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冲和先生
唐代高适诗作
《遇冲和先生》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五言诗
作品原文
冲和生何代,或谓游东溟。
三命谒金殿,一言拜银青。
自云多方术,往往通神灵。
万乘亲问道,六宫无敢听。
昔去限霄汉,今来睹仪形。
头戴鹖鸟冠,手摇白鹤翎。
终日饮醇酒,不醉复不醒。
常忆鸡鸣山,每诵西升经。
拊背念离别,依然出户庭。
莫见今如此,曾为一客星。
注释译文
①诗题明活字本作《遇冲和先王》。冲和:唐代著名术士姜抚之号,抚为宋州人。《新唐书·方伎传》:“姜抚,宋州人,自言通仙人不死术,隐居不出。开元末,太常卿韦绍祭名山,因访隐民,还白抚已数百岁。召至东都,舍集贤院。因言:‘服长春藤,使白发还鬓,则长生可致。藤生太湖最良,终南往往有之,不及也。’帝遣使者至太湖,多取以赐中朝老臣。因诏天下,使自求之。宰相裴耀卿奉觞上千万岁寿,帝悦,御花萼楼宴群臣,出藤百奁,遍赐之。擢抚银青光禄大夫,号冲和先生。抚又言:终南山有旱藕,饵之延年。状类葛粉,帝作汤饼赐大臣。右骁卫将军甘守诚能铭药石,曰:常春者,千岁藟也。旱藕,杜蒙也。方家久不用,抚易名以神之。民间以酒渍藤,饮者多暴死。乃止。抚内惭悸,请求药牢山,遂逃去。”
②东溟:东海。古代方士谣传东海上有仙山,上有仙人及不死之药。《史记·秦始皇本纪》:“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人入海求仙人。”
③三命:多次受命。银青:银印青绶,即银青光禄大夫。汉代官制,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魏晋以后有银青光禄大夫之称。
④自云:敦煌选本作“白云”,误。神灵:《文苑英华》作“精灵”。
⑤万乘:周制,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孟子·梁惠王上》:“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赵岐注:“万乘,兵车万乘,谓天子也。”
⑥昔去:明活字本作“昔云”,《文苑英华》作“昔者”。
⑦鹖鸟冠:即鹖冠,以鹖羽为饰之冠,本为武官之冠,与道家隐士之冠相类而不用尾羽。鹖鸟,《文苑英华》作“雏凤”。
⑧鸡鸣山:鸡鸣山有多处,不知具体所指。从诗意看,应为道家名山。犹:《文苑英华》作“常”。西升经:《新唐书·艺文志》:“韦处玄集解《老子西升经》二卷。”
⑨拊:义同“抚”。《文苑英华》作“抚”。
⑩客星:指东汉隐士严光。《后汉书·严光传》:“(光武帝)复引光入,论道旧故……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座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此指姜抚与严光一样接近帝王,得宠一时。
创作背景
据《新唐书·方伎传》的记载,参以高适行踪,此诗当作于开元二十六(738)、二十七年(739)间,即姜抚讹言东往牢山求药过宋州时。此时高适尚不知其因行骗之术败露而逃。
作品鉴赏
此诗前八句叙述姜抚过去得志的经历,“三命”而谒帝、“一言”而拜官,极言其得志之快;“万乘”亲自问道、“六宫”不敢出听,极言其尊荣富贵。“昔去”以下八句,写今日相遇情状,“昔去”二句转折过渡,从过去说到眼前,“头戴”二句是世外仙人装扮,“终日”二句写其不同凡俗的行为,“犹忆”二句是路遇诗人所言。“拊背”以下四句写短暂相逢旋即离别,今昔对比,微露讽刺之意。
作者简介
高适(约702—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侍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6:16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