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聚龙
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原教授
邓聚龙(1933年1月—2013年6月),出生于湖南涟源。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英国灰色系统期刊 (JOURNAL OF GREY SYSTEM)主编,荷兰国际期刊(Fuzzy Sets & Systems)以及罗马尼亚、德国等国期刊编委。
人物简介
60年代提出“去余控制”理论,1982年提出灰色系统理论。出版专著10部,其中《灰色控制系统》1988年获国家科技专著二等奖,1995年被中国科技图书总公司评为畅销书。1998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至2001年共发表论文216篇。SCI连续三年(1991至1993年)检索。据“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统计,1996年至1998年邓聚龙教授的灰色系统理论被引用533次,居全国之先。其论文多次SCI、SA、MR、EI、ISPT检索(其中SCI37次)。在科研方面:80年代先后完成了国家经委、国家计委、山西榆次市、湖北省老河口市等有关灰色系统的多项课题。80至90年代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科技攻关及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共4项。 1986至1998年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次。先后赴法国(宇航中心)、美国(马里兰大学)、中国台湾(中央大学、大同工学院……)进行讲学。“灰色系统”已收入中国大百科全书、系统科学辞典。
灰色系统理论及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工业、 农业、环境、经济、社会、管理、军事、地震、交通、石油等领域。近年来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其中黄河三角洲地形灰色预测可获效益30亿元,河北病虫害预报15亿元。
人物生平
1933年,邓聚龙出生于湖南省涟源县。他1955年华中工学院电机专业毕业后留校,转到自动控制工程系任教。读书期间,他十分重视数学课程的学习,并注意跟踪数学及相关科学领域的新思想、新发现,这无疑为他后来从事多变量系统自动化学报多变量系统
出版图书
研究历程
1965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扎德(L. A. Zadeh)教授提出了模糊集系统理论。邓聚龙开始积极关注扎德教授的工作,后来应邀担任过多种模糊数学
1982年,北荷兰出版公司出版的《系统与控制通讯》(Systems & Control Letters)杂志刊载了中国学者邓聚龙教授的第一篇灰色系统灰色系统理论这一新兴横断学科的问世。当时的《系统与控制通讯》主编、哈佛大学灰色系统
社会地位
灰色系统理论诞生后,立即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广大实际工作者的积极关注,不少著名学者和专家给予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许多中青年学者纷纷加入灰色系统理论研究行列,以极大的热情开展理论探索及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工作。灰色系统理论在众多科学领域中的成功应用,尤其是在全国各地经济区划和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和制订过程中的大量应用,使其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奠定了一门新学科的学术地位,其蓬勃生机和广阔发展前景也日益为社会各界所认识。
据检索,邓聚龙教授的论著被国内外学者引用达2.8万次。2007年,在首届IEEE灰色系统与智能服务国际会议上,邓聚龙教授荣获灰色系统理论创始人奖;2011年,在系统与控制世界组织(WOSC)第15届年会上,邓聚龙教授当选系统与控制世界组织(WOSC)荣誉会士。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23 21:17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