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拉吉里峰
道拉吉里I峰
历史沿革
1950年,法国人为争取完成人类第一次对8000米级山峰的攀登,组织了一支实力极为强大的队伍对道拉吉里Ⅰ峰进行攀登,但仅仅到达海拔5200米处,随后他们马上转向安纳普尔那Ⅰ峰进行攀登并获成功,开创人类攀登8000米级高峰的先河。
1951年,苏黎士阿尔卑斯俱乐部(AACZ)组队再次对道拉吉里Ⅰ峰进行了攀登,但只到达海拔7600米处。
1960年5月13日,一支多国联合登山队首次登顶道拉吉里Ⅰ峰。
1993年5月,“中国西藏14座8000米以上高峰探险队”登顶该峰。
1999年,英国女登山家哈瑞森(GinetteHarrison)在对该峰进行攀登时失踪。
2010年5月16日,中国首支道拉吉里峰民间登山队8名队员中的5人16日安全返回尼首都加德满都,其余3人遇难。
2022年,中国登山者董红娟(又名静雪)登顶道拉吉里峰。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道拉吉里峰是世界第七高独立山峰,海拔8167米(另有海拔8172米的测量数据)。它东距珠穆朗玛峰约300公里。因为道拉吉里峰是最难以到达的山峰之一,道拉吉里峰的“神秘谷”环山徒步穿越线路,也是一条高海拔的艰难之路,是尼泊尔境内安纳布尔纳Ⅰ峰徒步线路中不可错过的一站。作为一个可以全方位欣赏山景的地方,布恩山因此与众不同,站在山顶,道拉吉里峰群、安纳布尔纳峰群、鱼尾峰等10余座海拔6900米以上的雪峰在游客面前一字排开,而且触手可及,相当震撼。当卓奥友峰被众人吹捧为8000米级最容易攀登的山峰时,道拉吉里Ⅰ峰由于商业队伍极少涉足,反而对登山好手们保留着诱惑和纯洁——只有那些经验丰富的老手才敢攀登。
道拉吉里,意思是“白山”,梵语直译为“达哈瓦拉·吉里”。道拉吉里峰群有着喜马拉雅山脉中非常经典的技术风格线路。道拉吉里峰群巨大的山体绵延50公里,有5个7500米以上的峰顶,位于尼泊尔境内,属于喜马拉雅山脉,坐落在喀利根德格河(Kali Gandak)峡谷以西。道拉吉里峰群有许多海拔7200米以上的山峰,例如:道拉吉里Ⅰ峰,海拔8167米(另有海拔8172米的测量数据);道拉吉里Ⅱ峰,海拔7751米;道拉吉里Ⅲ峰,海拔7715米;道拉吉里峰Ⅳ峰,海拔7661米;道拉吉里Ⅴ峰,海拔7618米;道拉吉里Ⅵ峰,海拔7268米。
该峰南面有一高达4600米(15000英尺)的峭壁。道拉吉里峰由于山体陡峭,且气候严寒,使人很难到达山顶。1960年5月13日,艾舍林(Max Eiselin)率领多国联合登山队首次登顶道拉吉里峰。“道拉吉里”来源于梵语,意思是“白色的山”。
道拉吉里峰在1808年被发现时,一度被认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直到30年后,确认干城章嘉峰的海拔超过了它的海拔。1852年,确认珠穆朗玛峰的海拔超过了干城章嘉峰的海拔。
从1950年到1959年的几次攀登,分别由法国、瑞士、奥地利和阿根廷人完成,但所有这些在北壁的尝试都以失败而告终。1960年,多国联合登山队首次登顶道拉吉里峰。道拉吉里峰的南壁宛如一个金字塔,金字塔的前方有一个延伸的假峰,被称为“小艾格尔北壁”,多数攀登者都称其为是不可攀登的路线。雪崩、雷电、岩石线路是道拉吉里Ⅰ峰的特点,该山峰的实际可攀登高度是3417米(从海拔4750米的大本营开始算)。
道拉吉里峰,是世界14座8000米级山峰中倒数第二座被登顶的山峰。1960年5月13日,瑞士、波兰、美国联合登山队登顶道拉吉里峰,实现了道拉吉里峰的首次登顶。该队伍攀登上的路线至今仍作为传统路线。与安纳布尔纳Ⅰ峰相比,道拉吉里峰的路线要平缓许多,主要的攀登难度在于从突击营地往上,那里矗立着一个50米高的几近垂直的峭壁,而且为冰岩混合地形,再过去是200—300米的横切路线,坡度为30—40度,也是冰雪岩混合地形。
气候条件
