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拼音:dào)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一说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从行,从首,意为“领头”。“道”本义为道路,但含有引导、导向的意义。由道路之义可引申为一切通路。“道”由道路的本义还可引申出抽象意义的方法、技艺、规律、学说、道义等意义,还引申为述说的意思。再引申又有引导、开导等义。此义后世多写作“导(導)”,乃道的分化字。
字源演变
甲骨文中有图A的字形,有学者释其为“道”。甲骨文字形两侧的笔画合在一起是“
行”,表示街道;中间是“人”;组合起来表示人在路上行走。金文字形中间用表示人的头部的“
首”代替了“人”,有的字形还在“首”的下面增加了“止”(图2),表示脚,进一步强调行走的意思,还有先导、引导的含义在内。金文还有一种形体(图4),“首”之下是一只手,表示牵引,“导向”的意思更明显。因此“道”也是
导(繁体写作“導”)的初文。后来,字形又演变为“辵”加“首”,“辵”实际上是由表示路口的“彳”和表示脚的“止”构成,表示行走、行动,“首”既表示行走的方向,也有表示读音的作用。金文及战国盟书还有不从“首”而有以“舀”为声旁的(图3、6)。舀、首形近,舀又与道音近,促成了讹变。“辵”到了楷书中写成“辶”,于是就有了当代“道”的写法。
“道”本义为道路,也包含为首者带领众人在路上行走表示“引导”的意义。在“道路”意思的基础上,“道”进一步指“水流通行的途径”,也泛指各种通路。《左传·昭公十三年》:“晋侯会吴子于良,水道不可,吴子辞,乃还。”“水道不可”的意思是水路不通。
人走路,一定要遵循一定的路径行走,才能到达目的地。办任何事情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办好。因此,“道”由“道路”进一步发展出“方法、技能、规律、主张、学说、道义”等意思。《商君书·更法》:“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治理国家不只是有一条途径,有利于国家的事不一定要效法古代。“道”在这里表示途径、方法。《荀子·天论》:“循道而不贰。”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而不背离。“道”在这里表示规律。《周礼·春官·大司乐》:“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道”在这里表示技能、才艺。《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道”在这里指政治主张或思想体系。《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道”在这里表示道义。
由于道路都是狭长的,因此,“道”又可以表示江、河以及其他一些长条形事物的数量。杜甫《佐还山后寄三首》其三:“几道泉浇圃,交横落幔坡。”唐代元稹《使东川·望喜驿》:“子规惊觉灯又灭,一道月光横枕前。”而像门、关等也可以用“道”来表示数量,这是着眼于它们起阻隔内外的界线作用。如《晋书·石勒上》:“为突门二十余道。”
在“引导”含义的基础上,“道”进一步发展出“用言语表达”的意思,进而可以当“说”讲。《诗经·鄘风·墙有茨》:“中冓(gòu)之言,不可道也。”“中冓”是内室的意思。又如成语“说三道四”。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二】【辵部】徒皓切(dào)
所行道也。从辵从𩠐。一达谓之道。
𡬹,古文道从𩠐、寸。
说文解字注
“所行道也”注:毛传每云“行,道也”。道,者人所行,故亦谓之行。道之引伸为道理,亦为引道。
“从辵首”注:首者,行所达也,首亦声。徒晧切,古音在三部。
“一达谓之道”注:《释宫》文。行部偁“四达谓之衢”,九部偁“九达谓之馗”。按,许三偁当是一例,当作“一达谓之道,从辵首。道,人所行也,故从辵。”此犹上文邍,人所登,故从辵也。自邍以下字,皆不系於人,故发其例如此。许书多经浅人改窜,遂不可读矣。
“𡬹,古文道,从首寸”注:从寸者,如九轨、七轨、五轨。
广韵
徒晧切,上晧定‖首声幽1部(dào)
道,理也。路也。直也。众妙皆道也。《说文》曰:“所行道也。一达谓之道。”徒晧切。七。
康熙字典
【酉集下】【辵部】 道;部外笔画:9
(dào)《唐韵》徒皓切。《集韵》《韵会》《正韵》杜皓切。并陶上声。《说文》:所行道也。《尔雅·释宫》:一达谓之道路。《诗·小雅》:周道如砥。《前汉·董仲舒传》:道者所由适于治之路也。
又《广韵》:理也。众妙皆道也。合三才万物共由者也。《易·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又: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书·大禹谟》:道心惟微。
又顺也。《书·禹贡》:九河旣道。注:顺其道也。
又国名。《左传·僖五年》:江黄道柏。注:道国,在汝南安阳县南。
又《韵会》:州名。汉属零陵郡,唐营州,改道州。
又当道,草名。《博雅》:当道,马舄也。
(dǎo)又《集韵》《韵会》大到切。《正韵》杜到切。并陶去声。《正韵》:言也。《孝经》: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大学》:如切如磋者,道学也。
又由也。《礼·礼器》:苟无忠信之人,则理不虚道。《中庸》:尊德性而道问学。
又治也。与导同。《论语》:道千乘之国。《史记·文帝纪》:道民之略,在于务本。
又引也。《左传·隐五年》:请君释憾于宋,敝邑为道。
又从也。《前汉·淮南王传》:诸使者道长安来。《山海经》:风道北来。注:道,从也。
(dǔ)又《字汇补》动五切。音覩。《易林》:冬薮枯腐,当风于道。蒙蔽尘埃,左氏劳苦。
又叶徒厚切,头上声。《诗·卫风》:墙有茨,不可道也。叶下丑。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规范提示】“辶”3画,第二笔楷体是㇋(横折折撇),一笔写成。
【写法】“辶”从左、下包围“首”,顶部“首”高“辶”低。“首”居右偏上,为“辶”留位;首笔点和第五笔竖在竖中线左侧,“目”框内上横在横中线。“辶”,第二笔㇋(横折折撇)从横中线起笔。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上中古音
(参考资料:汉典)
韵书集成
(参考资料:汉典)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