀在
菩提伽耶、
王舍城和
鹿野苑弘法的故事。
教学研究
那烂陀寺是一个以佛教为背景的寺院,在古代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现在印度比哈尔邦中部都会巴特那东南90公里。那烂陀寺是当时的
佛教研究中心,距那烂陀古寺遗迹12公里之外的那烂陀大学,占地2700亩,拥有7个学院,2000多名学生。
那烂陀寺初建于公元5世纪左右,经过历代君王数世纪的经营扩建,全盛时期的那烂陀寺据说藏书高达900万卷,在这里学习的僧人学生有1万多人,来自中国、蒙古、高丽、日本、波斯等地。到过西域取经的中国著名僧人,如玄奘、义净等,都曾详尽地在著作中记录过这座名寺兼学府的风貌。那烂陀寺尽管是一所佛教机构,但它的教学研究并不仅限于佛学,还有很多世俗的学科,比如天文、数学、语言、医药等等。
史料记载
玄奘《
大唐西域记》、义净《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南海寄归内法传》、慧立《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对那烂陀寺都作过说明,而义净对当时那烂陀寺的布局、建筑样式,寺院制度和寺僧生活习惯,叙述尤其详细准确。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当他来到那烂陀寺时,这里“伽蓝(指僧众居住的庭院)五十余所,僧徒万有余人”。比玄奘晚40年来到那烂陀寺求学的另一位“唐僧”义净,在《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则记述,那烂陀寺宛如一座方城,寺高三层,每层高一丈多,用砖制造。每一寺的四边各有9间僧房,房呈四方形,宽约一丈多。寺中有三座图书馆,最大的一座图书馆有9层楼高。每天,那烂陀寺有100多个讲坛同时开讲,学术氛围十分浓厚。由此可以想见那烂陀何以令玄奘心心念念向往之。
玄奘来到那烂陀寺,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当时已经逾百高龄的“校长”戒贤法师收他为亲传弟子,亲自教授他《瑜伽论》。玄奘勤学好问,每天认真研读经书,“外语”也很优秀,梵文说得比当地人还好。在那烂陀寺,玄奘和多名学者切磋辩论。据《慈恩传》记载,当时寺内能讲二十部经书的有一千人,三十部的五百人,五十部的只有十人,其中包括玄奘法师。玄奘的水平,在当时的那烂陀寺几千名资深学者之中,位列前十名。因为成绩优异,玄奘还获得了“留校任教”的资格,升任那烂陀寺副主讲;那烂陀寺还给他配备了“专车”,出门可以享受乘坐大象的待遇。除了玄奘,还有其他外国人来到那烂陀寺求学。
藏书规模
全盛时期的那烂陀寺藏书高达900万卷,僧人学生多达万人。因为成绩优异,玄奘还获得在那烂陀寺“留校任教”的资格,那烂陀寺还给他配备了“专车”。
历代学者辈出,最盛时有万余僧人学者聚集于此,玄奘在此从戒贤法师学习多年,听讲《瑜伽论》、《顺正理》、《显扬》、《对法》、《因明》、《声明》、《集量》等经书,兼学婆罗门学,义净在此从宝师子学习十年,翻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颂》三卷,《一百五十赞佛颂》一卷;此外来此学佛的唐僧还有慧业、灵运、玄照、道希、道生、大乘灯、道琳、智弘、无行等法师。
历史沿革
公元5世纪那烂陀大学建成,曾经吸引了全球各地成千上万学者前来求学,
唐僧就是其中之一。12世纪末,突厥军队摧毁了这所大学。那烂陀大学重建源于印度和18个亚太国家的共同倡议,其中中国提供100万美元资金。
1400年前,唐僧“西天取经”时曾在印度比哈尔邦攻读佛学。
700年后,公元十二世纪时,在火灾的肆虐以及突厥人的暴力袭击之下,那烂陀大学的辉煌就此消逝。
1193年突厥人巴克赫提亚尔·卡尔积(Bakhtiyar Khalji)带兵侵占那烂陀寺,寺院和图书馆遭受严重破坏,大批那烂陀僧侣逃往西藏避难,从此那烂陀寺失去昔日的光辉,并渐渐被遗忘,变成废墟。