道拉吉里峰与珠穆朗玛峰的气候大体相似,冬半年干燥而风大,为干季和风季。夏半年为雨季,呈大陆性高原气候特征。大体来说,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为雨季,强烈的东南季风带来的暴雨引起了频繁的冰崩、雪崩,造成山上云雾弥漫,冰雪肆虐的恶劣气候。11月中旬至翌年的2月中旬,因受强烈的西北寒流控制,气温可达-60℃,平均气温在-40℃至-50℃之间。最大风速可达90米/秒。只有在4月底至5月末,或者9月至10月这段时间,是风季与雨季过渡的时节,也就常有三四次持续2—5天的好天气,这时便是进行登山活动的绝好时机。包括道拉吉里峰在内的喜马拉雅地区最好的攀登季节是春季,好天气周期持续较长,一般两周左右。
自然景观
道拉吉里峰南壁有着世界上最高的,未被攀登过的雪岩混合线路,其峰顶宛如城堡,高耸在“生命禁区”之中, 空气清新但缺氧。这里空气并非静止,山体也不是巍然不动,坏天气经常突袭而来,风时速竟达200公里。在尼泊尔那一片黑色的、微光闪烁的群山中,道拉吉里峰兀然突起。在黄昏,顶峰的飞雪在夕阳的映照下如火山喷发,一片火红,这使得道拉吉里峰十分像一座火山——一座魔鬼之山。在徒步经过3190的山头时,飞扬的经幡在道拉吉里前面招展,阵阵薄雾如流纱般滑过,使它比晴空万里时更有味道和意蕴……
远望山峰
乘坐小型飞机在云层中穿进飞出,从机舱窗口望出去是那么的不真实,似乎把人带到四周全是绝美雪峰的风光院剧中。山峰似乎如此地贴近,鱼尾峰、安纳普尔那峰群、尼尔吉里峰环绕着我们,似乎触手可及。在西边那座巨大的山峰就是道拉吉里峰,整整超出卡里甘达基峡谷7000多米,陡峭的北壁山坡,挟持着巨大的冰川和岩石——那里就是将要攀登和滑雪下山的路线。
攀登相关
攀登季节
每年4月初至5月底,或者9月初至10月底,是道拉吉里峰适宜攀登的时节,登山要做好抗高原反应的准备。
山峰探索
对于任何一座8000米,登顶与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应有新的探索。在尼泊尔那一片黑色的、微光闪烁的群山中,道拉吉里峰兀然突起。南壁的危险和难度不同寻常,雪崩几乎每天都有,巨大内凹的南壁在80年代尚无人企及。“空气并非静止,山体也不是巍然不动,坏天气经常突袭而来,风时速竟达200公里。旗云有时达几公里长。在黄昏,顶峰的飞雪在夕阳的映照下如火山喷发,一片火红……道拉吉里峰十分像一座火山,它带给我的就是狂暴。当我们在南壁挣扎时,无数次的雪崩迫使我们学会把恐惧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从加利·甘达奇谷出发,跨过法国山口到达北壁大本营。2014年5月13日,进入东北山脊冰瀑区,在山脊右侧攀登,寻找冰岩分界线。为了确保安全,需架设勒局部固定路绳,以供下降使用。因为线路上垂直崖壁太多了。从6000米营地出发,下午就上升转到东南线的7300米营地。在突击营地与顶峰之间的路线充满了明暗交替冰雪裂缝与悬垂的刃脊,攀登尤其困难。
攀登路线
与安纳普尔那Ⅰ峰相比,道拉吉里峰的路线要平缓许多,主要的攀登难度在于从突击营地往上,那里矗立着一个50米高的几近垂直的峭壁,而且为冰岩混合地形,再过去是200—300米的横切路线,坡度为30—40度,也是冰雪岩混合地形。
1993年5月,中国西藏14座8000米以上高峰探险队成功登顶安纳普尔那Ⅰ峰之后,便快速从东北路线前往道拉吉里峰,在当年探险队翻译张明兴的攀登日记中,可以看到关于道拉吉里峰的路线描述:“一号营地海拔5300米,在冰裂缝的包围中;而三号营地海拔6400米,是个巨峰区;从三号营地到四号营地的路,看起来并不遥远,可队员们却整整走了一天。……直到5月29日A组才到达7220米的4号营地。营地处在近80度的陡坡的风口上,地势狭窄,凹凸不平,坚硬的岩石难以平整,帐篷搭在上面有三分之一悬在空中。”5月30日,探险队队长次仁多吉带领A组队员边巴扎西、阿克布、达琼,从7220米的突击营地出发向道拉吉里峰峰顶冲击,17时30分,他们4人全部登上了峰顶,并于当日下撤到2号营地。次日,B组5人于凌晨摸黑离开7220主的突击营地,向道拉吉里峰峰顶突击。由于A组已将路线修通,他们攀登速度比较快。上午10时45分,旺加、加布、大齐米、洛则仁那5人全部登顶,当天下午撤到1号营地。中国西藏14座8000米以上高峰探险队从而实现了9名队员全部登顶的好成绩。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03 08:4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