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汉语一级字,读作háng、hàng、héng、xíng或xìng,最早见于
甲骨文,其本义是十字路口,后延伸至直排、营业机构、兄弟姐妹的次序等。《
说文解字》认为是“人们在路上走或小跑”。
汉字源流
行,象形字。如图①所示,三千多年前“行”字的图形文字是十字大路。图②是甲骨文中的“行”字,图③是商周两代铸在钟鼎盘彝上的金文中的“行”字,二者都还不失“十字路口”的样子。
嬴政在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六国以后让李斯统一文字,李斯把“行”字讹改为图④的样字,全不像十字路了。之后的汉儒
许慎则说“行”字是“人之步趋也,从彳,从亍”。其中,“彳”和“亍”都是小步走路、走走停停的意思。后来把“行”字当作动词来使用,“十字路”的本义渐失。图⑤是汉隶中的“行”字,图⑥是楷书中的“行”字。“行”字作为动词使用后便引申扩张出“去、离开”“从事”“所作所为”“可以”“经历”“将,将要”等意义来。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第二下】【行部】
行,人之步趋也。从彳、从亍。凡行之属皆从行。户庚切。
说文解字注
【卷二】【行部】
行,人之步趋也。
注:步,行也;趋,走也。二者一徐一疾,皆谓之行,统言之也。《尔雅》:“室中谓之时,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门外谓之趋,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析言之也。引伸为巡行、行列、行事、德行。
从彳、亍。凡行之属皆从行。
注:彳,小步也;亍,步止也。
户庚切。
注:古音在十部。
康熙字典
【申集下】【行部】行
《
唐韵》:户庚切,《
集韵》、《
韵会》、《
正韵》:何庚切,并音蘅。《说文》:人之步趋也。《
类篇》:从彳,从亍。《韵会》: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举,而后为行者也。《
尔雅·释宫》: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释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
又《增韵》:路也。《礼·
月令》:孟冬,其祀行。注:行,在庙门外之西,为軷壤,高二寸,广五寸,轮四尺,设主軷上。
又五行。《书·
洪范》:我闻在昔,鲧陻洪水,汨𨻰其五行。《韵会》:五行,运于天地闲,未尝停息,故名。
又行人,官名。《广韵》:周有大行之官。《
论语》:行人子羽修饰之。
又语也。《尔雅·释诂》:行,言也。注:今江东通谓语为行。
又歌行。《前汉·
司马相如传》:为鼓一再行。师古曰:行谓引,古乐府长歌行,短歌行,此其义也。
又《唐书·韩琬传》:器不行窳。《音义》:不牢曰行,苦恶曰窳。
又《广韵》:下孟切,胻去声。《玉篇》:行,迹也。《
周礼·地官·师氏》:敏德以为行本。注:德行内外,在心为德,施之为行。
又姓。《后汉·光武纪》:隗嚣遣将行巡𡨥扶风。注:行,姓。巡,名。汉行祐为赵相。
又《集韵》:寒冈切,音杭。《类篇》:列也。《
左传·隐十一年》:郑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鸡。注:百人为卒,二十五人为行。行亦卒之行列。《吴语》:吴王陈士卒百人以为彻行百行。注:以百人通为一行,百行为万人,谓之方𨻰。
又中行,复姓。《
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晋公族隰叔之后也,汉文时有宦者中行说。
又太行,山名。《书·
禹贡》:太行、恒山,至于碣石。注:太行在河内山阳县西。
又《广韵》:户浪切,音笐。次第也。
又辈行也。杜甫诗:岂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
李潮八分小篆歌》)
又《韵会》:行行,刚健貌。《论语》:子路行行如也。
又《类篇》:下朗切,音沆。义同。
又《韵补》:叶先韵。《
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残祭侧偏。公孙幽遏,跛踦后行。
又《集韵》:乎监切,音嗛。与“衔”同。
方言集汇
◎ 赣语:hrong2 行将;xing2 一行禾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hang2 hong2 hen5 [宝安腔] hang2 | hang3 | hong2 [客英字典] hang2 hong2 hang5 [陆丰腔] hang3 hen6 hong3 [沙头角腔] hong2 hang2 hang5 [梅县腔] hang2 hen5 hong2 [海陆腔] hang2 hong2 hen6 [东莞腔] hong2 hang2 hang3 [客语拼音字汇] hang2 hong2 [梅县腔] hang2
◎ 粤语:haang4 hang4 hang6 hong4
◎ 韩语:HAYNG HANG 항 행
◎ 越南语:hàng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参考资料:)
书写演示
(参考资料:)
各体书法
音韵汇集
(参考资料:)
常用词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