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岩
湖南道县溶洞名称
月岩是湖南道县溶洞名称,位于湖南道县城西20公里处清塘镇小坪村南,是都庞岭下的一个大型石灰岩溶洞
溶洞简介
四周群峰叠翠,烟云袅袅,像一道道美丽的屏障拱卫着月岩。岩前濂溪流过,波光鳞鳞,流水悠悠,像一条飞舞的蓝色绸带,环绕着月岩。岩前是一大片水田,秋收季节,沉甸甸的稻穗金光闪耀,绿肥肥的瓜果挂满枝头,香飘万里,丰收在望。
月岩造型奇特,风光秀美,明代著名旅游家徐霞客由衷地发出赞叹:“永南诸岩谁最?道州月岩第一!”真是名不虚传。
月岩,是开放性的溶洞。一般的岩都是封闭的,从洞口进入,里面阴暗幽明,或高大宽敞,或深不可测,封闭在石山里面。月岩则是开放的,它实际上是一座顶腹皆空的大石山,依据遗留下来的岩石结构和自然走势,天造地化,鬼斧神工,自然地形成东、中、西三个岩洞。月岩洞门,高大巍峨,宛如城阙。岩口恰如月形,远远望去,阳光照射,宛如一轮明月悬挂在半山腰中。三个洞口,相互对峙,三点成一直线。因此,月岩又名“穿岩”,即一眼可以望穿也。宋代淳熙年间,赵在洞壁上刻下“穿岩”二字。东岩高40米,宽29米,长28米,有顶。中岩高90米,宽72米,长85米,中洞顶虚,天光直射,满眼耀明。西岩长180米,宽166米,有顶,洞中削壁万仞,怪石林立,白石璀璨,是为主洞。月岩几乎全然裸露在大自然之中,呈开放态势。这种开放性的溶洞,在国内,乃至全世界都是少见的。
传说
相传是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少年读书悟道之地。太平天国首领洪秀全带领十万大军路过月岩,并作了一首诗,“十万雄兵过道州,征途得意月岩游,云横石阵排车马,气壮山河贯斗牛。烽火连天燃落霞,日月纵晖照金瓦,天生好景观不尽,余兴他年再来游。明地理学家,探险家徐霞客游览月岩后,在《楚游日记》中写到:“永南诸岩殿景;“道州月岩第一”。月岩是都宠岭山下的一个石灰岩溶洞,远望好似城阙,有东西二洞门,当中顶虚,可见蓝天丽日,从西洞门入,东望如见上弦月,中望如见圆月当空,至东洞门回首可望,宛如一弯下弦月。因此称为“月岩”。 岩内削壁环立,白石璀莹,高数十丈。石乳、石柱、石幔倒悬,颇似传说中的“仙人脚”,“仙人帐”、“仙人床”。岩中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冬暖夏凉,四季宜人,与其他溶洞有着完全不同的情趣,洞外群峰矗立,如屏如载,景色如画,蔚为壮观。月岩石刻较多,洞内石壁至今保存完好的石刻有54处。这些题刻始于宋代,盛于明代,历至近代,字体苍劲、古雅。洞内石壁上新刻了周敦颐名著《爱莲说》全文,现有公路直达月岩前。
地理位置
月岩在湖南道县城西20公里处。岩有东西两洞门,东洞门长65米,宽40米;西洞门长105米,宽60米,宛如城阙,状极雄伟森严。入洞数十步,敞若广庭,洞顶空能见天,日光直照洞内。月岩酷似月亮,自乐边看象上弦月,自西边看象下弦月,从洞中看,空顶之空圈宛如明月悬空。“月岩”由此得名。因东西两门贯通,又称“穿岩”。是为道州八景之一。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游此洞,并住宿洞内。他在《楚游日记》中把道州月岩列为“永南洞目”第一。
特色
月岩系都宠岭山麓,周围一带属喀斯特地形,群峰挺拔,青嶂翠岱,酷似桂林山光。月岩内宽敞明亮,冬暖夏凉。洞壁怪石林立,有的象猫相逐,有的如龙蜿蜒,有的似龟蹒跚,有的若凤翱翔,景象十分迷人。满壁上灌木倒悬,千姿百态,野草蕃盛,郁郁葱葱。洞内有鸟类、蝙蝠不时飞来转去,鸣声唧唧,讨人喜爱。岩洞南壁有“仙人床”、石幔、“仙人靴”、“圣水”,北壁有“仙人田”、石笋等。
月岩距离北宋著名哲学家周敦颐故乡楼田村8华里。相传月岩曾为周敦颐读书、静养、“悟道”之处。岩内至今尚存自宋代以来骚人墨客摩岩碑刻四十余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01 17:17
目录
概述
溶洞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