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面积率是反映城市建成区内城市道路拥有量的重要经济技术
指标。这里所说的城市道路系指城市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不包括居住区内的道路。道路面积率提高不但意味着增加道路投资,更意味着使本来就紧张的居住区活动用地进一步受到挤压。因此,对居住区路网形式的选择,一定程度上是在交通安全与土地利用的合理性之间寻找平衡点。
城市道路面积率是反映城市建成区内城市道路拥有量的重要经济技术指标。这里所说的城市道路系指城市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不包括居住区内的道路。建成区的城市道路面积率计算公式如下:城市道路面积率=建成区道路用地总面积/建成区用地总面积。
也可以计算建成区内局部地区的
城市道路面积率,公式为:道路面积率=道路用地总面积/建设用地总面积。
与大中城市相比,小城市道路系统明显地具有等级低、密度大、自由式道路多的特点,交通流量较小,交通结构中机动车交通流量比重较低,步行及非机动车交通流量比重较高。根据对成都市域的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都江堰市、金堂县、新津县、蒲江县、双流县、新都县、温江县、郫县、大邑县各县市总规时进行的现状调查,其路网密度(含8米宽以上街坊路)在8~12千米每平方千米之间,道路面积率8%~11%。此外根据我院所做的大量
建制镇规划时的现状调查,路网密度(含6 m以上街坊路)在8~14千米每平方千米之间,道路面积率8%~12%。相比之下,北京、成都、广州、上海、武汉、哈尔滨、沈阳、重庆、昆明等特大城市的现状路网密度(支路以上)为4.3~6.5千米每平方千米,道路面积率5.9%~11.4%。由此可见一般情况下,城市规模越小,路网密度越大,道路等级越低,但道路面积率并无太大差异。
中国城市公共道路的面积率在稳步增长,但是与国外发达城市相比,仍然处在偏低的水平。如果把超大街区的内部道路计算在内,综合的道路面积率并不低。然而,
土地经营和开发模式导致公共道路的面积被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内部道路却成为私属道路,不能成为公共道路的有效组成部分。在城市道路共需越来越紧张的当下,这是一种非扭曲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