从1861年开始,那烂陀寺院遗迹被陆续挖掘,已发掘出8座大型寺院,4座中型寺院和一小型寺院。8大寺按南北方向一字排列,大门朝西。大寺每边9僧室,恰如义净所述,中寺每边7僧室,小寺院每边5僧室。
1861年,英国考古学家亚历山大 · 康宁汉在这里发现了一片佛教遗址,经过与《大唐西域记》的记载核对,证明这就是
那烂陀寺。进一步的考古发掘也证实了这里的确就是那烂陀寺。遗址如今已经被保护起来,现在的大学校址离那烂陀寺大概12公里。
重建计划
2006年,印度时任总统卡拉姆提出重建那烂陀大学,印度政府对此也十分支持。那烂陀大学顾问团如果在德里开会,有些会议总统会亲自参加。
2006年,印度时任总统卡拉姆提出重建那烂陀大学。之所以提出这一计划,是因为印度想重现那烂陀寺曾经的学术辉煌。对于印度人来说,那烂陀寺是古印度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机构。
2006年传出比哈尔邦政府有意重建那烂陀大学的消息,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几个国家都愿意联手,围绕那烂陀进行开发工作。作为「中印友好年」的重要专案之一,中国在那烂陀捐资兴建
玄奘纪念堂。重建那烂陀大学倡议是东亚峰会教育领域合作的重点项目之一。
2007年,印度召集多国精英学者,组成重建那烂陀大学的“顾问团”,即那烂陀大学的董事会。这个顾问团的阵容非常豪华:主席由阿马蒂亚·森担任,其他成员包括新加坡前外交部长杨荣文、曾任香港大学校长的王赓武教授、日本著名画家平山郁夫等11人,时任北京大学东方研究院院长的王邦维也是顾问团成员之一。
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第五届东亚峰会上邀请那烂陀大学董事会来华办公。那烂陀古寺是公元5至12世纪亚洲佛教文化与教育中心,中国唐代高僧玄奘等曾在此学习,后因战争遭损毁。
2007年1月,印度总理辛格在第二届东亚峰会上提出重建那烂陀大学的倡议,中方对此予以积极回应。
2010年,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时宣布向那烂陀大学重建项目捐资100万美元。
2014年9月1日,在遭
突厥大军破坏荒废800多年后,唐僧的“母校”那烂陀大学重新开学,首批15名学生进入这所古老学府深造。因重建校园工程明年才动工,复课初期仅两个学院、11名教师。
中国对那烂陀大学复课予以大力支持,先后投入了100万美元。因建校工程尚未开工,目前暂借省府所属王舍城会议中心运作,公营塔哈加特旅馆40个房间权充宿舍。按照计划,校方1个月后会将教室从王舍城会议中心迁移到王舍城巴士站附近的1栋临时建筑内。
重新开课
2014年9月1日,
唐僧的“母校”那烂陀大学在时隔八百年后复课,首批15名学生进入这所古老学府深造。
2014年9月1日古代学术机构那烂陀大学实现再生,从40个国家的1000名申请者中挑选出来的15名学生开始了新学期学习。
开学的是那烂陀大学的两个学院,分别是生态与环境研究学院和历史研究学院。包括5名女生在内的15名学生和11名教师,成为该大学时隔逾800年后重新开张的首批新生。
据报道,总共有来自40个国家的大约1000人报考了那烂陀大学,经过重重考试筛选,最终有15人脱颖而出。这其中,包括一名来自不丹的专门请假前来进修的大学院长,还有一名来自日本的佛学研究生。在11名教师当中,有两名分别来自美国和新加坡。自开学日起一连3天,校方安排新生进行训练,主要是让学生们认识环境。在此期间,曾获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校长阿马蒂亚·森会给师生讲话。
到2020年,大学将拥有7个学院,只招收
研究生和
博士生,开设科学、
哲学、精神和社会科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